:::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公案」之文化內涵闡釋
書刊名:藝見學刊
作者:蔡娉婷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ai, Ping-ti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3
頁次:頁11-23
主題關鍵詞:公案文化內涵清官Gong-AnCultureIncorruptible officia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8
  • 點閱點閱:14
本文乃站在虛構的公案文本基礎上,闡釋傳統法制的精神,並援引史傳及法家經典等史料,與虛構文本互參互證,說明傳統法制社會中儒法融攝的精神、虛構小說文本中呈現的公案文化內容,抉發公案文化中的基本內涵,包括「德主刑輔」、「懲惡揚善」、「人治社會」等特質,亦析論清官具備的文學形象,並指出公案文化在晚清之時的轉變。
This is a fictional Gong-An standing in the tes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system, citing the history of transmission and legalism classical and other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cross reference each card fictional text, shows that the traditional legal system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financial community in the spirit of perturbation, fiction legal case presented in the text of cultural content, find Gong-An basic connotation of culture, but also with literary analysis on the image of incorruptible officials, and that the Gong-An cul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hen the changes.
圖書
1.徐忠明(2009)。情感、循吏與明清時期司法實踐。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邢昺(1986)。論語注疏。子路,第十三。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8)。包公案。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永林(1995)。中西通俗小說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仲舒、賴炎元(1992)。春秋繁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亞當.史密斯、謝宗林(2007)。道德情感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夢龍(1979)。增廣智囊補。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岩柏(1991)。中國公案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熊秉真(2001)。讓證據說話。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司馬遷、瀧川資言(198609)。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蒲松齡(1984)。聊齋誌異。臺北:漢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亞里斯多德、高思謙(2006)。尼各馬科倫理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2003)。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忠明(2002)。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師轍(1974)。商君書解詁定本。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瞿同祖(20030900)。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戴華、鄭曉時(19910000)。正義及其相關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羅錦堂(1977)。錦堂論曲。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孟犁野(1996)。中國公案小說藝術發展史。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曹亦冰(1998)。俠義公案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季思(1999)。全元戲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余英時(1976)。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5.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6.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7.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8.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9.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0.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1.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2. 評釋字第791號解釋--從性別身分到平等契約?
13. 《逸周書》〈芮良夫〉之憲政思想限制與隱埋
14. 經典、習俗與禮法--對喪服「嫡孫承重」的歷史考察
15. 本名張愛玲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