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反思「竹籬笆」:臺灣眷村的空間構成及文化保存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李丹舟
作者(外文):Li, Dan-zhou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48
頁次:頁101-117
主題關鍵詞:竹籬笆眷村空間構成文化保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4
  • 點閱點閱:38
期刊論文
1.趙剛、侯念祖(19950600)。認同政治的代罪羔羊--父權體制及論述下的眷村女性。臺灣社會研究,19,125-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正熙(2009)。不是天津包子,而是冷凍包子。PAR表演藝術,2009(2月號),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台麗(19900600)。芋仔與蕃薯--臺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107-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彥寧(20010300)。戴著草帽到處旅行--試論中國流亡、女性主體、與記憶間的建構關係。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1,53-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英麟(20010600)。左營曾是日本「四大軍港」嗎?。南臺文化,2,4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顧超光(20140600)。從竹籬笆到藝文休閒園區:以屏東勝利新村的再利用經驗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7,27-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彥寧(19991200)。國族想像的權力邏輯--試論五○年代流亡主體、公領域、與現代性之間的可能關係。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6,37-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2010)。左營眷村空間基礎資料與活化再利用屬性分析研究計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2011)。高雄市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保存維護計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文珊(2007)。高雄左營眷村聚落的發展與變遷(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郭冠麟(2005)。從竹籬笆到高樓大廈的故事:國軍眷村發展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鳳翰(1997)。日軍在台灣: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的軍事措施與主要活動。台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桶法(2011)。1949大撤退。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朝興(2009)。眷村的前世今生--分析與文化保存政策。台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雙福(2014)。岡山軍眷村發展史(1949-2007)。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天心(2012)。想我眷村的兄弟們。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治萍、繆正西(2014)。竹籬、長巷與麪疙瘩:高雄三軍眷村憶往。台北:釀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侯淑姿(2014)。老時光,好時光:左營眷村影像書。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國寧(2006)。高雄眷村文化館軟體展示調查研究計劃。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財團法人海軍歷史保存會(1995)。日本海軍史。東京:第一法規出版社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國寧(2005)。高雄眷村文化館軟體展示調查研究計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眷村文化潛力普查計劃專案小組(2006)。高雄市眷村文化潛力普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曾光正(2006)。高雄市眷村文化潛力普查報告。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防部(2000)。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法令彙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立高雄大學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2010)。高雄市眷村女性生命史紀錄計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乾朗(2003)。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袁英麟。左營眷村的故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孟繁珩。左營眷村文化保存與活化再利用之構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郭力昕(20090228)。消費眷村與歷史記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日本海軍物資接收目錄(高雄地區)(總檔案號000300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131209)。活眷村如何可能?高雄市明德新村設立眷村文化保存區之願景與展望公聽會會議紀錄,www.kcc.gov.tw/Upload/NewsActivity/74afa8ce-9bfb-64b9-1ed9-598bb4153960_ 公聽會紀錄.pdf?KeyID3=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沈筱綺(2010)。故土與家園:探索「外省人」國家認同的兩個內涵。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台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尚道明(2010)。眷村居民的國家認同。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臺北: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凱中(2010)。蚊子的悲哀:一個另類「外省」二代的心路歷程。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臺北市: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於陵(2011)。眷村:空間意義的賦與和再界定。扶桑花與家園想像。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雲娟(2010)。澎湖槍響,山東流亡學生之路。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孟智慧(2010)。「擺夷風情」與尋常百姓的身份換變。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明季(2010)。三重失落的話語:花蓮外省老兵的流亡處境及其論述。離與苦:戰爭的延續。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秋芬(2010)。家與枷:老榮民與罹患精神疾病配偶的婚姻與家庭。離與苦:戰爭的延續。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altzman, Lisa、Rosenberg, Eric(2006)。[Trauma and Visuality in Modernity] Introduction。Trauma and Visuality in Modernity。Hanover, NH:Dartmouth College Press。  new window
10.張茂桂(2011)。想像台灣「眷村」一、二。扶桑花與家園想像。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