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治臺條例」的法律治理及其意義
書刊名:暨南史學
作者:李朝凱
作者(外文):Li, Chao-ka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
頁次:頁125-165
主題關鍵詞:清代臺灣大清律例治臺條例漢番關係渡臺管制Qing dynasty TaiwanThe Great Qing Legal CodeProvisions for governing TaiwanHan Chinese-aborigines relationsRestrictions of immigration to Taiw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4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李文良(20030900)。近十年來中國的清代臺灣史研究。臺灣史料研究,21,156-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文良(20071100)。清初入籍臺灣法規之政治過程及其歷史意義。臺大文史哲學報,67,107-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awski, Evelyn S.(1996)。Presidential Address: Reenvisioning the Q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Q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55(4),829-850。  new window
4.瞿同祖(1980)。清律的繼承和變化。歷史研究,1980(4),133-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偉仁(19890600)。清代的法學教育。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8(2),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志汶(20000600)。臺灣史研究的史料運用問題:以清代渡臺禁令為例。臺灣史蹟,36,14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家紅(2008)。《大清律例》百年研究綜述。法律文獻信息與研究,2008(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范忠信(2000)。明清律結構及私法在其中的地位。現代法學,2000(4),13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橫山裕男(1963)。觀風整俗使考。東洋史研究,22(3),94-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織田萬(2003)。清國行政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一凡、劉篤才(2009)。歷代例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家本(1976)。寄簃文存。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承啟(1968)。欽定戶部則例。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odde, Derk、Morris, Clarence、朱勇(1995)。中華帝國的法律。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秦(2000)。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晉藩(2009)。清代律學名著選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家本(1994)。律例校勘記。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04)。欽定吏部處分則例(雍正朝)。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hepherd, John Robert(1993)。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薛允升、黃靜嘉(1970)。讀例存疑重刊本。成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壇、馬建石、楊育棠(1992)。大清律例通考校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刑部現行則例,http://lsc.chineselegalculture.org/eC/XBXXZL_1680/2.1。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忠純(2011)。清前期領照渡臺的民人範圍--兼議限制渡臺政策的轉變及其原因。閩粵移民與臺灣社會歷史發展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晉藩(1992)。清代私家注律的解析。清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島田正郎、姚榮濤(1992)。清律之成立。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法律制度。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志強(2003)。清代條例中的地區性特別法。法律多元視角下的清代國家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瀧川政次郎(1979)。清律之成立。支那法制史研究。巖南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09)。未完錢糧之官員分別懲處。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喀爾吉善(1982)。為奏明內凹莊并柳樹湳汛兵一案審擬事。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伊桑阿(2009)。吏部九.欽件部件限期。大清會典:康熙朝。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明亮(1968)。關津。中樞政考。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郡(2009)。為請嚴船戶之例以息偷渡以安臺地事。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師恕(1977)。為請嚴偷渡之禁以重海疆以恤民命事。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瑛曾(1983)。兵防志.海防。重修鳳山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4)。刑部為本部議覆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總兵奎等奏為拿獲偷渡舵水客民蔡牙等審擬治罪事移會。明清史料戊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藍鼎元(1995)。經理臺灣疏。鹿洲全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宜兆熊(1977)。為請撫生番事。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其倬(1977)。為奏聞事。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赫碩色(1977)。為稟報事。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郡(2009)。為請嚴私越番界之例以全民命事。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范咸(1983)。風俗.番社通考。重修臺灣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白起圖(2009)。為敬陳臺地善後事宜事。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爾準(1987)。為拿獲內山著名番割並三灣械鬥匪徒分別審辦恭摺奏祈聖鑒事。孫文靖公奏牘稿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曹振鏞(2000)。為遵旨會議具奏事。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沈葆楨(1994)。奏為台地後山急須耕墾請開舊禁以杜訛索而廣招徠摺。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兵律.私出外境及違禁下海。清會典臺灣事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