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的無祀孤魂信仰新論--以竹山地區祠廟為中心的探討
書刊名: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王志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Chih-yu
出版日期:2003
卷期:6
頁次:頁183-210
主題關鍵詞:無祀孤魂有應公百姓公大眾爺厲鬼竹山GhostYou-ying-gongBai-xing-kongDa-zhong-yeZhush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7
  • 點閱點閱:73
本文以竹山地區的祠廟為中心,並以細密的田野調查資料為基礎,說明竹山一地無祀孤魂信仰的狀況,並藉此探討過去學界所提出的無祀孤魂信仰之觀念。作者提出幾個看法:(一)無祀孤魂的來源相當多,其稱呼因來源不同而有其它別稱,不過民間對於此種無祀孤魂,常以有應公或百姓公稱之,此二名稱可為無祀孤魂的總稱。(二)有姓或名的無祀孤魂與無姓無名的無祀孤魂是有些許區隔的,前者在後來的發展中,比較有機會轉變為神祇。(三)過去認定大眾爺是鬼王的說法應是從日治時代開始,此應是受到新莊地藏庵調查資料的影響。然而作者認為新莊地藏庵大眾爺的鬼王神格應該只是個案,不能視為通例。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對於神鬼的觀念是相當活潑的,無祀孤魂有種種的機會蛻變為神祇,對此類信仰應以「發展中的神靈」視之。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fieldwork that I have been conducted during 1998-2002 in Zhushan area. By studying the temples in Zhusha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e must regard the ghost as “the changing spirit”, because it is changeable in according to what people distinguished on the god and the ghost. Therefore part of the ghost can be promoted to the god under circumstances. The main themes of this paper are the follows: (1) the formation of ghost cult is multiple, so there are many names on it. People always call the ghost “you-ying-gong Kung” or “bai-xing-kong”. These two names can be represented the ghost cult. (2) Those ghosts who have names or last names are easily to become the god rather than those ghost who have no names. (3) Many believe that Da-zhong-ye is the king of the ghost, which should be effected by the study of the Di-cang-an in Xin-zhuang. However,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t can only be regarded as a single case and cannot be generalized in the field of Taiwanese ghost cult.
期刊論文
1.盛清沂(19710600)。清代本省之喪葬救濟事業。臺灣文獻,22(2),28-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光弘(19910300)。Making a Malefactor a Benefactor: Ghost Worship in Taiwan。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0,3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景墩(19980100)。「有應公崇拜」的信徒心態與社會基礎--以「十八王公」的變遷為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5,6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文博(19910500)。臺灣民間「有應公信仰」類型分析。民俗曲藝,71,212-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懋堂(1975)。本省民間信仰雜談。臺灣風物,25(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世忠(19860100)。試論中國民俗宗教中之「通神者」與「通鬼者」的性別優勢。思與言,23(5),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渡邊欣雄(1988)。台灣鬼魂考--漢族における民俗宗教理解のための試論。社會人類學年報,14,4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伊能生(1907)。幽靈退治の裁判(迷信研究資料)。東京人類學會雜誌,22(251),206-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還月(19900400)。亦神亦祖敬義民--略述客家義民爺的產生及義民節盛況。國文天地,5(11)=59,97-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還月(19940600)。人鬼原是一家親--移墾社會的鬼怪傳說。臺灣文藝,3=143,4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董夢梅(19840800)。鬼域的冥想。雄獅美術,162,7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賢治(19900300)。彰化縣永靖鄉恩烈祠「十三公」考。民俗曲藝,64,103-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新建(19930300)。儺與鬼神世界。民俗曲藝,82,125-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江寶月(1992)。生而無依死而無所--漢文化的女鬼與女性地位。婦女新知,8,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鍾靈秀(19820600)。義民廟與地方發展。人類與文化,17,83-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戴文鋒(19961200)。臺灣民間有應公信仰考實。臺灣風物,46(4),53-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董芳苑、陳美容(19860600)。臺灣民間的鬼魂信仰。臺灣風物,36(2),43-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知勇(19930300)。神鬼觀念的二重性與儺及喪葬祭儀的實質。民俗曲藝,82,65-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賢治(19890900)。臺灣幽冥界特殊的神祇--大眾爺、有應公、崩敗爺及池頭婦人。臺灣風物,39(3),125-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呂江銘(19960500)。將神人敬四方名--淺談「官將首」。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48,4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力修(19691200)。談「有應公」。臺灣風物,19(3/4),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包如廉、陳有方、陳豫林(19961000)。現在臺灣的宗教生活--1994-1995年實地考察報告。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1,81-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美容(19940600)。鬼的民俗學。臺灣文藝,3=143,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呂理政(19910100)。宗教信仰與社會生活--談臺灣民間信仰的幾個面相。民俗曲藝,69,5-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呂理政(19940700)。鬼的信仰及其相關儀式。民俗曲藝,90,147-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枝萬(19630900)。清代臺灣之寺廟。臺北文獻,5,45-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康豹(19971200)。新莊地藏庵的大眾爺崇拜。中央大學人文學報,16,123-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豐楙(19941000)。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183-207+2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呂理政(19891200)。禁忌與神聖:臺灣漢人鬼神信仰的兩面性。臺灣風物,39(4),107-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Wolf, Arthur P.、張珣(19970900)。神.鬼和祖先。思與言,35(3),233-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敏慧(19900600)。來自民間口頭傳統的心聲:以一場陳靖姑故事之轉述為例。漢學研究,8(1)=15,309-3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廖漢臣(19670400)。有應公。臺灣風物,17(2),17-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豐楙(19960900)。雲林金湖的萬善爺信仰與牽挰習俗--150週年祭典的儀式神話。民俗曲藝,10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文博(19960500)。金湖港牽水挰--雲林縣口湖鄉蚶仔寮萬善爺的故事。民俗曲藝,101,105-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莊英章(1989)。新竹枋寮義民廟的建立及其社會文化意義。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23-2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志明(1995)。台灣鬼信仰文化發展的檢討與展望。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師大文學院。863-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吉軍(1994)。論中國民間喪俗靈魂信仰的演變。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台北:漢學研究中心。885-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志明(1994)。臺灣民間信仰的神話思維。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漢學研究中心。95-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台麗(1989)。神、鬼與賭徒:大家樂賭戲反映之民俗信仰。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401-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萍瑛(2000)。臺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一個臺灣社會史的考察(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大島建彥(1992)。民間の地藏信仰。東京:溪水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豐楙、朱榮貴(1997)。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枝萬、南投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1961)。南投縣風俗志宗教篇稿。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相煇(1989)。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毓英(1993)。台灣府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增田福太郎(1939)。台灣本島人の宗教。東京:株式會社養賢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景來(1938)。台灣宗教と迷信陋習。台北:台灣宗教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宮本延人(1988)。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教道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丸井圭治郎(1993)。台灣宗教調查報告書。台北:捷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大淵忍爾(1983)。中國人の宗教禮儀。東京:福武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Jordan, David K.(1972)。God, Ghosts, and Ancestors: Folk Religion in a Taiwanese Villag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2.台灣現行喪葬禮俗研究小組(1993)。台灣地區現行喪葬禮俗研究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台灣史蹟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雲林縣文獻委員會(1977)。雲林縣志稿:卷八革命志。斗六:雲林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文達(1993)。鳳山縣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淑均(1993)。噶瑪蘭廳志。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倪贊元(1993)。雲林縣采訪冊。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建偉(1993)。澎湖紀略。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必昌(1993)。重修台灣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93)。新竹縣采訪冊。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鍾華操(1979)。台灣地區神明的由來。台中: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耀南(2000)。竹山鎮福興社區風土誌。南投竹山:竹山鎮福興社區發展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文博(1994)。閒話人神鬼--台灣民俗閒話。台北:台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徐龍華(1991)。中國鬼文化。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徐福全(1996)。台灣民間祭祀禮儀。新竹市:台灣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姜義鎮(1981)。台灣的民間信仰。台北:武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晉德(1998)。神、祖靈、鬼之性質及地位對澎湖祠廟空間之影響。馬公: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瀛濤(1980)。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何聯奎、衛惠林(1956)。臺灣風土志。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仇德哉(1983)。臺灣的寺廟與神明。台中: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培桂(1993)。淡水廳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豐楙、劉還月、許麗玲(1991)。雞籠中元祭祭典儀式專輯。基隆:基隆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哲三(2001)。竹山鎮志。南投縣竹山鎮:南投縣竹山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周璽、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彰化縣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伊能嘉矩、江慶林(1991)。台灣文化志。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馬昌儀(1996)。中國靈魂信仰。漢忠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余文儀(1993)。續修台灣府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片崗巖(1990)。台灣風俗誌。台北:眾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鈴木清一郎、馮作民、高賢治(1989)。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文博(1992)。臺灣冥魂傳奇。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富士(19950000)。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新北市板橋區:臺北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呂理政(19900000)。天丶人丶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呂理政(19920000)。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片岡巖、陳金田、馮作民(1990)。臺灣風俗誌。眾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阮昌銳(1990)。義民爺的崇拜及其功能。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芳苑(1988)。「十八王公」勃興現象之探討。信仰與習俗。臺南:人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芳苑(1990)。臺灣民間宗敎之來世觀。宗敎與文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渡邊欣雄(1991)。台灣鬼魂考--漢族における民俗宗教理解のための試論。漢民族の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東京:第一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渡邊欣雄(1990)。台灣の鬼小考--異文化理解のための民俗知識論。地獄の世界。東京:溪水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渡邊欣雄(1988)。台灣の鬼小考--異文化理解のための民俗知識論。日本民俗の傳統と創造--新‧民俗學の構想。東京: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三尾裕子(1990)。有應公崇拜に見る漢人の世界觀。民族文化の世界(上)儀禮と傳承の民族誌。東京:小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志明(1996)。台灣鬼信仰發展的現象分析。台灣民間的宗教現象。中和:台灣宗教文化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董芳苑(1988)。台灣民間的鬼魂信仰。歷史文化與台灣。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美容。鬼的民俗學。台灣文化與歷史的重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文龍。手持步槍的神像--記竹山紅、白旗公的來龍去脈。台灣史蹟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阮昌銳(1990)。台灣的民間信仰。中國民間信仰之研究。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豐楙(1993)。苗栗義民廟信仰的形成、衍變與客家社會--一個中國式信仰的個案研究。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建館七十八週年暨改隸中央二十週年論文集。台北:國隸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亦園(1998)。中國人信什麼教?。宗教與神話論集。新店市: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志宇(2001)。竹山鎮志‧宗教志。竹山鎮志。南投縣竹山鎮:竹山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文博(1992)。有求必應--臺灣民間有應公信仰。臺灣冥魂傳奇。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戚長慧(1997)。從鬼格到神格:古寧頭戰役後金門西浦頭軍魂崇拜的時間與空間探討。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亦園(19980000)。民間寺廟的轉型與蛻變--臺灣新竹市民間信仰的田野調查研究。宗教與神話論集。臺北:立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富士(1994)。略論臺灣漢人社群的厲鬼信仰--以臺北縣境內的有應公信仰為主的初步探討。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想與民間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