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象思維」與「類思維」關係探論--意象論形成之前的文化考察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陳秋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iu-hu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38:1=100
頁次:頁1-37
主題關鍵詞:象類類思維意象先秦漢代Analogous thought of imagery and leiCategorical and conjunct thoughtImageryPre-Qin eraThe Han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7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陳秋宏(20180600)。「類思維」與「感應」之聯繫--西漢以前,以「類」為關鍵字的文化考察。文與哲,32,55-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夏靜(2007)。禮樂文化與中國文論早期型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班固、顏師古(1977)。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曄(1977)。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山(2011)。中國傳統類比推理系統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晨陽(2012)。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朝陽(2006)。中國古代的類比:先秦諸子譬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綱紀(2006)。《周易》美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乾元(2006)。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學與中國書畫美學。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成紀(2002)。物象美學--自然的再發現。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培林(1995)。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弼、孔穎達(1963)。周易注疏及補正。臺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左丘明、竹添光鴻(1998)。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幹、孫啟治(2014)。中論解詁。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炎秋(2004)。形象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孔安國、孔穎達(1963)。尚書注疏及補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弼、韓康伯(1999)。周易二種・周易王韓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玄、賈公彥(1963)。周禮注疏及補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長林(2016)。中國象科學觀--易、道與醫、兵。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譚戒甫(2014)。墨辯發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晏、邢昺(1963)。論語注疏及補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思、崔爾平(2013)。書苑菁華校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董仲舒、鐘肇鵬(2005)。春秋繁露校釋。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牛月明(2014)。中日文論互動研究--以「象」根詞的考察為中心。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志煌(20130000)。物類與倫類:荀學觀念與近現代中國學術話語。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慎、段玉裁(1999)。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拱(1996)。王充思想評論。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86)。史記會注考證。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管子、黎翔鳳、梁運華(2004)。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鄭吉雄(20040000)。易圖象與易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胡雪岡(2002)。意象範疇的流變。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顏崑陽(2017)。詩比興系論。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勰、詹鍈(1989)。文心雕龍義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充、黃暉、劉盼遂(1990)。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符、胡楚生(1979)。潛夫論集釋。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余英時(20140000)。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韓非子、陳奇猷(2000)。韓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安、高誘、何寧(1998)。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戴聖、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維廉(1988)。中國古典詩中的一種傳釋活動。歷史、傳釋與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19960000)。從氣之感通到貞一之道--《易傳》對占卜現象的解釋與轉化。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