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西不同法律觀的頡頏--繼受過程中的臺灣法治
書刊名:法學叢刊
作者:林端
出版日期:1993
卷期:38:2=150
頁次:頁65-75
主題關鍵詞:中西法治法律觀臺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6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張偉仁(19871200)。傳統觀念與現行法制:「為什麼要學中國法制史?」一解。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7(1),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偉仁(19881200)。清代的法學教育。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8(1),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偉仁(19890600)。清代的法學教育。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8(2),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端(19881125)。儒家倫理與傳統法律:一個社會學的試探。中國論壇,27(4)=316,6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lankenburg, E.(1980)。Recht als Gradualisiertes Konzept。Jahrbuch für Rechtssoziologie und Rechtstheorie,6,166-189。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端(199209)。清末民初法律的繼受問題--韋伯社會學觀點的嘗試。「中國法制現代化之回顧及兩岸法制之發展」研討會,台大法學院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源盛(1991)。沈家本法律思想與晚清刑律變遷(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維幸(1991)。法律與社會理論的批判。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家本(1976)。明律目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雪峰(1981)。明代審判制度。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瞿同祖(1978)。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南:僶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秦(1988)。清代司法審判制度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eber, Max(1972)。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Tuebingen:J. C. B. Mohr。  new window
7.Turner, Jonathan H.(1974)。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The Dorsey Press。  new window
8.那思陸(1992)。清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Rehbinder, Manfred(1989)。Rechtssoziologie。Berlin:Walter de Gruyter。  new window
10.蔡文輝(1979)。社會學理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Ehrlich, E.(1989)。Grundlegung der Soziologie des Rechts。Berlin。  new window
12.Roberts, S.(1979)。Order and Dispute, An Introduction to legal Anthropology。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  new window
13.戴東雄(1981)。中世紀意大利法學與德國的繼受羅馬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irsch, E. E.(1981)。Rezeption als socialer prozess。Berlin。  new window
15.Röhl, K.(1987)。Rechtssoziologie, Ein Lehrbuch。Köln u. a.。  new window
16.Van der Sprenkd, S.(1962)。Legal Institution in Manchu China, An Sociological Analysis。London。  new window
17.林紀東、薩孟武(1970)。法律辭典。中華叢書編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顧遠(1977)。中國文化與中華法系。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陶百川(1988)。最新六法全書。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Li, V.(1978)。Law without Lawyers, A comparative View of Law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Stanford。  new window
21.Black, Donald(1976)。The Behavior of Law。Academic Press。  new window
22.那思陸(1982)。清代州縣衙門審判制度。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陶希聖(1972)。清代州縣衙門刑事審判制度及程序。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偉仁(19830000)。清代法制研究:輯1--盜案之初步處理及疎防文武之參劾。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傅宗懋(1987)。清制論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戴炎輝(1979)。清代台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戴炎輝(1987)。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ohannan, Paul(1967)。The Differing Realms of the Law。Law and Warfare。New York。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清代中央與地方立法的協商:以「竊盜」之各省專條為例
5.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6.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7.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8.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9.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10.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1.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2.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3. 評釋字第791號解釋--從性別身分到平等契約?
14. 《逸周書》〈芮良夫〉之憲政思想限制與隱埋
15. 明清時代的判語考試與法律知識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