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社區發展解決環境問題--論社區環保鐵三角模式
書刊名:社區發展季刊
作者:王俊秀
出版日期:1994
卷期:66
頁次:頁14-19
主題關鍵詞:社區社區發展模式環保鐵三角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0
  • 點閱點閱:116
期刊論文
1.王俊秀(19931200)。臉部表情法及都市環境診斷:臺灣七大都市的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7,53-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ans, H. H.(1962)。The Urban Villages。  new window
3.Livingston, J.(1985)。Moral Concern and the Ecosphere。Alternative,12(2),43-47。  new window
4.王俊秀(1994)。公害認知地圖與垃圾考古:社區環保行為的考察。環境教育刊,19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俊秀(1994)。風水圈與變形蟲理論:試論中國式環境規畫及管理的空間極相。中研究民族所集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ellman, Barry(1979)。The community question: The intimate networks of East Yorker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84(5),1201-1231。  new window
7.傅仰止、伊慶春(19940600)。容忍態度的結構肇因:都市背景、遷移經驗、異質聯繫。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6(2),257-3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新煌(19861100)。新環境範型與社會變遷:臺灣民眾環境價值的初探。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8,81-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俊秀(1993)。環境主義是都市的生活方式:社會環保地盤的建構。中西都會區之發展與面臨問題研討會。中研院歐美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俊秀(1991)。社會擾流的理論與調查:環境管理的社會學分析。第四屆環境規劃及管理研討會。台北市: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259-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仰止(1994)。臺灣都市居民的社會心理特質?由公私場域檢視心理狀態與社會互動。台灣都市的政經結構與社會心理小型專題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環保署(1992)。綠色市場行銷策略研究。蓋洛普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ox, F. M.(1987)。Strategie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 Book of Readings。Itasca, IL:F. E. Peacock。  new window
3.Freudenberg, N.(1984)。Not in Our Back Yards。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new window
4.Loffland, L. H.(1973)。A world of Stranger: Order and Action in Urban Public Space。New York:Basic Book。  new window
5.傅宗懋(1992)。臺北市社區守望互助對犯罪預防之影響。臺北市政府研考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行政院環保署(1993)。環保績效民意調查。蓋洛普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北市民政局(1992)。臺北市民參加基層藝文活動之意向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Tilly, Charles(1974)。An Urban World。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9.須田春海(1993)。環境自治體。東京:學陽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Naess, A.(1989)。Ecology, Community and Lifestyl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王俊秀(1991)。公害申訴專線的分析及評估。新環境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研考會(1992)。臺灣地區國民生活型態與倫理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教育部(1993)。各級學校通勤學調查報告。教育部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詹長權(1992)。臺北地區通勤者VOCs(揮發性有機物質)總暴露量研究先驅計畫。臺大公衛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Milbrath, L.(1984)。Environmentalists: Vanquard for a New Society。Albany:SUNY Press。  new window
16.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光國(1988)。義務性道德與功利性道德:臺灣社會中道德判斷及其相關變項。變遷中的臺灣社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熊瑞梅、吳文揎(1994)。臺中地區居民網路:公與私的地方關係。臺灣都市的政經結構與社會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immel, Georg(1908)。Group Expan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ty。On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 Form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4.章英華(1988)。都市化與機會結構及人際關係態度。變遷中的台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分析。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