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失落與重建--試論龍瑛宗《紅塵》的歷史記憶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
作者:陳翠英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ui-ying
出版日期:1998
卷期:49
頁次:頁1-28
主題關鍵詞:龍瑛宗長篇小說紅塵後殖民歷史記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9
  • 點閱點閱:23
     日據時代重要作家龍瑛宗戰後完成的長篇小說《紅塵》,以數位商場人物的利害糾 葛為情節主軸,展現了對臺灣光復前後歷史情境的多面向考察。本論文以《紅塵》為據,就 「集體記憶」的觀點切入,嘗試探討政權改易之後時空脈絡置換的「後殖民」情境中,臺灣 人民如何面臨認同變遷? 如何轉化生命經驗,形塑新的自我? 對被殖民時期何以兼具懷想、 眷戀╱覺醒、批判的複雜情結? 在延續與斷裂中,歷史記憶顯然負載了身份定位、族群融合 、文化認同等多重糾葛,藉由文本的剖析,對權力的本質以及臺灣人民的心靈走向當能有更 深入的瞭解。
期刊論文
1.Schwartz, Barry(1982)。The Social Context of Commemoration: A Study in Collective Memory。Social Forces,61(2),374-402。  new window
2.王明珂(19940900)。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3),119-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賀淑瑋(19950900)。空間與身份--論「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身份危機。當代,113,108-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明珂(19931100)。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秀慧(19970400)。陰鬱的靈視者:龍瑛宗--從龍瑛宗小說的藝術表現看其在臺灣文學史上的歷史意義。臺灣新文學,7,296-3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阿勤(19970300)。集體記憶理論的檢討:解剖者、拯救者、與一種民主觀點。思與言,35(1),247-2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汎森(19931100)。歷史記憶與歷史--中國近世史事為例。當代,91,40-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Coser, Lewis A.、邱澎生(19931100)。阿伯瓦克與集體記憶。當代,91,2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懿琳(1997)。認同矛盾掙扎下的雙鄉人-試析龍瑛宗長篇小說「紅塵」。中國現代文學理論,7,409-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建忠(1997)。殖民地小知識份子的惡夢與脫出--龍瑛宗小說「黃家」析論。文學臺灣,23,8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死於南方。臺灣時報,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龍瑛宗(19880125)。孤獨的文學路。臺灣時報,版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明珂(1994)。過去、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臺灣的族群經驗。臺北。249-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家慧(1996)。兩個太陽下的臺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愛玲(1979)。流言。流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愛玲(1998)。流言。香港: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俊雅(1995)。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龍瑛宗(1991)。龍瑛宗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鐘雄(1987)。臺灣經濟發展40年。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albwacks, Maurice、Coses, Leuis A.(1992)。On Collective Memor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7.龍瑛宗(1997)。紅塵。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明珂(1994)。過去、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臺灣的族群經驗。「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正惠(1996)。龍瑛宗小說中的小知識分子形象。臺灣文學與社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施淑(1997)。書齋、城市與鄉村-日據時代的左翼文學運動及小說中的左翼知識分子。兩岸文學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龍瑛宗(1997)。紅塵。紅塵。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佩然(1995)。後殖民地主體意識的泯滅與重現─《魔鬼詩篇》的啟示。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龍瑛宗。紅塵,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龍瑛宗(1986)。我為什麼要寫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龍瑛宗(1979)。身邊襍記片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佩然(1995)。後殖民地主體意識的泯滅與重現--《魔鬼詩篇》的啟示。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龍瑛宗(1979)。植有木瓜樹的小鎮。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成純(1991)。龍瑛宗研究。龍瑛宗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瑞明(1996)。不為人知的龍瑛宗--以女性角色的堅持和反抗。臺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石濤(1987)。論龍瑛宗的客家情結。杜甫在長安。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