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現代詩的記憶書寫研究
書刊名:臺灣詩學學刊
作者:沈曼菱
作者(外文):Shen, Man-l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7
頁次:頁159-181
主題關鍵詞:臺灣現代詩記憶空間臺灣性跨國性Modern Taiwanese poetryMemorySpaceTaiwanesenessTransnationa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2
  • 點閱點閱:22
根據對於記憶(memory)的詮釋,記憶不僅只呈現過去的樣貌,也呈現社會與文化意義中集體意識的作用與功能。由於記憶同時包括了對現實的陳述與超越,因此記憶書寫具備了創作技巧上的拼貼和賦予銘刻事物的意義與權力。本文將梳理台灣現代詩中不同主題的記憶書寫,探討記憶書寫的不同形式與差異,分析文本背後的歷史情境與文化脈絡等相關問題。本文共分為七章,從第二章到第六章討論不同議題中記憶書寫的樣態和形式,針對現代詩文本中呈現的空間與時間意義,論述記憶書寫的多重面向,這些面向分別是殖民地意義下的地方、故鄉與鄉愁、庶民與族群、政治與歷史、個人情感等,本文發展軸線以線性時間序列為主,討論面向則橫佈了台灣文學數個重要的文化肌理。在章節規劃方面,第一章為緒論,分別整理記憶書寫的定義,詳述主要研究概念、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章節架構等。第二章從「異國情調」(exoticism)切入,探討日治時期殖民地台灣的地方如何成為異國情調性質的書寫對象。第三章則討論不同族群世代間如何書寫鄉愁與懷舊,根據經驗和想像創所出現的情感,分析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憑藉著對於空間與時間的溯及既往。第四章主要以庶民和族群的記憶書寫為分析範圍,並討論戰爭、媒體所串連的全球社群和國際政治議題。第五章將以歷史如何被陳述與詮釋為研究方向,分析在台灣現代詩中記憶書寫所呈現的歷史事件,包括記憶書寫中歷史如何被呈現,呈現後的特色或問題為何,是否有其集體失憶的特性產生。第六章分析主體對情感和情感對象的書寫模式和特色;本章收束於主體書寫個人情感經驗的相關記憶為方向,聚焦於主體如何於文本中詮釋失去和缺席(absence)隨之而來的情感倫理。第七章則為結論,整理本論文所提出的記憶書寫之特殊性與研究成果。基於對記憶書寫的思考與辯證過程,也構成對跨國、跨領域詩學如何可能的相關討論。在記憶書寫問題化之後,諸種記憶書寫不只呈現台灣文學的延展性,也成為台灣文學研究的一個剖面。並且藉由分析記憶書寫在不同年代如何被生產的過程,映射出台灣現代詩所包含的台灣性與跨國性,兩者通過記憶書寫展示了多重而變動的關係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ain the imageries of "Memory" in Taiwan's modern poetry.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memory displays not only images of history, but also the function of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in society and culture. Memory includes two parts of reality: description and exceeding. Therefore, memory writings are a collage of creative skills and inlaying things with meaning and power. Based on the theme of memory, this research explores different themes and types of Modern Taiwanese Poetry; moreover, analyzes it from historical and culture contexts. This paper dialectally discusses, memory writings in poetry, which also forms related discussions on transnation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aspects of poetry. After making memory writings an issue for discussion, as a result, the paper finds that many memory writings not merely show the elasticity of Taiwan literatures, but also shows one face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By analyz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memory writing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is paper shows that such writings reflect two elements that are included in Modern Taiwanese Poetry: the nature of Taiwanese and the transnationality; moreover, multiple and chaning relationships of these elements are displayed through memory writings
期刊論文
1.林寶元(19900300)。「電影筆記」訪傅柯[M. Foucault](1)--電影與人民記憶。電影欣賞,8(2)=44,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涵榆(20130600)。「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遺忘」,或生命的歸零?有關檔案、見證與記憶政治的一些哲學思考。文山評論:文學與文化,6(2),53-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明珂(19931100)。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阿勤(19970300)。集體記憶理論的檢討:解剖者、拯救者、與一種民主觀點。思與言,35(1),247-2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依倩(20060400)。歷史記憶的回復、延續與斷裂:媒介懷舊所建構的「古早臺灣」圖像。新聞學研究,87,5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志弘(20050200)。記憶再現體制的構作:臺北市官方城市書寫之分析。中外文學,33(9)=393,9-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欣純(2009)。論杜國清現代詩創作、翻譯與詩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惠任(2003)。日本近現代詩在台灣的翻譯史:一九四九-二○○二(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瑋騂(2013)。台灣現代女詩人記憶詩寫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秀蘭(2007)。論李昂.平路與朱天心的記憶書寫(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文鉅(2009)。記憶的技藝:以夏宇、零雨、鴻鴻為考察(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ppadura, Arjun、鄭義愷(2009)。消失的現代性:全球的文化向度。台北: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elzer, Harald、季斌、王立君(2007)。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rtlett, Frederic Charles、李維(1998)。記憶:一個實驗的與社會的心理學研究。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Nora, Pierre、戴麗娟(2012)。記憶所繫之處。行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千武(1997)。台灣詩的外來影響。台灣新詩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千武(1989)。台灣新詩的演變。台灣精神的崛起--笠詩論選集。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天儀(1989)。現代詩的回顧。台灣精神的崛起--笠詩論選集。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牧(1979)。現代詩二十年。文學知識。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淇漾(2001)。長廊與地圖。臺灣現代詩經緯。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