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家基本存有論:自哲學始基點之定立與完成
作者:范良光
出版日期:2003
出版項:臺北:樂學
ISBN:9868026717
主題關鍵詞:儒家中國哲學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
期刊論文
1.洪漢鼎(19990900)。從詮釋學看中國傳統哲學「理一而分殊」命題的意義變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3)=35,33-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勞思光、柯志明(19910600)。哲學史的主觀性與客觀性。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2)=2,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璉璋(19900200)。「易傳」關於天人之際的論述。鵝湖,15(8)=176,1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隆溪(19990900)。經典在闡釋學上的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3)=35,59-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屠承先(1990)。陽明學派的本體功夫論。中國社會科學,1990(6),125-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淑君(19930700)。程明道人性論探微。鵝湖,19(1)=217,36-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淑君(19930600)。程明道人性論探微。鵝湖,18(12)=216,39-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阮新邦(20010900)。知識與實踐--儒家學說、哲學詮釋學及社會工作之可能契合。社會理論學報,4(2),259-3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月惠(19921100)。聶雙江「歸寂說」之衡定--以王陽明思想為理論判準的說明。嘉義師院學報,6,275-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楊祖漢(19850700)。研究中國哲學之文獻途徑。鵝湖,11(1)=12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仁厚(19931200)。心性理與才情氣--儒家生命觀之省察。鵝湖學誌,1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成中英(19890600)。自目的論與責任論分析與重建儒家道德哲學。漢學研究,7(1)=13,307-3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旺山(19990900)。行動人與歷史世界的建造:論狄爾泰[Wilhelm Dilthey]的「生命的詮釋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3)=35,6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鼎國(19990900)。「較好地」還是「不同地」理解?--從詮釋學論爭看經典註疏中的詮釋定位與取向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3)=35,8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家民(19890900)。論胡五峰之「天理人欲同體而異用」。鵝湖學誌,3,59-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宗桂(19920200)。新儒學的形上追求及其現代意義。哲學與文化,19(2)=213,158-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賴賢宗(20000600)。當代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之重檢:以牟宗三哲學與德意志觀念論為研究中心。鵝湖學誌,24,121-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袁保新(20011000)。知識與智慧--從廿世紀中國哲學的「格義化」談起。鵝湖,27(4)=316,9-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耿寧(19940300)。從「自知」的概念來了解王陽明的良知說。中國文哲研究通訊,4(1)=13,15-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曾昭旭(1992)。論儒家工夫論的轉向。中國學報,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祖漢(19800300)。康德對于道德的批判的考察及儒學之進于康德處。鵝湖,5(9),7-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蔡仁厚(19811200)。朱子學的新反省與新評價。哲學年刊,1,48-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姜允明(19850600)。宋明儒學中整體和諧性的形上原理。哲學年刊,3,214-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袁保新(19911200)。「孟子道性善」的釐清與辨正。鵝湖學誌,7,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甲淵(19930900)。儒家道德形上學體系中「實然」與「應然」問題--以周濂溪之「太極圖說」義理 為中心。鵝湖,19(3)=219,34-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國榮(1989)。論王門後學的歸寂說。中州學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月惠(19890500)。聶雙江「歸寂說」析論。中國文學研究,3,93-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來(1991)。王陽明哲學的理解與詮釋。哲學研究,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勞思光(19820000)。王門功夫問題之爭議及儒學精神之特色。新亞學術集刊,3,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朱伯崑(1992)。談宋明理學中的體用--原觀。中國哲學史,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范良光(1999)。默契道妙。鵝湖月刊,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祖漢(19931200)。王龍溪對王陽明良知說的繼承與發展。鵝湖學誌,11,37-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淑珍(19990900)。當代美國學界關於中國註疏傳統的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3)=35,3-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勞思光(19910300)。對於如何理解中國哲學之探討及建議。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89-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述先(19910300)。朱熹的思想究竟是一元論或是二元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181-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鍾彩鈞(19920300)。二程本體論要旨探究--從自然論向目的論的展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385-4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成中英(1993)。論朱子哲學的理學定位與其內涵的圓融和條貫問題。國際朱子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95-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仁厚(1988)。對「致良知」前後的一個考察。陽明學學術討論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永儁(1992)。朱熹哲學思想之方法理論及實際運用。國際朱子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蒙培元(1993)。朱熹的心靈境界說。國際朱子學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祖漢(1992)。徐復觀先生對王陽明哲學的理解。徐復觀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姜允明(1992)。試論朱子的「心學」及其現代意義。國際朱子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杜(1990)。由先秦儒者說到當代新儒者對天道形而上問題的了解。當代新儒學國際研討會。臺北:鵝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明輝(1992)。朱子論惡之根源。國際朱子學會議。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仁厚(1992)。朱子的工夫論。國際朱子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永儁(1991)。略述理學之價值根源論。存在與價值研討會。臺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永儁(1990)。從宋代理學的思想脈絡中略論程朱理學之方法。中國哲學之方法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明(1995)。「徹底的唯心論」與中西哲學會通--從牟宗三先生對中國哲學之總說看儒學與德國觀念論之綜和轉進。「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學術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良光(1995)。縱貫系統「圓教模型」的證立與開展--新儒家道德智慧之哲學重建。「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學術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明輝(1995)。牟宗三先生的哲學設釋中之方法論問題。「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學術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范良光(1996)。儒家基本存有論之「哲學模型」。第四屆當代新儒學國際會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范良光(1998)。圓頓基型之動力性與智知之法則性。第五屆當代新儒學國際會議。山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瑋謙(1993)。王門天泉證道研究:從實踐的觀點衡定[四無][四有]與[四句教](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財貴(1996)。從天台圓教論儒家心學建立圓教之可能性(博士論文)。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淳玲(1980)。論「佛說無我」後一切法存在問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日盛(1982)。王陽明心學之發展及其影響(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財貴(1990)。王龍溪良知四無說析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蔡仁厚(2001)。哲學史與儒學論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允明(1994)。當代心性之學面面觀。臺北市: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1956)。認識心之批判。香港:友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敦頤、張載、徐必達、今井宇三郎(1981)。周張全書。京都: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岑溢成(1986)。大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象彬(1987)。二程理學基本範疇研究。開封市: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元忠(1975)。王陽明聖學探討。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秉義(1979)。王陽明入聖的工夫。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岱年(1991)。中華的智慧。台北:貫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韓水法(1990)。康德物自身學說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82)。明代思想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復觀(1984)。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翟本瑞(1993)。心靈、思想與表達法。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宗三(1991)。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總論篇。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群振(2000)。儒學義理通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熹(1970)。朱子大全。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程頤(1987)。易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瀚平(1994)。宋象數易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維煥(1980)。周易經傳象義闡釋。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仁厚(1994)。中國哲學的反省與新生。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侯外廬(1987)。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日章(1979)。宋明理學研究。三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天石(1982)。朱熹及其哲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仁厚(1983)。宋明理學‧南宋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立文(1994)。道。臺北:漢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立文(1994)。理。臺北:漢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周群振(1991)。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內聖篇。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邦雄(1989)。論語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來(1988)。朱熹哲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長林(1992)。中國智慧與系統思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述先(1987)。中西哲學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周敦頤、胡寶瑔(1990)。周子全書。臺北:武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懋竑(1984)。朱子年譜。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趙岐(1974)。孟子趙注。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Kant, Immanuel、牟宗三(1983)。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開府(1986)。儒家倫理學析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岱年(1987)。中國哲學問題史。臺北:彙文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全祖望(1987)。宋元學案。台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蔡仁厚(1982)。宋明理學--北宋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立文(1989)。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龐萬理(1992)。二程哲學體系。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唐君毅(1980)。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余英時(1989)。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牟宗三(1983)。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侯外廬(1980)。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金中樞(1989)。宋代學術思想研究。臺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成中英(1989)。知識與價值--和諧、真理與正義的探索。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73)。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德麟(1986)。程明道思想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高柏園(1991)。中庸形上思想。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傅偉勳(1991)。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哲學與宗教。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蔡仁厚(1988)。中國哲學史大綱。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黃宗羲(1987)。明儒學案。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劉述先(1986)。文化與哲學的探索。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方東美(1989)。中國人的心靈。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朱熹、陳榮捷、呂祖謙(1992)。近思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朱熹(1987)。四書集注。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1989)。孟子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弁宗三(1990)。現象與物自身。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牟宗三(1978)。歷史哲學。台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徐遠和(1987)。洛學源流。山東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唐君毅(1986)。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余書麟(1994)。中國儒家心理思想史。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榮捷(1990)。朱熹。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牟宗三(1997)。四因說演講錄。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牟宗三(1988)。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涵義。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來(1991)。有無之境。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劉宗周(1981)。劉子全書及遺編。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李瑞全(1993)。當代新儒學之哲學開拓。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1985)。論語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林安梧(1987)。現代儒學論衡。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張立文(1993)。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范良光(19900000)。易傳道德的形上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尤惠貞(1993)。天台宗性具圓教之研究。台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牟宗三(199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牟宗三(1987)。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張立文(1981)。朱熹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康德、牟宗三(1993)。判斷力之批判。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程兆熊(1988)。四書大義。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徐復觀(1984)。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李日章(1986)。程顥、程頤。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蒙培元(1989)。理學範疇系統。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陸九淵(1990)。陸象山全集。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鄭力為(1987)。儒學方向與人的尊嚴。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楊祖漢(1986)。中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余英時(1978)。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李杜(1990)。世界的假設--裴柏與西方的形而上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楊祖漢、王邦雄、曾昭旭(1985)。孟子義理疏解。臺北市:鵝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丁傳靖(1982)。宋人軼事彙編。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曾春海(19900000)。朱熹易學析論。臺北: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馮耀明(1989)。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楊時(1974)。楊龜山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蔡仁厚(1990)。孔孟荀哲學。台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蔡仁厚(1990)。儒家心性之學論要。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朱建民(1989)。張載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李杜(1987)。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林繼平(1983)。陸象山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牟宗三(1980)。王陽明致良知教。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陳正夫、何植靖(1984)。朱熹評傳。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張岱年(1983)。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發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蔡仁厚(1996)。牟宗三先生學思年譜。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胡宏。胡子知言。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王守仁(1990)。陽明傳習錄。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朱熹(1986)。四書或問。漢城:保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朱熹(1989)。周易本義。臺北:文化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朱熹(1978)。易學啟蒙。臺北:武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朱熹(1972)。伊洛淵源錄新增。臺北:光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朱熹、呂祖謙、江永注(1980)。近思錄焦注。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朱熹、呂祖、張伯行(1975)。近思錄集註。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李侗、朱熹(1980)。延平答問。臺北:光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程兆熊(1988)。五經大義。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李杜(1991)。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臺北:藍燈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李澤厚(1985)。中國古代思想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蔡仁厚(1988)。王陽明哲學。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向世陵、馮禹(1991)。儒家的天論。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傅佩榮(1988)。儒道天論發微。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張德麟(1979)。周濂溪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陳德仁(1981)。象山心學的比較研究。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成中英(1994)。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蔡仁厚(1978)。牟宗三先生的哲學與著作。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任鐵樵(1989)。滴天髓闡微。臺北:東亞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顏炳罡(1995)。整合與重鑄。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牟宗三(1994)。儒學與當今世界。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鄧克銘(1993)。宋代學術思想趼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DEWEY, JOHN(1992)。EXPERIENCE and NATURE。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Inc。  new window
128.李明輝(19900000)。儒家與康德。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張立文(1985)。宋明理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曾昭旭(1992)。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臺北市: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蔡仁厚(1987)。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秦家懿(1987)。王陽明。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方東美(1985)。新儒家哲學十八講。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勞思光(1981)。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楊慧傑(1989)。天人關係論。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陳榮捷(1988)。朱子新探索。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陳郁夫(1990)。周敦頤。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姜允明(1988)。心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沈清松(19860000)。現代哲學論衡。臺北:黎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袁保新(1991)。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王熙元(1981)。論語通釋。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袁保新(19920000)。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曾春海(1989)。儒家哲學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劉復生(1991)。北宋中期儒學復興運動。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陳俊民(19900000)。張載哲學與關學學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曾春海(1988)。陸象山。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何淑靜(19880000)。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陳榮捷(19820000)。朱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劉述先(1982)。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楊祖漢(19920000)。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市: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楊祖漢(1987)。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劉述先(1985)。生命情調的抉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戴璉璋(19890000)。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程顥、程頤、王孝魚、吳廷棟(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杜維明(1992)。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徐復觀(1985)。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張立文(1994)。氣。漢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蒙培元(19900000)。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方立天(1990)。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張岱年(1991)。中國倫理思想研究。貫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黃俊傑(1982)。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錢穆(1982)。朱子新學案。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熊琬(19850000)。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王邦雄(1990)。中國哲學論集。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唐君毅(1990)。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唐君毅(1979)。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王守仁(1979)。王陽明全書。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任繼愈(1979)。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蒙培元(1990)。理學的演變。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牟宗三(1977)。佛性與般若。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牟宗三(1987)。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牟宗三(1974)。才性與玄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唐君毅(1988)。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葛榮晉(1993)。中國哲學範疇導論。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張載、章錫琛(1983)。張載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Kant, Immanuel、李明輝(1990)。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孫振青(19860000)。宋明道學。臺北:千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張永雋(1988)。二程學管見。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楊祖漢(19980000)。當代儒學思辨錄。臺北:鵝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蔡仁厚(1982)。新儒家的精神方向。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劉述先(19860000)。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唐君毅(1986)。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牟宗三(1978)。道德的理想主義。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牟宗三(1990)。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蔡仁厚、李明輝(1996)。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蔡仁厚(1990)。儒學的常與變。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Pepper, Stephen C.(1942)。World Hypotheses: A Case Study in Evid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92.De Bary, William Theodore(1994)。傳統儒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邵雍(1982)。皇極經世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永儁(1990)。從程朱理氣說析論朱熹心性論之要義。中國人性論。臺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述先(1993)。有關理學的幾個重要問題的再反思。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祖漢(1995)。朱子對孟子學的詮釋。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