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移民與邊區社會適應︰以 19 世紀末埔里盆地刣牛坑客家聚落為中心-
作者:洪麗完
書刊名:客家移民與在地發展;莊英章, 黃宣衛 (主編)
頁次:117-164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客家聚落邊區社會移民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陳志豪(20101200)。晚清「開山撫番」下的山區開發與地方社會--以竹塹地區的「金廣成」墾號為例。臺灣學研究,10,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宜憲(20051200)。大港口事件:晚清國家體制與原住民部落的衝突。東臺灣研究,10,5-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麗完(20131200)。清代臺灣邊區社會秩序之考察:以濁水溪、烏溪中游之「亢五租」為中心。臺灣史研究,20(4),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凱(20140600)。晚清臺灣開山撫番事業新探--兼論十九世紀臺灣史的延續與轉型。漢學研究,32(2)=77,139-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哲三(20061200)。清代臺灣烏溪流域的移墾與水圳修築。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3,205-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伊能嘉矩(1899)。埔里社平原に於ける熟蕃。蕃情研究會誌,2(1),3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隆志(20081200)。From Quarantine to Colonization: Qing Debates on Territorialization of Aboriginal Taiw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臺灣史研究,15(4),1-30。new window  new window
8.李文良(20061200)。十九世紀晚期劉銘傳裁隘事業的考察--以北臺灣新竹縣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3(2),87-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國祁(19751200)。清季臺灣的政治近代化--開山撫番與建省(1875-189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12),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雪姬(19850600)。二劉之爭與晚清臺灣政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4,127-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麗完(20110300)。嘉南平原沿山地區之族群關係(1700~1900):以「阿里山番租」為例。臺灣史研究,18(1),41-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移川子之藏(1931)。承管埔地合同約字を通じて觀たる--埔里の熟蕃聚落(其一)。南方土俗,1(2),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ung, Li-wan(2017)。Ethnic Conflicts in Hillside Borderlands. A study on headhunting in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century Taiwan。Modern Asian Studies。  new window
14.施添福(19990500)。開山與築路:晚清臺灣東西部越嶺道路的歷史地理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30,65-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簡史朗(2006)。水沙連族群與開發。第六屆新臺灣史研究研習營--相逢水沙連:族群關係與歷史,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臺灣歷史學會協辦 (會議日期: 2006/02/04)。南投:南投縣埔里鎮鯉魚潭謝緯紀念青年園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史朗(2012)。從文獻看清代康熙、雍正年間水沙連地區的族群分布。「第二屆沿山地區聚落與族群」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歷史學系協辦 (會議日期: 2012/06/19-06/20)。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麗完(2015)。清代沿山邊區「防番」信仰與社會關係:以埔里盆地為中心。第四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15年11月20-21日)。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人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富三(2000)。劉銘傳開山撫番政策與清廷、地方官、臺灣士紳之互動。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五屆討論會--國史上的中央與地方研討會,國史館 。臺北市: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鄧相揚(2009)。晚清客家族群在水沙連區域的拓墾:以大埔里地區為例。沿山地區聚落與族群學術研討會,中研院臺史所 (會議日期: 2009年12月11-12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晏翔、洪麗完(2016)。交易與撫番以埔里社作為邊區治理中心之考察(1874-1898)。宜蘭研究第11屆學術研討會--宜蘭泰雅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邱正略(2012)。水沙連地域客家的開發與聚落分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1905)。臺灣總督府第七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埔里戶政事務所(2011)。埔里戶政事務所100年8月人口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07)。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明治四十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08)。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明治四十一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09)。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明治四十二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10)。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明治四十三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11)。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明治四十四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12)。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元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13)。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二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14)。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三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15)。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四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16)。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五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17)。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六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18)。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七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19)。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八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20)。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九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33)。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八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34)。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九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田懷生(2012)。清代中寮地區的社會發展與民間信仰(碩士論文)。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欣怡(2000)。清代台灣漢人社會的建立--以南投平林溪流域為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珍慧(2010)。中寮鄉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正略(2009)。日治時期埔里的殖民統治與地方發展(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坤松(2014)。一個客家擴散性聚落之形成及其區域性特色: 以南投縣國姓鄉南港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晏翔(2015)。交易、獵首與邊區社會秩序:以烏溪上游致霧社為中心(1874-1898)(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中杰(1999)。台灣福佬客分佈及其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潘祈賢、劉文浩(2004)。埔里.客家。南投縣:埔里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呂心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佐山融吉(2012)。蕃族調查報告書第5冊:泰雅族前篇。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還月(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台灣客家的初墾與二次移民。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900)。蕃人事情明治三十三年。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祁賢、劉文浩(2005)。中寮集集福佬客。南投:南投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學明、林柔辰(2013)。臺灣客家聚落之信仰調查:變與不變--義民爺信仰之擴張與演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黃智慧、小島由道(1996)。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枝萬、石璋如(1983)。南投縣志稿。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萬民、周兆利(2000)。劉銘傳與臺灣建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簡史朗、曾品滄(2002)。水沙連--埔社古文書選輯。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森丑之助(1996)。臺灣蕃族志。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富三、何鳳嬌、林正慧、吳俊瑩(2014)。霧峰林家文書集:棟軍等相關信函。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埔里公學校(1931)。埔里鄉土調查。南投:埔里公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相揚(2004)。尋覓埔里客家桃花園--南投縣埔里鎮客家資源調查期末報告。南投:南投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錦川、參贊堂(1972)。參贊碎錦集。南投:埔里參贊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Steere, Joseph Beal、林弘宣(2009)。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臺灣調查筆記。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維安(2000)。臺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32)。昭和七年臺灣現住戶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1935)。昭和十年臺灣常住戶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翁佳音、陳怡宏、吳密察(2013)。平埔番調查書。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澤村繁太郎(1895)。臺灣制度考。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俊傑(2003)。國姓鄉福佬化客家裔漢人的族群關係調查。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伊能嘉矩、江慶林、劉寧顏、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臺灣文化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台灣總督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1917)。(大正四年)第二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概覽表。台北:台灣總督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馮用(1997)。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趙慎畛、孫爾準(1984)。道咸同光四朝奏議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枝萬(1947)。臺灣埔里鄉土志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丁曰健(1997)。治臺必告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周惠民、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1)。高砂調查書--蕃社概況。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甘為霖、許雅琦(2005)。福爾摩沙素描--甘為霖牧師臺灣日記。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佐山融吉、楊淑媛(2008)。蕃族調查報告書第6冊:布農族前篇。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洪麗完(2009)。清代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之考察(1700-1900)。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莊雪珠(1991)。湳興宮沿革。南投縣:南興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03)。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明治三十六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蔣師轍、臺灣銀行經濟研究所(1997)。臺遊日記。南投縣: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7)。明治三十八年日治時期臺灣戶口調查集計原表(上)--地方之部。臺北市: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簡史朗(2005)。水沙連眉社古文書選輯。南投縣: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Steere, Joseph Beal、Li, Paul Jen-kuei(2002)。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Taipei: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Preparatory Office。  new window
39.劉璈(1958)。巡臺退思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許雪姬(19930000)。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洋務運動與建省。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94)。高砂族調查書。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洪安全(2001)。清宮宮中檔奏摺臺灣史料。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1)。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四冊)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洪麗完(2016)。從子息收、出養關係看邊區族群交流現象:以埔里盆地大湳熟番聚落為例(1834-1946)。考古、歷史與原住民:臺灣族群關係研究新視野。臺北:順益博物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atz, Paul R.(2011)。Spirit-writing and Hakka Migration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the Canzan Tang (參贊堂) in Puli (埔里), Nantou (南投) County。中國地方宗教儀式論集。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隆志(20070000)。殖民接觸與文化轉譯 : 一八七四年臺灣「番地」主權論爭的再思考。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韻珂(1997)。奏開番地疏。治臺必告錄。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錦川(1989)。義民爺顯靈救劫記。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紀念刊。新竹縣: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紀念慶典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