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鏡花緣》針砭現實之意義及其思想性研究
作者:詹靜怡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古典文學研究輯刊. 四編;第9冊/曾永義主編
ISBN:9789862547588
主題關鍵詞:鏡花緣研究考訂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雷勇(2003)。明末清初世情小說對《紅樓夢》的影響。紅樓夢學刊,2003(3),6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遜(1997)。釋道「轉世」「謫世」觀念與中國古代小說結構。文學遺產,1997(4),69-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時人(1987)。李汝珍「河南縣丞」之任初考。明清小說研究,6,237-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志清、黃雅樑(19740900)。文人小說和中國文化--<鏡花緣>(李汝珍著)研究。幼獅月刊,40(3),1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松義(19960800)。清代的納妾制度。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35-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豐楙(19950900)。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7,107-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豐楙(20070900)。暴力敘述與謫凡神話:中國敘事學的結構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7(3)=67,147-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富偉、郭豫適(2006)。文人小說和平民小說的分野與兼容--論清代嘉道時期章回小說的創作格局。學術月刊,38(2),115-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賈伸(1924)。中華婦女纏足考。史地學報,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晴飛(1995)。《鏡花緣》為婦女大唱歌贊。北京社會科學,1995(3),34-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昌華(1995)。《鏡花緣》論。連雲港教育學院學報,1995(4),1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明華(1995)。水中月,鏡中花--《鏡花緣》的社會理想。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5(4),8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蕊青(1999)。乾嘉揚州學派與《鏡花緣》。北京大學學報,1999(5),103-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明友(1999)。淮楚氣息與齊莒風概--《鏡花緣》成書時代背景研究。明清小說研究,1999(4),9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蘇淑芬(19821100)。李汝珍用寓言表示諷刺的創作精神。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5,243-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尹文漢(1976)。鏡花緣述評。文史學報,12,121-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蕊青(1999)。《鏡花緣》與清代中期的學術思潮。寧波大學學報,1999(4),13-1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明發、李明友(2000)。宋明理學與乾嘉考據--《鏡花緣》成書時代的思想文化衝突。明清小說研究,2000(1),155-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壽安(2001)。十八世紀以降傳統婚姻觀念的現代轉化--從「中國本位」觀察。清代學術論叢,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龔際平(2004)。《鏡花緣》價值的重新認識。淮海工學院學報,2004(2),3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敦玉林(2003)。《鏡花緣》中的「定數」觀念及其敘事方法。明清小說研究,69,205-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蕊青(2002)。才學小說炫學方式及其文化根源。蘇州大學學報,2002(4),6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學鈞(2006)。李汝珍的自寓與覺悟--《鏡花緣》新論。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4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范義臣、林倫才(2005)。秉持公心、諷時刺世--淺評《儒林外史》、《鏡花緣》的諷喻主題。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7),126-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馬濟萍(2005)。膽識與賢智兼收,才色與情韻並列--從女性關懷的視角看《鏡花緣》。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6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麗珠(2008)。清儒會通傳統與現代化思想的「義利合一」觀。齊魯學刊,2008(4),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海英(2006)。明中葉以後「士商滲透」的制度環境。明清史,20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冉冉(2005)。從「文」到「學」--清中葉傳統小說觀念的回歸與歧變。明清小說研究,2005(1),24-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晶萍(2004)。乾嘉考據學者的婦女觀─關於乾嘉考據學者義理觀的探討之二。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3(2),8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瓊玲(1996)。清代才學小說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淑芬(1978)。鏡花緣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芬伶(1980)。西遊記與鏡花緣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梁啟超(2005)。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莎日娜(2004)。明清之際章回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靜方(1979)。小說叢考。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翔(2000)。近代的初曙--18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贄(1984)。焚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中(1967)。述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汝珍(1979)。鏡花緣。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甄(1974)。潛書。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東樹(1978)。漢學商兌。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淩廷堪、王文錦(1998)。校禮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顏元、王星賢(1987)。顏元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袁行霈(2006)。中華文明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商瑈(2004)。一代禮宗--淩廷堪之禮學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顧炎武(1982)。亭林詩文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袁枚(2004)。隨園詩話。漢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漁(2002)。閒情偶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夫之(1974)。讀四書大全說。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確(1984)。陳確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謝榛(1985)。四溟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宗羲、李廣柏(1995)。明夷待訪錄。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麗珠(2007)。中國哲學史三十講。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大杰(1994)。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先謙(2000)。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余英時(2001)。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瓊玲(1997)。清代四大才學小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戴震(1980)。戴東原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袁宏道(1976)。袁中郎全集。清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戴震(1978)。孟子字義疏證。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載、王夫之(2000)。張子正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吳根友(2004)。中國現代價值觀的初生歷程:從李贄到戴震。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麗珠(2003)。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適(1988)。戴東原的哲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確(1979)。陳確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胡適(1975)。胡適文存。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郭松義(2000)。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辰冬(2006)。李辰冬古典小說研究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劍國、占驍勇(2004)。《鏡花緣》叢談--附《鏡花緣》海外考。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玄、孔穎達(2001)。禮記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義慶(1992)。世說新語。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載(2004)。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夏志清(1975)。文人小說與中國文化。臺北:勁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東原(1994)。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壽安(2005)。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北京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1993)。中華文化史。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蔡仁厚(1999)。中國哲學史大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胡適(1986)。胡適文存。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朱熹(1956)。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夢陽(1976)。空同先生集。偉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陸九淵(2000)。象山語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程顥、程頤、王孝魚(1983)。二程集。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焦循(1966)。孟子正義。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湯顯祖、徐朔方(1998)。湯顯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魯迅(1989)。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阮元(1993)。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戴震(1974)。原善。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3)。史記會注考證。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魯迅(1981)。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梁啟超、朱維錚(1998)。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韋政通(1996)。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胡適(1979)。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李汝珍(2000)。李氏音鑑。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唐仲冕(1966)。海州直隸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王充(1996)。論衡。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朱子、江永(1973)。近思錄集註。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朱熹(1986)。朱子文集。德富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維楨(2003)。東維子集。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羅欽順(1990)。困知記。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王艮(1991)。心齋約言。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袁枚(1989)。牘外餘言。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王之春(1975)。椒生隨筆。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葛賢寧(1974)。中國小說史。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平原、夏曉虹(1988)。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梁啓超(1994)。清代學術概論。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張忠民(1996)。前近代中國社會的商人資本與社會再生產。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李保均(2004)。明清小說比較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張俊(2005)。清代小說簡史。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章太炎、劉師培、羅志田、徐亮工(200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陳澧(1967)。東塾讀書記。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劉述先(19860000)。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毛公、鄭玄、孔穎達、周何、國立編譯館(2001)。毛詩正義。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王陽明、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錢穆(1985)。中國思想史。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李贄(1974)。藏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張麗珠(20060000)。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管仲(1987)。管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宗羲(1985)。[今水經]序。今水經。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樂蘅軍(1985)。蓬萊詭戲--論「鏡花緣」的世界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