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身體「原點」:九○年代臺灣劇場的身體訓練與劇場人類學
書刊名:戲劇學刊
作者:林乃文
作者(外文):Lin, Nai-we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30
頁次:頁99-124
主題關鍵詞:身體原點劇場人類學溯源技術九○年代臺灣劇場Archetypes of bodyTheatre anthropologySourcing techniquesTaiwanese theater in the 90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2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王墨林(19970300)。讓身體落實--舞蹈、小劇場與身體。表演藝術,52,48-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厲復平(20090100)。再探葛羅托斯基劇場實踐與理論。戲劇學刊,9,7-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佳棻(20090100)。人子劇團:孤獨的表演者。戲劇學刊,9,2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清良(2006)。中國身體觀與中國問題--兼評周與沈《身體:思想與修行》。哲學動態,2006(5),2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婉怡(2002)。大師播種,修者各自結果--葛羅托斯基體系在臺灣小劇場的刻痕與演變。表演藝術,111,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世雄(2013)。戲劇人類學的學科定位與方法。文藝研究,2013(1),8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雅萍(19970300)。尋找東方--十年來臺灣舞壇東方身體風潮之初探。表演藝術,52,36-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全成(1996)。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1986-1995台灣小劇場。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亦園(2000)。氣的文化研究:文化、氣、傳統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氣的文化研究:文化、氣、傳統醫學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育嘉(2007)。表演者的秘密:尤金諾.芭芭及其劇場人類學研究(碩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素伶(2004)。台灣小劇場運動中的葛羅托斯基(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昱伶(2014)。從現代到傳統:江之翠劇場演藝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明才(1988)。「第一種身體行動」:一個泛劇場個案研究(178)。國立藝術學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子華(2010)。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昶讓(2005)。優劇場溯計劃的理念與實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Le Breton, David、王圓圓(2010)。人類身體史和現代性。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行健、方梓勳(2010)。論戲劇。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rba, Eugenio(1999)。Land of Ashes and Diamonds: My Apprenticeship in Poland/Followed by 26 Letters From Jerzy Grotowski to Eugenio Barba。Aberystwyth:Black Mountain Press。  new window
4.錢穆(1998)。靈魂與心。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ichards, Thomas(1995)。At Work with Grotowski on Physical Actions。Routledge。  new window
6.王墨林(1990)。都市劇場與身體。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德慧(2014)。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erleau-Ponty, Maurice、姜志輝(2005)。知覺現象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俊傑(20070000)。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Shaner, David Edward(1985)。The Bodymind Experience in Japanese Buddhis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11.Artaud, Antonin、劉俐(2003)。劇場及其複象。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3)。走向語言之途。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慶藩(1985)。莊子集釋。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明德(1999)。舞道--劉紹爐的舞蹈路徑與方法。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森(20060000)。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紀蔚然(2017)。別預期爆炸:洪席耶論美學。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德慧(2014)。宗教療癒與人文身體空間。臺北:心靈工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雅萍(2012)。主體的叩問:現代性.歷史.台灣當代舞蹈。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根泉(2016)。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六〇到九〇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修「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Wolford, Lisa、Schechner, Richard(1997)。The Grotowski's Sourcebook。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21.楊儒賓(19930000)。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余德慧(20060000)。臺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臺北:心靈工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Balme, Christopher B.、耿一偉(2010)。劍橋劇場研究入門。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余舜德(20080000)。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鍾明德(2007)。從貧窮劇場到藝乘:薪傳葛羅托斯基。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蔡珠兒(19891107)。《鍾馗之死》撼動劇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靜敏(19921130)。中國人的身體與戲劇新型態的探索--訪劉靜敏談「優」劇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紀金慶(2018)。找到準心方位開第一槍的人:胡塞爾的現象學精神,https://is.gd/dj6tG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望萬里(2017)。存有與此在,https://is.gd/OEoChK。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