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現象學探析賽博時間之模式--以動畫《攻殼機動隊》為例
書刊名:設計與環境學報
作者:鐘敻洋 引用關係陳信安詹玉艷
作者(外文):Chung, Syong-yangChen, Xin-anZhan, Yu-ya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21
頁次:頁15-34
主題關鍵詞:攻殼機動隊現象學賽博時間存在複製現實虛擬循環Ghost in the ShellPhenomenologyCybertimeExistenceCopied realityVirtual cyc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de la Iglesia, Martin(2018)。Has Akira Always Been a Cyberpunk Comic?。Arts,7(3)。  new window
2.鐘敻洋(2013)。《駭客任務》動畫裡的虛擬與真實--以《絕命飛行》為例。嶺東設計學報,2,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洪儷庭(2005)。日本科幻漫畫圖像表現研究--以時間與空間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茵夢(2013)。唐人小說時空跨越故事之媒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佑儒(2003)。穿過時空的隧道--少年小說中的時間旅行(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冠銘(2005)。穿越界限:「賽博歐格大學」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鐘敻洋(2007)。鄭問漫畫視覺語彙風格研究--以《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勝東(2013)。數位化環境變異--以好萊屋電影《楚門的世界》與《駭客任務》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立仁(2013)。電影中的數位哲學隱喻--以《駭客任務》三部曲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雅琦(2014)。《愛麗絲夢遊仙境》和《綠野仙蹤》裡的時間空間概念(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cLuhan, Marshall、何道寬(2000)。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tton, Gérard、劉俐(1990)。電影美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erleau-Ponty, Maurice(1945)。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Paris:Gallimard。  new window
4.Heidegger, Martin、陳嘉映、王慶節(2014)。存在與時間。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Jung, Carl Gustav、張月(2009)。潛意識與心靈成長。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ibson, William(1984)。Neuromancer。New York:Ace Books。  new window
7.陳榮華(2017)。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裕宏(2016)。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福鎮(2017)。改革教育學:起源、內涵與問題的探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ergson, Henri、Pogson, F. L.(1910)。Time and Free: An Essay on the Immediate Data of Consciousness。  new window
11.Epstein, Jean(1947)。Le cinèma da Diable。Paris:Jacques Melot。  new window
12.Bergson, Henri、Jascobson, Leon(1965)。Douration and Simultaneity: With Reference to Einstein's Theory。  new window
13.Mitry, Jean(2001)。Esthétique et psychologie du cinéma。  new window
14.Hume, David、關文運(1980)。人性論:在精神科學中採用實驗推理方法的一個嘗試。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金駮(1980)。科幻文學。台北市:照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鄧光輝(2005)。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當代影視文幻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艾西莫夫、葉李華(2006)。我,機器人。貓頭鷹出版社科幻推進實驗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冠英、王筱竹(2009)。動畫概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曹田泉(2007)。動漫概論。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堯瑤(2007)。世界動漫藝術概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之滄、閻國年、劉曉豔(2009)。第四世界:一種對新時空的創造和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方向紅(2014)。時間與存在--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現象學的基本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楚麗萍(2015)。圖解時間簡史。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一兵(2015)。不可能存在之真--拉岡哲學映射。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勝利(2015)。身體、空間與科學:梅洛--龐帝的空間現象學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汪潔(2017)。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詹姆斯‧格雷克、樓偉珊(2017)。時間旅行簡史。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羅伯‧蘭薩、鮑伯‧博曼、隋芃(2015)。宇宙從我心中生起--羅伯‧蘭薩的生命宇宙論。台北市:地平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Harari, Yuval Noah、林俊宏(2017)。未來簡史:從智人到智神。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McCaffery, Larry(1991)。An Interview with William Gibson。Storming the Reality Studio: A Casebook of Cyberpunk and Postmodern Science Fiction。Durham, North Carolina: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吳定柏(1991)。美國科幻定義的演變及其它。科幻小說教學研究資料。北京:北京師大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秉霖(2011)。中西方科幻小說的文化性差異--以張系國《星雲組曲》和艾西莫夫、席維伯格《正子人》為例的比較與探討。跨領域語文教育的探索。臺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