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郝敬及其四書學研究
作者:張曉生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劉兆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郝敬仲輿楚望四書經學明代思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9
郝敬及其《四書》學研究
中文摘要
《四書》的編集和流傳,對由宋至清的學術思想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它不但是一部「經學」典籍,同時也是學者表現其學術思想的載體,因此,對《四書》及其發展歷程進行研究,不僅是《四書》本身義理的發揚,更可以呈現一代學術風氣的面貌。本論文即希望藉由對明末儒者郝敬及其學術思想與《四書》的研究,探索明末《四書》學的發展,並觀察此一發展對明清之際的學術環境產生的影響與意義。
本論文在研究的步驟上將分為三大部份進行。第一部份是郝氏生平和思想的研究,首先敘述郝敬之家世與生平經歷,做為了解其人的基礎。在這個部分,將使用郝敬文集、詩集、地方史志及其與友人的往還信件,來貫穿整個對郝氏生平的敘述。這其中有許多資料是首次被使用,我們希望架構一個有生命、有血肉的郝氏生命歷程,才能真正的進入他所身處的時代,和所以產生其學術思想的生命情境。接著,將探究其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在他思想成熟時期所提出來的儒學思想,在這的論述分析中,希望呈現出郝氏的思維理路及學術性格,做為理解其《四書》學主張的背景。第二個部份是就郝氏對《四書》之四部典籍的詮解進行敘述和討論,將依照《論語》學、《孟子》學、《大學》學及《中庸》學的順序,分別整理郝氏在各典籍研究中所提出的主張。之所以要先詳細探究他的《四書》個別典籍研究,目的在於試圖整理出他在詮釋解析各書時的詮釋立場與理論重心,我們希望能觀察郝氏在詮釋四種不同的典籍時,是否有一貫的理路,而此一理路與其儒學思想又有如何相關之處。同時,也將在此提出若干觀察與推論,藉以呈現其《四書》學中的「反《四書》學」特質,做為下一部份綜論郝氏《四書》學的依據。第三部分為綜論郝氏《四書》學。我們將根據第二部份的討論資料,綜理郝氏《四書》學的思想脈絡。並且將他的主張與晚明當時的《四書》風氣作比較,以呈現其《四書》學在時代中所受到影響的部份,以及他試圖超越時代而表現的前瞻與堅持。最後,將提出「郝敬《四書》學在學術史上的意義」的思考,以確立郝氏《四書》學在《四書》學史以及明清學術史上所應具有的價值與地位。
Synopsis
The compil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he Four Books(四書) deeply influenced the cultural thought from Song Dynasty to Ching Dynasty. The Four Books could be seen as a vehicle conveying scholars’ thought as well as a classic of ‘Jing Xue’(經學). Therefore, to study The Four Books and its development course will not only reveal the essence of The Four Books but also manifest the scholarship mood of certain time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late Ming Dynasty scholar Hao Jing(郝敬), his thought and his research of The Four Books. After study Hao and his thought, we go further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Books in late Ming Dynasty and observe how such development influenced and defined the scholarship environment across Ming and Ching Dynasty.
The research procedure of this thesi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Hao’s family, genealogy and life story. Such description is the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Hao. In this part, we integrate all the documentations about Hao’s life by drawing on Hao’s prose works and poetry, local chronicles and letters between Hao and his friends. Many documents are cited for the first time. We want to construct Hao’s personal history and give it flesh and blood. Then we c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times he was living in and the life situations his thought was born. Furthermore, we survey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Hao’s thought and the Confucius concepts he presented when his thought advanced toward maturity. In thes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we hope we could demonstrate Hao’s thinking procedure and scholarship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them as the background for understanding his concepts about the study of The Four Books.
In the second part, this thesis discusses how Hao interpreted The Four Book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nalects, Mencius, Da Xue and Zhong Yong, we sort out Hao’s viewpoints in his research of each classic. For the purpose of demonstrating Hao’s stand and theoretical key point, we start with exploring painstakingly Hao’s studies of the four classics. We hope to find out whether Hao followed a consistent thinking mode to analyze the four classics. If such thinking mode exists, we would like to know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t and Hao’s Confucius concepts. Meanwhile, we point out some observations and inferences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anti The Four Books research” characteristic of Hao’s research of The Four Books and employ this characteristic as the discussion basis in the next part of thesis.
The third part deals with Hao’s research of The Four Books. We elaborate the structure of Hao’s research of The Four Books with the information introduc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n we compare Hao’s viewpoints with the research tendency of The Four Books in late Ming Dynasty, so as to reveal how Hao’s times influenced his research of The Four Books and how Hao surpassed his times and displayed his foresight and insistence. Finally, we come forth with “the meaning of Hao’s research of The Four Books concerning the scholarship history” and establish the due value and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Four Books research and Ming-Ching scholarship for Hao’s research of The Four Books.
引用及參考書目舉要
一、郝敬著作
問易補 (明)郝敬著 東京 高橋情報據內閣文庫藏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影印本 1990年
禮記通解 (明)郝敬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曆間郝氏《九部經解》本 1995年
郝京山大學解 (明)郝敬著 文化四年(1807)芸香堂刊本
論語詳解 (明)郝敬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曆間郝氏《九部經解》本 1995年
孟子說解 (明)郝敬著 傅斯年圖書館藏明萬曆47年(西元1619年)郝氏家刊本(殘存卷9-12及卷14)
孟子說解 (明)郝敬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萬曆間郝氏《九部經解》本 1997年
談經 (明)郝敬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曆間郝氏《九部經解》本 1995年
諫草 (明)郝敬著 東京 高橋情報據內閣文庫藏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影印本 1990年
時習新知 (明)郝敬著 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本(序文及跋文缺損)
時習新知 (明)郝敬著 東京 高橋情報據內閣文庫藏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影印本 1990年
時習新知 (明)郝敬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本 1997年(序文及內文均有缺損)
四書攝提 (明)郝敬著 東京 高橋情報據內閣文庫藏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影印本 1990年
閑邪記 (明)郝敬著 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本
閑邪記 (明)郝敬著 東京 高橋情報據內閣文庫藏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影印本 1990年
四書制義 (明)郝敬著 東京 高橋情報據內閣文庫藏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影印本 1990年
小山草 (明)郝敬著 東京 高橋情報據內閣文庫藏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影印本 1990年
嘯歌 (明)郝敬著 北京 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聖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本
藝圃傖談 (明)郝敬著 東京 高橋情報據內閣文庫藏明萬曆至崇禎間郝氏《山草堂集》影印本 1990年
二、四書類之傳注及著作
論語注疏 (魏)何晏注 (宋)邢昺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 1985年
讀論語叢說 (元)許謙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代鈔本 1995年
語孟說略 (明)顧憲成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代鈔本 1995年
論語正義 (清)劉寶楠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0年
論語集釋 程樹德著 北京 中華書局排印本 1990年
論語譯注 楊伯峻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8年
論語新解 錢穆著 成都 巴蜀書社 1985年
論語辨證 胡志奎著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3年
論語思想體系 邱鎮京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new window
論語人物論 蔡仁厚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0年
論語今讀 李澤厚著 臺北 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2000年
歷代論語著述綜錄 王鵬凱著 喬衍琯先生指導 臺北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9年
論語研究 吳延環著 臺北 五南圖書公司 2001年
孟子註疏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 1985年
孟子集註 (宋)朱熹 臺北 世界書局影印本 1982年
孟義訂測 (明)管志道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萬曆36年(1608)刻本 1997年
孟子師說 (清)黃宗羲著 臺北 里仁書局《黃宗羲全集》影印本 1987年
孟子正義 (清)焦循著 北京 中華書局排印本 1987年
孟子生卒年月考 (清)閻若璩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 1968年
孟子正義(清)焦循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
孟子譯注 楊伯駿著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987年
孟子學說及其在宋代之振興 方俊吉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new window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 黃俊傑著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1年new window
孟學思想史論(卷二) 黃俊傑著 臺北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7年new window
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 黃俊傑主編 臺北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5年
大學或問 (宋)朱熹 臺北 中文出版社影印本 1976年
大學古本旁釋 (明)王守仁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曆刻《百陵學山》本 1995年
大學古本問 (明)王守仁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曆刻《百陵學山》本 1995年
大學問今註今譯 (明)王守仁撰 古清美註譯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0年
大學意 (明)顧憲成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代鈔本 1995年
大學說 (明)顧憲成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代鈔本 1995年
大學指歸 (明)魏校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太原王道行刻莊渠先生遺書本 1997年
大學管窺 (明)廖紀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刻《學庸管窺》本 1997年
大學辨 (清)陳確著 收錄於《陳確集》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影印本 頁552-624 1984年
大學證文 (清)毛奇齡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年
大學中庸今釋 陳槃著 臺北 國立編譯館 1980年
大學中庸譯註新編 勞思光著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0年
大學研究 趙澤厚著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72年
大學義理疏解 岑溢成著 臺北 鵝湖出版社 1985年
陳乾初大學辨研究 詹海雲著 臺北 明文書局 1986年
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研究 李紀祥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8年
學庸研究論集 吳康等著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1年
學庸辨證 胡志奎著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4年
中庸或問 (宋)朱熹著 臺北 中文出版社影印本 1976年
中庸意 (明)顧憲成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代鈔本 1995年
中庸說 (明)顧憲成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代鈔本 1995年
中庸義理疏解 楊祖漢著 臺北 鵝湖出版社 1983年new window
中庸誠的哲學 吳怡著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84年new window
中庸的文化省察 蕭兵著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四書章句集注 (宋)朱熹著 臺北 世界書局排印本 1982年
四書纂疏 (宋)朱熹集注 (元)趙順孫纂疏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影印本 1984年
四書大全 (明)胡廣等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年
四書人物考 (明)薛應旂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嘉靖刻本 1997年
問辨錄 (明)高拱著 流水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排印本 1993年
四書因問 (明)唐樞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年
四書說叢 (明)沈守正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萬曆43年(1615)刻本 1997年
四書疑問 (明)姚舜牧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萬曆六經堂刻本 1997年
焦氏四書講錄 (明)焦竑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曆21年(1593)書林鄭望雲刻本 1995年
四書說約 (明)顧夢麟著 北京 北京出版社《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崇禎13年(1640)織簾居刻本 1997年
四書說約 (明)鹿善繼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清道光24年(1844)刻本 1997年
四書評 (明)李贄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刻本 1995年
四書蕅益解補註 (明)釋蕅益著 江謙居士補註 臺北 佛教出版社 不註出版年
四書蕅益解研究 簡瑞詮著 熊琬先生指導 臺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
四書約說 (明)孫肇興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崇禎刻朱墨套印本 1995年
四書經學考 (明)徐邦佐 陳鵬霄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崇禎刻本 1997年
四書讀 (明)陳際泰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清乾隆仁和黃氏刻文藻四種本 1997年
四書湖南講 (明)葛寅亮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崇禎刻本 1995年
四書遇 (明)張岱著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1985年
四書釋地 (清)閻若璩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 1968年
四書釋地續 (清)閻若璩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 1968年
四書釋地又續 (清)閻若璩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 1968年
讀四書大全說 (清)王夫之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75年
四書訓義 (清)王夫之著 長沙 岳麓書社《船山全書》本 1990年
四書考異 (清)翟灝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乾隆刻本 1997年
四書解題及其讀法 錢基博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本 1983年
朱子四書集注典據考 (日)大槻信良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76年
四書學史の研究 (日)佐野公治著 東京 創文社 1988年
孔孟的真實生平及其思想新評估 姚樹聲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
四書人物 仇德哉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3年
三、經部
尚書古文疏證 (清)閻若璩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儀禮通論 (清)姚際恆著 陳祖武點校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
儀禮譯注 楊天宇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
禮記正義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正義 臺北 藝文印書館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 1985年
禮記通論輯本 (清)姚際恆著 簡啟楨輯點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4年
禮記譯注 楊天宇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
禮學新探 高明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
經典釋文序錄疏證 吳承仕著 臺北 崧高書社影印本 1985年
經義考 (清)朱彞尊著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 1979年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著 台北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翻印本 1983年
經學通論 (清)皮錫瑞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
中國經學史 馬宗霍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1986年
中國經學史 (日)本田成之著 臺北 廣文書局影印本 1986年
經學史 (日)安井小太郎等講述 林師慶彰、連清吉譯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6年
經學研究論集 王靜芝等著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1年
明代經學研究論集 林師慶彰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4年
明代考據學研究 林師慶彰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6年
宋明經學史 章權才著 廣東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年
五經大全纂修研究 陳恆嵩著 劉兆祐先生指導 臺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8年6月new window
明梅鷟郝敬尚書古文辨之異同 傅兆寬著 林尹先生、潘重規先生指導 臺北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1年new window
明人疑經改經考 陳恆嵩著 賴明德先生指導 臺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
王陽明先生經說弟子記 (清)胡泉著 台北 廣文書局影印本 1975年
清初群經辨偽學 林師慶彰著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1年
毛西河四書學之研究 陳逢源著 董金裕先生指導 臺北 政治大學中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6年new window
姚際恆及其尚書禮記學 張曉生著 劉兆祐先生指導 臺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年
四、史部
史記會注考證 (漢)司馬遷著 (日)瀧川龜太郎考證 臺北 洪氏出版社影印本 1983年
漢書 (漢)班固著 臺北 鼎文書局影印本 1979年
明史 (清)萬斯同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代鈔本 1997年
明史 (清)張廷玉等著 臺北 鼎文書局影印本 1979年
明史新編 傅衣凌主編 臺北 昭明出版社 1999年
清史稿 趙爾巽等著 臺北 洪氏出版社影印本 1981年
明會要 (清)龍文彬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光緒13年(1887)永懷堂刻本 1997
明神宗實錄 不著撰人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4年
皇明通紀直解 (明)張嘉和著、鐘伯敬補釋重訂 明末至清初刊本
罪惟錄 (清)查繼佐著 臺北 明文書局《明代傳記叢刊》影印本 1991年
啟禎野乘 (清)鄒漪著 臺北 明文書局《明代傳記叢刊》影印本 1991年
國榷 (清)談遷著 臺北 鼎文書局影印本 1978年
明季北略 (清)計六奇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都城琉璃廠半松居士活字印本 1997
朱子大傳 束景南著 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2年
明代傳記叢刊 周駿富主編 臺北 明文書局 1991年
清代傳記叢刊 周駿富主編 臺北 明文書局 1986年
乾隆縉雲縣志 (清)令狐亦岱、沈鹿嗚修纂 台北 成文出版社《中國方志叢刊》影印乾隆32年(1767)刊本 1983年
光緒江陰縣志 (清)盧思誠等修、季念詒等纂 光緒4年刊本
光緒京山縣志 (清)沈星標等續修、曾憲德等纂 清光緒八年刊本
京山縣志 湖北省京山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年
光緒永嘉縣志 (清)張寶琳修、王棻等纂 清光緒八年刊本
歸安縣志 (清)陸心源、李昱編纂 臺北 成文書局《中國方志叢書》影印光緒8年(1882)刊本 1971年
雍正湖廣通志 (清)邁柱等修、夏力恕等纂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年
嘉慶湖北通志 (清)吳熊光等修、陳詩等纂 清嘉慶9年(1894)刊本
湖北通志 張仲炘、楊承禧等纂 臺北 華文書局《中國省志彙編》影印民國10年(1921)重刊本 1967年
明清歷科進士題名碑錄 (清)李周望著 台北 華文書局影印本 1972年
明督撫年表 吳廷燮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年
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人物資料索引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部編 上海 上海書店 1997年
明代監察制度研究 張治安 台北 五南圖書公司 2000年
漢書藝文志講疏 顧實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國史經籍志 (明)焦竑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簡編本 1965年
四庫全書總目 (清)紀昀等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1985年
四庫全書總目 (清)紀昀等著 臺北 藝文印書館影印本 1987年
千頃堂書目 (清)黃虞稷著 臺北 廣文書局 1969年
好古堂書目 (清)姚際恆著 林師慶彰點校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姚際恆著作集》本 1994年
崇雅堂書錄 甘鵬雲著 臺北 廣文書局影印本 1972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經部)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 臺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1992年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87) 林師慶彰主編 臺北 漢學研究中心 1994年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88-1992) 林師慶彰主編 臺北 漢學研究中心 1995年
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 林師慶彰主編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3年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部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子部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明史散論 李焯然著 臺北 允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1年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著 臺北 食貨出版社 1989年
中國考試制度史 鄧嗣禹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67年
中國考試制度史資料選編 楊學為、朱仇美、張海鵬主編 合肥 黃山書社 1992年
五、子部
二程遺書 (宋)程顥、程頤著 臺北 世界書局影印本 1975年
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 臺北 文津出版社影印本 1986年
日知錄集釋 (清)顧炎武撰 黃汝成集釋 臺北 世界書局 1984年
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 陳榮捷著 臺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83年new window
朱子新學案 錢穆著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4年
朱熹思想研究 張立文著 臺北 谷風出版社 1986年
陽明學述要 錢穆著 臺北 正中書局 1984年
王陽明 張君勱著 江日新譯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1年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 (日)岡田武彥著 吳光、錢明、屠承先等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楊慎學譜 王文才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
楊慎研究資料彙編 林師慶彰、賈順先編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2年
湯顯祖與晚明文化 鄭培凱著 臺北 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1995年new window
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 鍾彩鈞主編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8年
劉宗周及其慎獨哲學 黃浩敏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1年
儒道論述 吳光著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4年
中國儒學思想史 張豈之著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
宋明理學 陳來著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年
宋明哲學の本質 (日)岡田武彥著 東京 木耳社 1984年
明儒學案 (清)黃宗羲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黃宗羲全集》本 1992年
明代哲學史 張學智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
明代思想史 容肇祖著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影印本 1978年
明中晚期理學的對峙與合流 于化民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3年
中國心學の鼓動と佛教 (日)荒木見悟著 福岡 中國書店 1995年
理在氣中 劉又銘著 臺北 五南圖書公司 2000年
明末清初的學風 謝國楨著 臺北 仲信出版社 (缺版權頁)
新儒家思想史 張君勱著 臺北 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黨部 1980年new window
晚明思潮 龔鵬程著 臺北 里仁書局 1994年new window
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 臺北 弘化文化事業公司 1987年
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 何冠彪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1年
明清思想家論集 王煜著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2年
明代的教化思想 詹康著 孫廣德先生指導 臺北 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2年
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 李紀祥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new window
晚明學術與知識分子論叢 周志文著 臺北 大安出版社 1999年
明清儒學轉型探析 鄭宗義著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0年
明清實學簡史 陳鼓應 辛冠潔 葛榮晉主編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4年
歷史與思想 余英時著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6年
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 (日)溝口雄三著、林右崇譯 臺北 國立編譯館 1994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著 臺北 華正書局 1989年new window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清儒學案新編(第一卷) 楊向奎著 濟南 齊魯書社 1985年
清儒學案新編(第二卷) 楊向奎著 濟南 齊魯書社 1988年
黃宗羲心學的定位 劉述先著 臺北 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1986年new window
陳乾初研究 鄧立光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new window
陳確批判傳統理學思想研究 劉清泉著 林聰舜先生指導 新竹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7年
顏李學派 姜廣輝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7年
姚際恆研究論集 林師慶彰、蔣秋華編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6年
乾嘉考據學研究 漆永祥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鄭堂讀書記 (清)周中孚著 臺北 世界書局影印同治8年(1869)吳興劉氏嘉業堂刊本 1960年
明清佛教 郭朋著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
明末佛教研究 釋聖嚴著 臺北 法鼓文化事業公司 1999年new window
晚明佛學的復興與困境 陳永革著 南京 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1997年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著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本 1985年
新編佛教辭典 陳兵著 北京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4年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法師著 新竹:印順文教基金會《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1999年
明清之際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論 唐大潮著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年
六、集部
二程集 (宋)程顥、程頤著 臺北 漢京文化公司影印本 1983年
晦庵集 (宋)朱熹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年
王陽明全集 (明)王守仁著 臺北 考正出版社影印本 1972年
木鐘臺集 (明)唐樞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嘉靖萬曆間刻本 1995年
歇菴集 (明)陶望齡著 台北 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影印本 1976年
大泌山房集 (明)李維楨著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萬曆39年(1611)本 1997年
北海集 (明)馮琦著 台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明萬曆末年雲間林氏刊本 1970年
玉介園存稿 (明)王叔杲著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刊本
汲古堂集 (明)何白著 北京 北京出版社《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明萬曆刻本 2000年
鬱儀樓集 (明)鄒迪光著 萬曆32年(1604)刊本
始青閣稿 (明)鄒迪光著 明天啟元年(1621)梁溪鄒氏原刊本
梨雲館類定袁中郎全集 (明)袁宏道著 明末南雍周文煒刊本
莊學士集 (明)莊天合著 明博古堂刊本
南有堂集 (明)王登著 明崇禎九年(1636)陳克懋醵貲刊本
謝性卿先生集 (明)謝桂芳著 明萬曆刊本
李太僕恬致堂集 (明)李日華著 明末刊本
消暍集 (明)夏樹芳著 明崇禎元年(1628)江陰夏氏原刊本
澹園集 (明)焦竑著 台北 偉文圖書出版社影印本 1977年
南洲草 (明)徐必達著 明藍格清寫稿本
艾南英時文理論之研究 林進財著 簡錦松先生指導 高雄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5年
劉宗周全集 (明)劉宗周撰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7年
陳確集 (清)陳確著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984年
南雷文案 (清)黃宗羲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本 1967年
南雷文定 (清)黃宗羲著 臺北 世界書局影印本 1964年
顏元集 (清)顏元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
潛研堂文集 (清)錢大昕著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嘉定錢大昕全集》本 1997年
廖燕散文研究 曾久榕著 何淑貞先生指導 高雄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 1996年
存吾文 (清)余廷燦著 清嘉慶六年(1801)雲香書屋刊本
楊守敬集 (清)楊守敬著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潛廬續稿 甘鵬雲著 臺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1973年
明文海 (清)黃宗羲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年
湖北文徵 湖北文徵出版工作委員會編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
七、單篇論文
郝敬著作考 蔣秋華著 收錄於《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頁601-686 1999年
郝敬的詩經學 蔣秋華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2期 頁253-293 1998年new window
從坊刻四書講章論明末考證學 周啟榮著 收錄於《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 頁53-68 1998年new window
黃宗羲理氣同體二分論析繹 陳德和著 鵝湖 22卷1期 頁8-16 1996年7月
宋明三教合一思潮中的心性旨趣 陳俊民著 河北學刊 1991年3期 頁15-23 1991年new window
唐宋以後的三教合一思潮 任繼愈著 世界宗教研究 1984年1期 頁1-6 1984年
論明清之際三教合一思想的社會潮流 唐大潮著 宗教學研究 1996年2期 頁29-37 1996年
儒佛道三教的演變衝突與融匯 盧微一著 社科信息 1991年5期 頁34-37 1991年
明代後期的造偽與思想論爭 王汎森著 新史學 6卷4期 頁1-19 1995年
四庫全書總目的經學批評 周積明著 孔孟學報 71期 頁179-198 1996年new window
宋學的由來及其過程 徐洪興著 孔孟月刊 34卷6期 頁25-38 1996年new window
論王陽明良知概念的演變及其雙重涵義 耿寧著 鵝湖學誌 15期 頁71-92 1995年new window
清代學術對宋明義理的突破 張麗珠著 故宮學術季刊 13卷3期 頁131-149 1996年new window
清代考據學為什麼興起 張麗珠著 故宮學術季刊 15卷1期 頁109-140 1997年new window
八股文的解釋學透析 黃強著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8年2期 頁26-32 1998年
明末清初的文化生態與書法藝術 鄭培凱著 當代 119期 頁84-101 1997年7月
清初哲人廖燕 王煜著 新亞學報19期 頁123-157 1999年6月new window
孔學研究的新課題:孔學史 陶躍生著 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史) 1991年第9期 頁55-57 1991年
論語集目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 學術季刊 6卷3期 頁229-238 1958年
論語源流及其注釋版本初探 黃立振著 孔子研究 1987年2期 頁9-17 1987年6月
論語中仁的不同涵義辨析 王樹人著 孔子研究 1991年1期 頁15-20 1991年
心性之辨:從孟子到王陽明 楊國榮著 孔孟學報 72期 頁153-173 1996年9月
評明太祖的孟子節文 姜國柱著 歷史月刊 96期 頁83-87 1996年1月
黃宗羲對孟子的理解 劉述先著 鵝湖 25卷7期 頁2-11 1990年new window
孟子學研究的現況與展望 楊菁紀錄整理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4卷4期 頁27-40 1994年12月
孟子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黃俊傑著 臺大歷史學報19期 頁51-87 1996年6月new window
大學改本述評 程元敏著 孔孟學報 23期 頁135-168 1972年
大學之單行及改本問題評議(上、下) 岑溢成著 鵝湖 9卷5-6期 1983年11 -12月new window
論王陽明大學觀的演變 沈善洪、錢明著 學術月刊 1989年11月號 頁31-34轉43 1989年11月
蘇軾的中庸論 王保珍著 收錄於《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 頁1-14 1993年
郝敬氣學思想研究 (日)荒木見悟著 李鳳全中譯 《國學研究》第3卷 頁155-173 1995年12月
郝敬毛詩原解序說 (日)村山吉廣著、林師慶彰譯 《書目季刊》 32卷4期 頁59-64 1996年3月
明儒郝敬の詩解 (日)村山吉廣著 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 第44輯 頁43-57 1998年2月
郝敬の詩序論──朱子批判と孔孟尊重 (日)西口智也著 詩經研究第23號 頁10-18 1999年2月
郝敬批點左氏新語について (日)川田健著 中國古典研究 第42號 頁34-45 1997年12月
郝敬春秋學の一側面 (日)川田健著 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 第43輯 頁87-97 1997年2月
郝敬の春秋觀に關する一考察──五霸批判の特徵── (日)川田健著 東洋の思想と宗教 第16號 頁20-35 1999年3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