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顧城及其詩研究
作者:張梅芳
作者(外文):CHANG,MEI FA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邱燮友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顧城+現代詩+朦朧詩+詩語言結構+大陸新時期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2
「顧城及其詩研究」,是以大陸新時期文學朦朧詩派主要代表之一顧城、及其詩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當代詩評者對顧城的定位,多牽涉詩人襲妻自殺的生平作為,對詩作也慣常以「童話詩人」界定其詩藝成就。做為鬆動當代中國新時期文學主體意識的朦朧詩派及朦朧詩人詩作而言,若僅專注於顧城八○年代的作品研究,顯然無以全面評估其整體的文學價值,且詩人襲妻自殺的驚世之舉,亦應有更深沉的反省,探討文化大革命之後知識份子的文化處境。
因而論文<緒論>,闡述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方法及各章大要,第二章<顧城生平>,整理顧氏各時期重要經歷;第三章<從性格與時代論顧城創作生命的走向>,由內而外的分析顧城創作性格的表現,及時代影響;第四章<顧城的詩觀演進>,藉顧城對詩觀的自述,逐步靠近詩學的重心。
第五章<顧城詩語言分析>,則專注於詩語言的變化發展:從第一節<基礎意象群組>的匯整,提出顧城慣常使用的語言媒介;第二節到第四節分別是<詩語言結構的早期模式——聯想>、<詩語言結構的中期變化——主體位移>、<詩語言結構的後期發展——「主體」的轉動和「字」的轉動>,依照詩語言變化的歷史順序歸納其特徵,並配合詩例佐證,觀察一個成熟的詩作者,如何發揮創作的天份,建構當代詩歌語意的深度。第五節<由幻至滅的意義循環>,則從符號意義的面向,探討顧氏幻滅的詩美學表現。
第六章<結論>,綜整顧城及其詩作研究的意義與價值所在。書末有參考書目及附錄。
本論文將有助於對顧城創作生命的理解,從生平至作品更為精細地檢視並析論詩人整體表現,闡釋顧城對當代詩學的貢獻及啟示,期能提供文學史家對顧城詩藝較為完整的觀察與判定。
參考書目

【凡例】:註記*號乃筆者搜羅資料中,僅有目次而並無其文者,俾便研究參酌,故併置於內。


一、專著

(一)顧城作品集(包括個人集、合集、譯本)

《水銀》 顧城撰 德國:鴻波大學 1990年*
《走了一萬一千里路》 顧城撰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5年1月
《英兒》 顧城、雷米撰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3年11月
《英兒》 顧城、雷米撰 北京:華藝出版社 1993年11月
《英兒》 顧城、雷米撰 台北:圓神出版社 1993年12月初版
《舒婷、顧城抒情詩選》 舒婷、顧城撰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
《黑眼睛》 顧城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6年3月
《墓床——顧城謝燁海外代表作品集》 虹影、趙毅衡編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3年11月
《顧城的詩》 顧城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1年10月五刷
《顧城散文選集》 顧城撰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3年12月
《顧城童話寓言詩選》 顧城撰 鄭州:海燕出版社 1993年*
《顧城新詩自選集》 顧城撰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3年12月
《顧城詩全編》 顧工編 上海:三聯書店 2002年2月三刷
《顧城詩集》 顧城撰 台北:新地出版社 1988年9月
《靈台獨語》 老木、阿暢、顧城撰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1994年*
《GU CHENG:SELECTED POEMS》 General Editor:Eva Hu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is translation first published 1990 Reprinted 1996


(二)顧城相關評述

甲、傳紀
《利斧下的童話》 麥童、曉敏編 上海:三聯書店 1994年1月
《我面對的顧城最後十四天》 顧鄉撰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4年
《詩人顧城之死》 陳子善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
《魂斷激流島》 麥琪撰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年4月
《朦朧的死亡——顧城謝燁追憶》 朱小平、姜娜撰 北京:華藝出版社 1994年2月
《朦朧詩人顧城之死》 黃黎方撰 廣州:花城出版社 1994年*
《顧城的悲劇》 顧工撰 香港:今文堂 1997年*
《顧城棄城》 蕭夏林編 北京:團結出版社 1994年2月
《顧城絕命之謎》 文昕撰 北京:華藝出版社 1994年3月
《靈魂之路——顧城的一生》 江熙、萬象撰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1996年6月二刷

乙、綜合評述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編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9月初版
《大陸新時期文學(1977-1989):理論與批評》 唐翼明撰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5年4月
《大陸新時期文學概論》 陳信元、欒梅健撰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1996年6月初版
《中西詩學的會通——二十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研究》 陳旭光撰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1月一刷
《中國大陸新詩評析(1916-1979)》 高準撰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9月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修訂版)》 陳永發 台北:聯經 1998年12月初版、2001年8月二版new window
《中國現當代文學》 王嘉良、金漢編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1年7月五刷
《中國新文學整體觀》 陳思和撰 台北:業強出版社 1990年3月初版
《中國新詩流變論》 龍泉明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5月二刷
《中國當代文學概說》 洪子誠撰 香港:青文書屋 1997年6月
《中國當代朦朧詩研究——從困境到求索》 莊柔玉撰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3年5月
《北京:城與人》 趙園撰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1月一版、2002年10月二刷
《崛起的詩群——中國當代朦朧詩與詩論選集》 璧華、楊零編 香港:當代文學研究社 1984年2月初版
《現代中國小說十講》 王德威撰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年10月一刷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 班雅明撰、張旭東、魏文生譯 台北:城邦文化 2002年6月初版
《當代大陸文學概況、史料卷》 應鳳凰撰 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996年6月
《當代大陸新詩發展的研究》 洛夫、張默撰 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996年6月
《當代中國人文觀察》 陳平原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年2月一版一刷
《當代詩學》 於可訓撰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11月一刷
《詩歌與哲學是近鄰:結構——解構詩論》 鄭敏撰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2月一刷
《遙遠的北島──北島詩、人及其散文評論》 徐國源撰 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2002年9月初版

丙、學位論文

《文革後十年(1976-1985)大陸文學之研究》 宋如珊撰 台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7年12月
《Gu Cheng─Eine dekonstruktive Studie zur Menglong-Lyrik》 Hoffmann,Hans Peter Frankfurt am Main: Verlag Peter Lang GmbH 1993
《A poetics of wubuwei:two texts by Gu Cheng(Ku Chng)》 by Simon James Patton Thesis(Ph.D)--University of Melbourne,1995*

二、報紙、期刊

<一股不可抗拒的詩歌洪流> 璧華撰 台北:《創世紀》第64期 1984年6月
<一個天才詩人的誕生> 李中原撰 香港:《東西方》第31、32期 1981年 *
<一個童話的終結──顧城之死與當代文化> 張頤武撰 《當代作家評論》 1994年第2期*
<人格裂變的悲劇--關於顧城事件的思考> 蔣登科撰 北京:《詩刊》第301期 1994年6月
<也談顧城的家庭悲劇——與殷小苓女士商榷> 山林撰 台北:《聯合文學》第13卷第9期 1997年7月
<大陸流亡紐西蘭異議詩人--谷澄殺妻自縊同赴黃泉> (缺) 台北:《中國時報》 1993年10月10日
<大陸新一代詩人的崛起--現實主義的復活> 藍海文撰 台北:《創世紀》第64期 1984年6月
<大陸詩壇的一場大混戰——「朦朧詩」闖下的「大禍」> 蘇立文撰 香港:《七十年代》第142期 1981年1月
<小島上的荒原——傷顧城之逝世> 鄭愁予撰 台北:《中國時報》 1993年10月15日
<不僅僅是一代人──「一代人」:一個二十世紀八○年代生人的解讀> 葉苗撰 天津:《詩探索》總51、52輯 2003年10月
<中心與迷宮之間•一種讀法的追尋——顧城•北島詩作> 李焯雄撰 台北:《現代詩》復刊第12期 1988年7月
<中國大陸「朦朧詩」之研究(1978—1984)> 趙玫倫撰 台北:《復興崗論文集》
<天才與瘋子只差一線——詩人顧城的短促生命> 余從哲撰 香港:《九十年代》 1993年11月
<以《英兒》看顧城> 陳炳良撰 天津:《文學自由談》第1期 1994年
<必要的闡讀:為了消除《英兒》敘述觀點造成的錯覺> 楊書撰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年第3期*
<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評顧城的詩> 璧華撰 香港:《七十年代》第155期 1982年12月
<危機文學的理路——大陸朦朧詩的生變> 葉維簾撰 香港:《九十年代》第173期 1984年6月
<在靈肉之間走鋼絲——分析一個詩人的死> 林克歡撰 台北:《聯合報》 1994年4月30日
<有限語言的無窮奧秘——論朦朧詩人顧城的「一代人」> 沈謙撰 台北:《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2期 1996年6月
<死亡詩學——試論顧城> 趙毅衡撰 台北:《當代》第93期 1994年1月
<自白自縊與自省> 白燁撰 長春:《文藝爭鳴》第1期 1994年*
<血光影照中的顧城形象--有關「顧城之死」的部份文章評述> --- 北京:《詩刊》第301期 1994年6月
<作者已死——由悼念顧城說起> 李焯雄撰 香港:《詩雙月刊》第5卷第3期 1993年12月1日
<否定帶原者的履歷——從語言反思論朦朧詩潮的文化轉向> 李桂芳撰 台北:淡江大學中文所《問學集》第7期 1997年12月
<完整的太陽已經破碎--論大陸近年詩運> 謝冕撰 台北:《創世紀》第73、74期合刊本 1988年8月
<我所理解的顧城和他的文學> 麥可撰 四川:《當代文壇》第3期 1994年*
<「我需要死」——詩人的「自戀廦」——顧城死因的心理學探討> 陳仲義撰香港:《香港文學》第115期 1994年7月
<「我需要死」——詩人的「自戀癖」歸宿> 陳仲義撰 廣州:《華夏詩報》第84期 1994年10月25日

<私欲生出罪惡——陳仲義「『我需要死』——詩人的『自戀廦』歸宿」一文讀後> 韋丘撰 廣州:《華夏詩報》第85期 1994年6月25日
<那斧頭,天天砍我的心〉 王曉玉撰 福建:《台港文學選刊》第3期 1994年*
<來函照登——顧城的姐姐顧鄉全權代表父親顧工發表聲明〉 顧鄉撰 廣州:《華夏詩報》第85期 1994年6月25日
<兩岸新詩發展的浪漫旅程> 孟樊撰 台北:《中國論壇》第303期 1988年5月
<兩岸詩人談現代詩--零雨、鴻鴻V.S.楊小濱> 曾小玖撰 台北:《中央日報》 1993年10月28日
<是晦澀,還是創新?--論大陸朦朧詩的現代主義特徵> 宋如珊撰 台南:《成大中文學報》第7期 1999年6月
<為「自我表現」辯護> 陳志銘撰 北京:《詩刊》第8期 1981年*
<紅樓幻境與顧城的生死哲學> 李詠吟撰 《江蘇社會科學》 1995年第5期*
<致「詩刊」的信> 顧工撰 北京:《詩刊》第304期 1994年9月
<英兒> 史明撰 福建:《台港文學選刊》第3期 1994年*
<《英兒》、《英兒》,顧城最後的呼喚> 蔣華撰 《文藝爭鳴》 1994年第1期*
<《英兒》與顧城之死> 吳思敬撰 長春:《文化爭鳴》第1期 1994年
<哭顧城> 阿郁撰 香港:《九十年代》 1993年11月
<害怕悼念的日子> 吳美筠撰 香港:《詩雙月刊》第5卷第3期 1993年12月1日
<時空的切合:意象的蒙太奇與瞬間隱寓——論朦朧詩的內在構造> 王干撰 北京:《文學評論》第6期 1988年
<真愛成夢幻的自白自遣與自省:《英兒》隨感錄> 白燁撰 《文藝爭鳴》 1994年第1期*
<真實和夢幻的裝潢——簡評《英兒》張揚的藝術形式> 陽燕撰 《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第2期
<紐西蘭的歲月> 葉宋曼瑛撰 福建:《台港文學選刊》第3期 1994年*
<迷宮中的詩人——顧城的精神病,是「精神分析」可以治療的嗎?> 劉耀中撰 台北:《葡萄園詩刊》第145期 2000年2月
<崛起的詩群——評介大陸的朦朧詩> 江振昌撰 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10卷第11期 1984年11月
<從幻像到微型結構——顧城詩四首導讀> 陳仲義撰 《名作欣賞》 1994年第1期
<採訪錄> (缺) 福建:《台港文學選刊》第3期 1994年*
<現代的水仙子——顧城和他的《英兒》論析> 陳炳良撰 香港:嶺南學院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與自我--第四屆現當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1994年12月一刷
<異議詩人顧城殺妻之後自縊> (缺) 台北:《聯合報》 1993年10月10日
<被迫承受文化的錯位--中國現代文化、文學、詩生變的思索> 葉維廉撰 台北:《創世紀》第100期 1994年9月
<被撕裂的詩人--我看顧城殺妻自縊事件> 白靈撰 台北:《聯合報》 1993年10月12日
<透明的紅蘿蔔——我讀顧城的《黑眼睛》> 王干撰 北京:《讀書》第10期 1987年*
<最後的顧城> 文昕撰 北京:《詩探索》 1994年1月
<絕筆的反思:關於顧城和他的《英兒》> (缺) 《小說評論》 1994年第3期*
<舒婷、顧城、北島及朦朧詩派論> (缺) 《當代文藝探索》 1985年第3期*
<舒婷、顧城朦朧詩解讀> 凌冰撰 《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年第1期*
<黑色的靈魂及其他:關於顧城殺人,自殺一事所聞所想> 李鈞撰 北京:《文藝理論與批評》 1994年第3期*
<黑眼睛——聽顧工談顧城> 馮慧蓮撰 廣州:《華夏詩報》 (缺期數)
<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評介大陸的「朦朧詩」> 方心豫撰 台北:《中國大陸》第175期 1982年3月
<愛上死嬰——謝燁被顧城所殺> 許悔之撰 台北:《中時晚報》 1993年10月24日
<愛比死冷> 黃寶蓮撰 台北:《中時晚報》 1993年10月24日
<新詩‧現代詩‧朦朧詩> 杜國清撰 台北:《笠》第168期 1992年4月
<新詩應該受到檢驗> 艾青撰 北京:《文學評論》第5期 1979年
<新詩觀念更新的是是非非> 野曼撰 台北:《創世紀》第73、74期合刊本 1988年8月
<節日> 麥琪撰 台北:《中國時報》 1993年10月18日*
<詩人之死:當代中國與台灣的詩與社會> 奚密撰 香港:嶺南學院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與自我--第四屆現當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1994年12月一刷
<詩人的命運:我讀《英兒》> 趙保富撰 四川:《當代文壇》第3期 1994年*
<詩化的謀殺> 楚客撰 北京:《北京紀事》第5期 1994年*
<路邊的打漁人> 謝燁撰 台北:《中國時報》 1993年10月17日
<對大陸詩變的探索--朦朧詩的真相> 洛夫撰 台北:《創世紀》第64期 1984年6月
<對西方現代主義與東方古典詩學的雙重超越> 任洪淵撰 台北:《創世紀》第73、74期合刊本 1988年8月
<對道家「無不為」到《黑眼睛》> (缺) 香港:《明報》第199期*
<魂斷激流島——「英兒」眼中的顧城> (缺) 《中外書摘》 1995年第6期*
<誰能改寫悲傷> 鄭愁予撰 台北:《中國時報》 1993年12月19日
<論「新詩潮」內在流變的邏輯結構> 駱寒超撰 台北:《創世紀》第92期 1993年1月
<論中共的朦朧詩> 江振昌撰 台北:《東亞季刊》第15卷第1期 1983年7月
<親吻死神:三毛、滕佳、方宏、顧城自殺的心理分析> 堯少時撰 《心理世界》 1995年第4期*
<朦朧之後該怎樣——對大陸朦朧詩試探> 張默撰 台北:《文星》第105期 1987年3月
<朦朧的結局> 王偉明撰 香港:《詩雙月刊》第5卷第3期 1993年12月1日
<朦朧詩就是內心的風暴——中國大陸的新詩潮> 張香華撰 台北:《文星》第105期 1987年3月
<朦朧詩旗手——北島和他的現代詩> 杜博妮撰 香港:《九十年代》第172期 1984年5月
<藝術創作的變態心理與「精神障礙」的差異——評陳仲義的「『我需要死』——詩人的『自戀癖』歸宿」> 何楚熊撰 廣州:《華夏詩報》第86期 1994年
<藝術與理論的對峙〉 殷小苓撰 台北:《讀書》第4期 1995年*
<關於詩的傳統和創新的探索> 劉湛秋撰 台北:《創世紀》第73、74期合刊本 1988年8月
<顧城、謝燁最後的日子——九月廿四日至十月八日紀略(一)、(二)、(三)> 顧鄉撰 香港:《九十年代》 1994年5、6、7月
<顧城、謝燁最後的訪問錄> 曾慧燕撰 香港:《九十年代》 1993年11月
<顧城:一種唯靈的浪漫主義> 畢光明、樊洛平撰 《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年第2期*
<顧城:現代的水仙子——「英兒」簡析> 陳炳良撰 台北:《中國時報》 1993年10月27日
<顧城──在毀滅中尋找永恆> 海童撰 《中國大學生》 1993年第12期*
<顧城之死> 唐曉渡撰 北京:《詩探索》 1994年1月
<顧城之死> 唐曉渡撰 美國:《傾向》第2期 1994年8月
<顧城之死及其議論> 俞吾金撰 《書城雜誌》 1994年第4期*
<顧城和謝燁最後的日子> 劉洪彬撰 福建:《台港文學選刊》第3期 1994年*
<顧城的「遠和近」及其它> 建之撰 《星星》 1981年第5期*
<顧城的斧頭是清醒的——向陳仲義先生討回一個公道> 莫宏偉撰 廣州:《華夏詩報》第85期 1994年6月25日
<顧城的崩潰與毀滅> 犁青撰 廣州:《華夏詩報》第80期 1993年11月25日
<顧城的毀滅留給人的思索> 冬生撰 天津:《作品與爭鳴》第3期 1994年*
<顧城的語言迷眩> 王毅撰 台北:《中央日報》 1993年11月13日
<顧城後期詩歌美學理念與藝術方法管窺> 鄒向東撰 《濟寧師專學報》 2002年4月
<顧城後期詩歌藝術形式分析> 伍方斐撰 《學術研究》 1997年第7期
<顧城後期詩與詩學心理分析> 伍方斐撰 北京:《詩探索》 1997年第4期
<顧城最後的呼喚> 蔣華撰 長春:《文藝爭鳴》第1期 1994年*
<顧城詩審美心理結構三模式> 吳晟撰 《江西社會科學》 1996年第9期
<顧城遺墨> 高準提供 台北:《中國時報》 1993年12月5日
<顧城謝燁書信選> 文昕提供 北京:《詩探索》 1994年1月
<顧城謝燁尋求靜川> 姜娜撰 北京:《詩探索》 1994年1月
<驚愕以後> 羈魂撰 香港:《詩雙月刊》第5卷第3期 1993年12月1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