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修正史史官地域性與文學思想
書刊名:中文學報
作者:曾守正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eng, Shou-cheng
出版日期:2000
卷期:6
頁次:頁45-67
主題關鍵詞:正史文學思想南朝北朝Authorized historyLiterary thoughtsNan-dynastyBei-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7
  • 點閱點閱:53
期刊論文
1.張榮芳(19820500)。唐代史官入仕途徑、地域與交遊之分析。大陸雜誌,64:5,頁10-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甘懷真(19910000)。隋文帝時代軍權與「關隴集團」之關係。唐代文化研討會。臺北:文史哲。487-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明士(1991)。從律令制度論隋之立國政策。臺北。359-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雷家驥(1979)。唐代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博士論文)。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文進(1987)。荊雍地帶與南朝詩歌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築山治三郎(1967)。唐代政治制度の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思廉(1986)。梁書。臺北市: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寅恪(19820915)。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逯欽立(1984)。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寅恪、萬繩楠(1987)。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延壽(1985)。南史。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延壽(1985)。北史。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漢光(1991)。中國中古政治史論。台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昫(1989)。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百藥(1980)。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聯陞(1983)。官修史學的結構-唐朝至明朝間正史撰修的原則與方法。國史探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榮芳(1991)。考論得失,懲惡勸善─史官制度。中國文化新論 (第6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韋其勒(1990)。初唐政治上黨爭。唐史論文選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譚其驤(1992)。中國歷史地圖(第4冊)。中國歷史地圖(第4冊)。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下〉。魏晉南北朝史〈下〉。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史念海(1998)。兩《唐書》列傳人物本貫的地理分佈。唐代歷史地理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潤孫(1990)。唐初南北學人論學之異趣及其影響。唐初南北學人論學之異趣及其影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逯耀東(1985)。從平城到洛陽。從平城到洛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9)。唐會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72)。資治通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群(1978)。唐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新唐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明士(1992)。論武德到貞觀禮的成立─唐代立國政策研究之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繫辭上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6)。陳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令狐德棻(1978)。周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隋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寅恪(198209)。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寅恪先生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