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對臺灣歷史教科書中「史前史」部份的疑義
書刊名:新史學
作者:李匡悌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 Kuang-ti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2:2
頁次:頁173-193
主題關鍵詞:臺灣史前文化網形文化伯公瓏遺址Prehistory of TaiwanWang-hsing wen huaWang-hsing culturePo-kung-long sit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3
  • 點閱點閱:62
     資料顯示,伯公瓏遺艗的考古材料,並不能做為定義「網形文化」的基礎。但「網形文化」卻草率地被發表,甚至納入國中,高中和大學生的歷史教科書裡,當成認和了解臺灣史前史的唯一教材。本文列舉各項令人質疑和引發爭議的部份,一方面希望編輯教科書的專家們重視這個問題;此外,也讓使用這些教材的老師和學生們明白問題的癥結;最重要的,企盼研究臺灣考古的專家學者們檢討和反省,定義一個新考古文化的判準和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versions of prehistoric cultural developmental sequences and chronology in Taiwan. However, the textbook editors of Junior middle, Senior high, and some in college have adopted the one which has "Wang-hsing Wen-hua (Wang-hsing culture)" in preceramic time period as exclusive material to learn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oint out, based on the archaeological data and final field report yielded form Po-kung-long site, not enough material could define this "newly found" cultural component in Taiwan. The paper would also like to call attention to the archaeologists in Taiwan: never try to discover a cultural component simply by "like goes with like" principle, lest the public should be miseducated.
期刊論文
1.夏鼐(1959)。關於考古學上文化的定名問題。考古,1959(4),169-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照美(19980900)。七世紀到十二世紀的臺灣--臺灣鐵器時代文化及相關問題。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3,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鼎松(1992)。苗栗縣的史前遺址。苗栗文獻,7,117-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益昌(2000)。臺灣の先史文化及び南島民族:考古學の觀點。東南アジア考古學會會報,2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益昌(1998)。史前時代的臺灣住民。歷史月刊,130,7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劉益昌(1984)。鯉魚潭水庫計畫地區史蹟調查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1995)。鯉魚潭水庫計畫地區第二期史蹟調查期末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曾振名(1989)。臺中縣志。臺中縣志。豐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立編譯館(1997)。認識臺灣(歷史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1999)。存在的未知:台中地區的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文星、張勝彥(1998)。認識臺灣(歷史篇)。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婉窈(1997)。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1996)。臺灣的史前文化與遺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益昌(1992)。臺灣的考古遺址。板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臧振華(1995)。臺灣考古。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文星、張勝彥(1999)。認識臺灣(歷史篇)。認識臺灣(歷史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96)。臺北鄉情叢書:高中篇。臺北鄉情叢書:高中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北市立螢橋國民中學(1996)。悠遊臺北。悠遊臺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益昌(1996)。伯公瓏遺址發掘及其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臧振華(1997)。考古學與臺灣史。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1998)。史前時代臺灣與華南關係初探。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