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施梅樵及其漢詩研究
作者:林翠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ui-Feng Lin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龔顯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捲濤閣詩草日治時期漢詩施梅樵鹿江集Shi Mei-qiaoVolume Tao Chinese style pavilion Draft poemthe Japan ruleDeer-Jiang collection of poemsChinese poet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91
本論文以施梅樵(1870∼1949)生平經歷及其漢詩創作進行主題性研究。全文除首章緒論與末章結論之外,分別鋪陳為生平家族考述、詩壇交遊網絡、文獻搜錄鑑別、文本綜觀類論、特色主題探析五大主述系統。並廣求佚作詩友,分別製成:附錄一「施梅樵佚作彙編」與附錄二「施梅樵往來詩友題名錄」。分述摘要如下:
第二章生平家族考述。經文獻閱讀與田野調查綜合整理獲致寶貴資料。其要者如:一、訪得施梅樵位於鹿港的可能住宅,是位於大有街的一棟古宅。目前雖已經破損不堪居住,然其輪廓尚在。二、梅樵家族四代成員(自其父至其孫)的家世背景,透過戶籍記載,建構對詩人家世與生平的真實認識。三、陸續獲致與梅樵有關的寶貴相關文獻,提供足與書面互補的難得文獻。
第三章詩壇交遊網絡。耙梳施梅樵於臺灣詩壇的交遊網絡,釐清在詩社詩會與書房教學二大主脈下並進,累積出一代詩壇祭酒的地位。他同遺老們往來,以漢文教學為業,又勤走於各詩社之間,廣結詩界因緣,交織成其個人在詩壇上的人際網絡,藉此而推廣與傳承其延續漢文的理想。並以其參與的活躍與創作的質量,在整體臺灣詩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梅樵藉由與地方詩社之間頻繁的聯繫互動,以及在歷次全島性詩歌聯吟會中的屢屢膺任詞宗,在臺灣詩壇具有重要的地位。藉由本章反映出日治時期臺灣詩壇為數眾多的民間詩人與詩社,為善不辭其小地結合群體,超越個人,透過漢詩書寫生活化、社群網絡緊密化的建構與加強,展現高昂的堅韌意志,成就了傳統詩歌在臺灣的巔峰發展。
第四章文獻搜錄鑑別。秉持著踏實知見的態度,不厭其煩地進行施梅樵文學文獻的外部與內部鑑別,為文本分析奠定可靠基礎。筆者搜尋施梅樵相關的文獻,尤重文學史料。其知見者含出版/刊與佚作二項。對前者進行版本優劣考察,因知梅樵傳世代表作《捲濤閣詩草》與《鹿江集》在編輯與校勘對等方面,都存在著相當大的修正空間,本論文彙製《捲濤閣詩草》、《鹿江集》之「正誤表」,可為明證。此一事例也突顯出現存臺灣古典文學界文本鑑別的必要性。其佚作亦夥,搜尋所得已彙入本論文附錄一、「施梅樵佚作彙編」,其未得者尚待日後機緣。
第五章文本綜觀類論。提出施梅樵重要詩觀:其一、著作的價值意義,正乃是名山大業,千秋盛事。施梅樵重視歷史評價,也以鄭重的態度創作,勤於鍛鍊。其二、創發的重要推力在於江山之助,並側重神重於形。施梅樵自覺到江山勝景在其創作靈感啟發上的重要性。進一步強調了寫景貴在「傳神」,反對「文貴形似」,主張「神重於形」。再者,施梅樵漢詩風格轉變,可區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大階段。早期施梅樵才氣充沛,詩風偏豔。至中期激變而趨向於悲慨風格。晚期筆觸雙軌並出,其一脈仍延續原來的悲慨風格,另一脈則多見淺直明切,展現出簡淡的風格。一生的漢詩創作可推《捲濤閣詩草》為巔峰之作,較能代表其天分才氣與後天學力雙成就。
第六章特色主題探析。施梅樵一生寫作主題廣泛,而特色主題在遺民傷痛、賡和酬唱、風月沈醉、遊仙寓託四者。而這也同樣為日治時期臺灣詩人們的常見寫作,此四大文學主題可謂為兼具個別性與普遍性,同顯時代性與社會性。其一,遺民傷痛是施梅樵文學的靈魂主調,他終其一生不曾釋懷,梅樵承先啟後,在臺灣遺民文學史上具有鮮明的形象,因此可謂為典型的遺民詩人。其二,賡和相酬是施梅樵詩歌書寫中的常態形式,藉此溝通文人,聯絡聲氣,是結合群體意志的一種時代表徵,是推進社交聯誼與文化使命的交集。其三,風月沈醉是施梅樵文學書寫的療癒靈泉,詩人天賦的爛漫性格寄託在風月裡,得到身心的撫慰與舒展,並激發詩歌的創作。其四、詩人藉遊仙重構理想世界,發舒壓抑的自我情志,寄託對土地強烈的眷懷與期待,暗諷強權高壓,並慰藉了對自在遨遊,富足溫柔生活的深層渴望。
附錄一「施梅樵佚作彙編」。全面廣求各報章書冊,集中分散各處的詩、詞、文、聯等作品。在比較現存別集《捲濤閣詩草》與《鹿江集》之後,去其重複者,遂編為本論文附錄一、「施梅樵佚作彙編」。合計達到647題922篇/首,這是目前為止對施梅樵作品最完整的一次呈現,可以大大地補充已經出版的兩冊別集的不足,更全面地反映其寫作成果。筆者採用編年的方式編輯,藉以忠實呈現施梅樵的漢詩寫作軌跡。
附錄二「施梅樵往來詩友題名錄」。條陳與施梅樵往來的廣大詩友群像。其一乃彙錄施梅樵弟子群像達101位(見第三章),反映其桃李有成;其二、完成附錄二、「施梅樵往來詩友題名錄」,梳理施梅樵諸詩友達491人,條錄其彼此間往來之詩作名目,具體而踏實地攤現施梅樵在傳統詩壇的交遊網絡實況。
none
壹、施梅樵作品(依出版年代序列)
施梅樵《捲濤閣詩草》,臺南:著者印行,大正15年(1926)2月。
施梅樵《施梅樵先生書帖》,彰化:楊英梧,大正15年(1926)6月。
施梅樵《孔教報》(1936.10.16-1938.12.25),彰化市:孔教報出版會。
施梅樵編,黃拱五校正《邱黃二先生遺稿合刊》。臺中州:株式會社東亞書局,昭和17年(1942)11月。
施梅樵主編《臺灣詩學叢刊》第一、二輯(1948.10.10-11.31),彰化北斗鎮:臺灣詩學研究會刊行。
施梅樵,施廉(讓甫)輯《鹿江集》,彰化:故施梅樵先生遺著出刊委員會,1957年。
施梅樵《梅樵詩集》(收《捲濤閣詩草》與《鹿江集》二種),臺北市:龍文出版社,2001年6月。
林植卿遺著,施梅樵刪訂《寄廬遺稿》。臺北市:龍文出版社,2001年6月。

貳、早期報紙雜誌(依發行年代序列)
《臺灣日日新報──漢珍 / ゆまに清晰電子版》(1896.6.17-1944.3.31),臺北市:漢珍數位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
《臺南新報》(1899.6-1944.3),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藏微捲。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7.1-1937.4.1),臺北市:漢珍數位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
《臺灣文藝叢誌》(1919-1926)影印本,臺中:臺灣文社。
《大冶吟社課卷》第二∼四號(1922.11、1922.12.28後、1923.1)原刊本,鹿港:大冶吟社。鹿港民俗文物館典藏。
《三六九小報》(1930.9.9-1935.9.6)影刊本,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8年。
《詩報》(1930.10-1944.9)影印本,基隆市:詩報社。
《風月》、《風月報》、《南方》影刊本(1935.5-1943.10),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1年6月。
洪寶昆編《瀛海吟草》天、地、人集(1952.10、1952.12、1953.2)原刊本,彰化:詩文之友社。

參、專書
一、臺灣文獻叢刊(依叢刊編號序列)
藍鼎元《東征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2種。
施琅《靖海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13種。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27種。
王松《臺陽詩話》,臺灣文獻叢刊第34種。
吳德功《施案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47種。
洪棄生《瀛海偕亡記》,臺灣文獻叢刊第59種。
傅錫祺編《櫟社沿革志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70種。
黃典權《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灣文獻叢刊218種。
盧若騰《島噫詩》,臺灣文獻叢刊第245種。
洪棄生《寄鶴齋選集》,臺灣文獻叢刊第304種。

二、總集(依出版年代序列)
唐景崧編《詩畸》,光緒19年(1893)原刊,民國71年(1982)端午節(北區)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影印重刊。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壽星集》,大正5年(1916)3月。
鷹取田一郎編《新年言志》,大正13年(1924)4月。
豬口安喜編《東閣倡和集》,臺北:編者印行,大正16年(1927)11月。
李城編《大安港遊記》,臺中州:編者印行,昭和6年(1931)3月。
曾笑雲編《東寧擊缽吟前集》,臺北:陳鐓厚。昭和9年(1934)3月。
許天奎《鐵峰山房唱和集》(含《鐵峰詩話》),臺中州:博文社印刷商會,昭和9年(1934)6月。
曾笑雲編《東寧擊缽吟後集》,臺北:陳鐓厚。昭和10年(1935)6月。
賴子清編《臺灣詩醇》。臺北:編者印行,昭和10年(1935)6月。
黃溥造編《興賢吟社百期詩集》,臺中州員林街:興賢吟社,昭和12年(1937)1月。
黃洪炎編《瀛海詩集》,臺北市:臺灣詩人名鑑刊行會,昭和15年(1940)12月。
賴子清編《臺灣詩海》。臺北:編者印行,1954年3月。
洪寶昆編《現代詩選•第一集》。彰化:詩文之友社,1967年1月。
賴和等《應社詩薈》,彰化:應社,1970年5月。
洪寶昆、施少峰合編《現代詩選•第二集》。彰化:詩文之友社,1971年11月。
賴子清編《臺海詩珠》。臺北:編者印行,1982年5月。
陳漢光編《臺灣詩錄》,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年6月再版。
《翰墨飄香-南投縣立文化中心典藏臺灣先賢書法作品集》,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2年6月。
《承先啟後,縱橫百年-南投縣前輩美術家專輯》,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1月。
梁基德編《清翰林等科舉名家墨跡藏珍》,彰化福興鄉:編者印行,2001年7月再版。
《臺灣早期書畫專輯》,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3年12月。
施懿琳主編《全臺詩》,臺南:臺灣國家文學館,2004年2月。
黃志農編《彰化縣先賢書畫專集》,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2004年。
吳福助、黃哲永主編《全臺文》,臺中:文听閣圖書公司,2007年8月。

三、別集(依出版年代序列)
林寶鏞《林克宏(1858∼1925)書信總集》手稿影本。
陳子敏(1887∼1944之後)《挹香山館勉之吟草》手稿影本。
施讓甫(1900∼1967)《讓甫詩抄》手稿影本。
黃拱五《拾零集文詩合編》,臺南:編者印行,1942年。
許劍漁、許幼漁著、許常安編輯《鳴劍齋遺草》,高雄:大友書局,1960年9月。
施性澄《靜遠樓詩集》,臺北:編者印行,1960年12月。鹿港民俗文物館典藏。
王叔潛著、王君碩編輯《培槐堂詩集•王老夫子叔潛公略歷》,豐原:培槐堂詩集出版委員會,1962年11月。
施性湍《雪濤齋詩集》,臺中:施少峰,1970年2月。鹿港民俗文物館典藏。
林玉書《臥雲吟草》,高雄:高雄市壽山醫院,1972年9月初版。
宋•鄭思肖《鐵函心史》。臺北:老古文化公司,1981年。
梁章鉅《歸田瑣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陳亮集》,臺北:漢京圖書出版公司,1983年。
林荊南《芥子樓詩稿》,彰化:中國詩文之友社,1989年9月。
林承郁《盟鷗閣詩鈔》,臺中:大社會文化事業出版社。1991年2月。
陳黃金川著《正續合編金川詩草》,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1992年10月初版。
曾文新《了齋詩鈔》,臺北:龍頭山房,1991年12月。
林耀亭《松月書室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
洪棄生《洪棄生全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5月。
施士洁《後蘇龕合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年。
莊幼岳《紅梅山館瑣稿》,臺北:編者印行。1995年8月。
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7月。
王梓聖《王梓聖詩集》,南投:作者家屬出版,1997年2月。
張深切《張深切全集》,臺北:文經出版社,1998年1月。
黃美鵝、詹雅能編《梅鶴齋吟草》,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林鍾英《梅鶴齋吟草》,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施懿琳編《林荊南作品選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12月。
龔顯宗編《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12月。
張麗俊著、許雪姬等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8月。
張瑞和編《徐見賢詩集》,永靖鄉: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2001年8月。
張瑞和主編《詹作舟全集》,彰化永靖鄉:詹作舟全集出版委員會,2001年11月。
黃遵憲著,吳振清、徐勇、王家祥編校《黃遵憲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吳福助、楊永智編《王少濤全集》,臺北縣: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4年12月。
龔顯宗編校《則修先生詩文集》,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04年12月。
龔顯宗編校《則修先生詩文集續編》,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05年12月。
楊爾材《近樗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2006年5月。
陳素雲主編《林維朝詩文集》,臺北:國史館,2006年11月。
吳智雄編《楊乃胡先生詩集》,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06年12月。
林翠鳳主編《洪寶昆詩文集》。彰化市:彰化縣詩學研究協會,2007年6月。

四、方志史傳(依出版年代序列)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士紳列傳》,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大正5年(1916)4月。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4年10月四版。
廖漢臣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學藝志•文學篇》,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9年6月。
洪敏麟主編《草屯鎮志》,南投草屯:草屯鎮志編纂委員會,1986年12月。
曾慶國主編《埔心鄉志》,彰化埔心:埔心鄉公所,1993年。
白棟梁主編《鳥榕頭與它的根──太平市誌》,臺中太平市:太平市公所。1997年1月。
陳熙揚撰《彰化市志•人物志》,彰化:彰化市公所,1997年8月。
張德南撰《新竹市志.人物志》,新竹:新竹市政府,1997年12月。
邱奕松主編《朴子市志》,嘉義縣:朴子市公所,1998年2月。
陳哲三主編《集集鎮志》,集集:集集鎮公所,1998年6月。
黃典權《臺南市志•人物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3月。
張勝彥主編《臺中市史》,臺中市:臺中市政府,1999年。
戴瑞坤撰《鹿港鎮誌•藝文篇》,彰化鹿港:鹿港鎮公所,2000 年6月。
吳文星撰《鹿港鎮志•人物篇》,彰化鹿港:鹿港鎮公所,2000年6月。
洪麗完主編《二林鎮志、人物志、洪以倫傳》,彰化:北斗鎮公所,2000年。
賴彰能撰《嘉義市志.人物志》,嘉義:嘉義縣政府,2004年11月。
丁崑健撰《斗六市志•人物志》,雲林:斗六市公所,2006年9月。
林政三、許惠玟編《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
肆、研究論述(依出版年代序列)
連橫《臺灣詩乘》,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5年6月。
李漁叔《三臺詩傳》,臺北:學海出版社,1976年。
程玉凰《嶙峋志節一書生——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臺北:國史館,1977年5月。
游子六《詩法入門》,臺北:廣文書局,1979年6月再版。
《增廣詩韻集成》,臺南:大夏出版社,1984年3月。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年8月初版二刷。
華諾文學編譯組編《文學理論資料匯編》,臺北:華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10月臺一版。
羅伯•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著、顏美婷編譯《文藝社會學》,臺北:南方出版社,1988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市:三民書局,1989年3月十版。new window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年5月。
嚴明《中國名妓藝術史》,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2年8月。
盧嘉興(1918-1992)《臺灣研究彙集》影刊合訂本。
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詩與時間》,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邱奕松《樸雅詩存》,嘉義:嘉義縣詩學研究會,1994年2月。
潘樹廣《中國文學史料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12月。
許俊雅《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之古典詩歌》,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4月。
施懿琳、楊翠主編《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5月。
趙以武《唱和詩研究》,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7年8月。
林文龍《臺灣中部的人文》,臺北:常民文化公司,1998年1月。
馮永華《彰化縣美術發展調查研究-書法篇》,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8年4月。
江寶釵《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吳錦順主編《彰化百家詩品賞析》,彰化:彰化社會教育館,1998年。
吳福助《臺灣漢語傳統文學書目》。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9年1月。
廖一瑾《臺灣詩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3月。
黃秀政《臺灣史志論叢》,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6月。new window
吳福助《臺灣漢語傳統文學書目續編》,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1999年8月∼2000年7月。
林文龍《臺灣的書院與科舉》,臺北:常民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9月。
葉心潭《日治時期臺灣小學書法教育》,臺北:蕙風堂,1999年9月。
李世偉《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9年。new window
吳毓琪《南社研究》,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9年。new window
向山寬夫原著、 楊鴻儒、陳蒼杰、沈永嘉翻譯《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福祿壽出版社,1999年。
龔顯宗《臺灣文學家列傳》,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3月。
施懿琳《從賴和到沈光文-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0年6月。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10月。new window
謝正光《清初詩文與士人交遊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邱旭伶《臺灣藝妲風華》,臺北:玉山社,2002年4月初版二刷。new window
林翠鳳等《暑期臺灣史研習營講義彙編》,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2年7月。
張子文、郭啟傳撰文《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時期》。臺北市:國家圖書館,2002年12月。
林良哲《臺中公園百年風華》,臺中市:臺中市文化局,2003年12月。
《臺灣早期書畫專輯》。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3年12月。
麥青龠《日治時期臺灣出版書家墨跡研究》,臺北:麥氏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
林正三著〈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與研究〉,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文藝補助文學類,2005年4月。
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6年3月。new window
龔顯宗《臺南縣文學史》,臺南:臺南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12月。
陳培豐《「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6年。
龔顯宗《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論評之研究》,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new window
王德威《後遺民寫作》,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11月。new window
余美玲《日治時期臺灣遺民詩的多重視野》,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8年2月。new window

伍、學位論文(依畢業年別序列)
王文顏《臺灣詩社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1979年碩士論文。new window
施懿琳《日據時期鹿港民族正氣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1985年碩士論文。
許俊雅《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1986年碩士論文。
麥鳳秋《臺灣地區三百年來書法風格之遞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所1988年碩士論文。new window
施懿琳《清代臺灣詩所反映的漢人社會》,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1990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蘇秀玲《日治時期崇文社研究》,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教育所2001年碩士論文。
吳品賢《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2001年碩士論文。
陳光瑩《洪棄生詩歌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2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張淑玲《臺灣南投地區傳統詩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2003年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端然《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2003年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江啟綸《日治中晚期臺灣儒學的變異與發展─以《孔教報》為分析對象(1936~1938)》,成功大學臺文所2006年碩士論文。
王惠鈴《丘逢甲、「詩界革命」及其與日治時期臺灣傳統詩界的關係》,東海大學中文所2005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賴恆毅〈張麗俊及《水竹居主人日記》之文學作品研究〉,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所2006年碩士論文。
張瑞和《員林興賢吟社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所2007年碩士論文。
蘇麗瑜《鹿港書家王漢英及鹿港書壇》,明道大學國學所書法藝術組2007年碩士論文。

陸、期刊論文
一、期刊論文(依出刊年代序列)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一)〉,《臺灣文獻》10卷3期,1959年9月。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二)〉,《臺灣文獻》11卷3期,1960年9月。
林文龍〈鹿港詩人施梅樵〉,《臺灣風物》26卷4期,1976年12月。
施懿琳〈日據時期鹿港民族正氣詩的價值〉,《鹿港風物》2期,1986年5月。
施懿琳〈自甘冷落作頑民,誓死羞為兩截人---鹿港施梅樵及其詩〉,《鹿港風物》4期,1986年11月。
黃美娥〈日治時代臺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47卷3期,1997年9月。new window
吳文星〈據時期臺灣書房教育之再檢討〉,《思與言》26卷1期,1998年5月。new window
林翠鳳〈黃金川《金川詩草•續編》原稿本的發現〉,《東方人文學誌》1卷1期,2002年3月。new window
余美玲〈鹿港詩人施梅樵詩歌探析〉,《國文學誌》第8期, 2004年6月。new window
吳彩娥〈志士之高歌──許夢青詠懷類詩歌析論〉,《國文學誌》第8期,2004年6月。new window
余美玲〈日治時期臺灣秋懷組詩探析〉,《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5卷,2004年7月。new window
林翠鳳〈田中蘭社百年史--一個區域文學史的史料建構實例〉,《東海中文學報》16期,2004年7月。new window
陳青松〈梅樵與陳其寅忘年之交〉,《臺灣文獻•別冊》22,2007年9月。new window

二、研討會/論文集論文(依發表/出刊年代序列)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臺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年)〉,收在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社,1996年。new window
施懿琳〈日治中晚期臺灣漢儒所面臨的危機及其因應之道─以彰化「崇文社」為例〉,收在《第一屆臺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市:成功大學中文系,1997年6月。
翁聖峰〈日據末期的臺灣儒學——以「孔教報」為論述中心〉,收在《第一屆臺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市:成功大學中文系,1997年6月。
施懿琳〈從張麗俊日記看日治時期中部傳統文人的文學活動與角色扮演〉,中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9月。
若林正丈, 吳密察主編《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2000年。
施懿琳〈臺灣文社初探──以1919-1923的《臺灣文藝叢誌》為對象〉。櫟社成立一百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2001年1月28-29日。
吳彩娥〈古典書寫與主體性-施梅樵詩歌的一個考察〉,《中臺灣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臺中縣文化局,2002年3月。
東海大學中文系主編《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2月初版一刷。
林翠鳳主編《臺灣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6月。
林翠鳳〈論洪寶昆與詩文之友〉,收在林翠鳳主編《洪寶昆詩文集》,彰化市:彰化縣詩學研究協會,2007年6月。
許俊雅〈櫟社詩人吳子瑜及其詩研探〉,收在《瀛海探珠──走向臺灣古典文學》頁86,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12月。
林翠鳳〈王友芬生平及其詩社活動初探〉,收在《大彰化地區漢詩專題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彰化市:彰化縣詩學研究協會,2008年6月15日。new window
《異時空下的同文書寫──臺灣古典詩與東亞各國的交錯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南市:成功大學文學院,2008年11月29-30日。

柒、網站資料庫(依首字筆畫序列)
「戶政電子博物館」,臺北市政府民政局: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museum/world/system.html。
「日據時代調查簿名詞簡釋」,彰化縣和美鎮戶政事務所:http://www.homei.gov.tw/japan.htm
「《古今圖書集成》全文電子版」:http://140.117.120.61.ezproxy.lib.nsysu.edu.tw:8080/book/index.htm
「全唐詩檢索系統」:http://cls.hs.yzu.edu.tw/tang/Database/index.html
「走讀臺灣」,國家圖書館:http://www.tccgc.gov.tw/report/Taichung/ecology/terrain/terrain-6.htm。
「杜香國文書數位典藏」,網址:htt頁://140.109.184.100/Du/intro03_4.htm
呂明純〈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日據時期臺灣藝旦的文化傾向及其影響〉:http://www.srcs.nctu.edu.tw/cssc/essays/10-2.pdf
「黃冠雲的影音」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hhaw3710。
「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http://cls.hs.yzu.edu.tw/twp/c/c02.htm
「道教文化資料庫」:http://www.taoism.org.hk/default.htm
「網路古典詩詞雅集」:http://www.poetrys.org/phpbb/viewtopic.php?t=7816&sid=c75ccf35e1802a43ef1228bc7c6f080d。
「線上典藏數位系統」,彰化縣文化局:http://art.bocach.gov.tw/suggest/index5.asp?id=697
「《臺灣日日新報》影像資料庫」,漢珍數位圖書出版公司:http://www.tbmc.com.tw/tbmc2/cdb/intro/Taiwan-newspaper.htm
「臺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http://www.literaturetaiwan.idv.tw/poetry/04/04_02/04_02_01.htm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國家文化資料館:http://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Main.jsp。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