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婚姻教育內涵的建構
書刊名: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作者:陳麗文
作者(外文):Chen, Li-we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0
頁次:頁91-127
主題關鍵詞:婚姻教育學習型家庭Marriage educationLearning famil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9
  • 點閱點閱:17
今日的家庭隨著社會變遷與家人關係的改變和以往有著極大的差異,個體在進入婚姻或是創立一個新家庭時,應該了解在邁入二十一世紀急遽變遷的社會當中,家庭發展及其功能的重大改變。同時,在了解家庭發展與家人關係改變的意義時,我們也要思考:如何在婚姻教育內涵的建構中,幫助新婚夫妻或已婚男女重新思考婚姻與家庭的意涵以及如何在婚姻中做好心理調適與溝通技巧的演練。婚姻教育方案的規劃通常包括:婚姻本身、婚姻關係的維持與如何增進婚姻品質,以減少因為婚姻衝突而產生的家庭問題。我國婚姻教育方案的發展,從早期教會團體所辦理的婚前教育活動,到近幾年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或民間社團所規劃的各類型婚姻教育課程,其皆以多元化的方式來呈現,如:未婚聯誼、婚前懇談、婚姻座談或是兩性成長團體等。本文藉由五個學習型家庭的行動策略,透過婚姻教育方案內涵的理論建構,期能提供新婚夫妻或已婚男女在婚姻中獲得彼此的調適與互動技巧的演練。
期刊論文
1.林宜旻、陳皎眉(19950900)。愛情類型、嫉妒與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8,287-3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rdill, L. R.、Longo, D.(1978)。Fixation and regression in the family life cycle。Family Process,17,469-478。  new window
3.Doherty, W. J.(1995)。Boundaries between parent and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therapy: The levels of involvement model。Family Relations,44,353-358。  new window
4.Pittman, J. F.、Blanchard, D.(1996)。The effects of work history and timing of marriage on the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 A life-course perspective。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8,78-90。  new window
5.洪久賢(20001000)。國中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專業發展個案分析研究。師大學報. 教育類,45(2),37-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玨(19990500)。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廖永靜(2001)。運用社區討論團體作為學習型家庭方案之教育方法。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麗文(2001)。高風險家庭父母效能訓練團體研究--以犯罪少年家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tewart, Ian、Joines, Vann、易之新(1999)。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台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淑貴(1996)。家庭社會學。台北:黎明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美枝(1996)。兩性關係的社窗生物原型在傳統中國與今曰台灣的表現。本土心理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鈞、吳際平(1998)。婚姻問題心理輔導。台北:大光傳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文輝(1996)。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懷真(1889)。About愛情學問。台北市:天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懷超(1994)。婚姻輔導的藝術。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顧燕翎(1990)。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Olson, D. H.、DeFrain, J.(1994)。Marriage and family: Diversity and strengths。Mountain View, CA:Mayfield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10.Stinnett, N.、Defrain, J.(1985)。Secrets of strong families。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11.彭懷真(1998)。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麗端(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Duvall, E. M.(1977)。Marriage and family development。Philadelphia:Lippincott。  new window
14.王以仁(2001)。婚姻與家庭生活的適應。臺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秀娟(1997)。兩性關係與教育。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以仁(1990)。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淑玲(1990)。家庭與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永靜(1990)。建構學習型家庭。家庭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arter, B.、McGoldrick, M.(1989)。Overview: The changing family life cycle: A framework for family therapy。The changing family life cycle: A framework for family therapy。New York: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