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陸象山之「心學」與馬祖道一的「禪學」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陳明聖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3
卷期:4
頁次:頁57-74
主題關鍵詞:陸象山心學禪學馬祖道一即心是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5
  • 點閱點閱:17
     自從朱熹提出「心學即禪學」之後,「心學」與「禪學」的關係,一直是宋明理學家所專注的議題,本文嘗試從陸象山的「心學」與馬祖道一的「禪學」來作比照,得出兩者有相近之處, 但也有差異的地方。本文先從馬租的「即心是佛」探入象山的「心即理」,得出這兩種思想是很接近的;再來從馬租的「道不用修」、「平常心是道」探討象山的「易簡工夫」與「剝落」 主張,獲得這兩種修行的工夫是很類似的;另外再從兩者接引學人的方式來做比較,得出象山在接引學人上是比較溫和的,馬祖則較為峻烈;最後在結論中筆者綜合以上的探討,認為象山是否習禪在今日只能以艾獻資料來判斷,但實際情形不一定是如文獻所記載的那樣,象山習禪與否,應該只有象山自己知道。
期刊論文
1.王為理(2000)。論襌宗對人的觀照的東方品格。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立文(2000)。儒佛之辯與宋明理學。中國哲學史,2000(2),1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日章(1985)。宋明理學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詠明(1995)。佛教的大千世界。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繼平(1983)。陸象山研究。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克銘(199306)。宋代理概念之開展。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曾文(1995)。唐五代禪宗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釋道原(1970)。景德傳燈錄。真善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忽滑谷快天、朱謙之、楊曾文(2002)。中國襌學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洪興(199612)。思想的轉型--理學發展過程的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總(199909)。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華(1997)。景德傳燈錄。高雄:佛光山宗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怡(1996)。中國哲學發展史。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言生(2001)。禪宗哲學象徵。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言生(2001)。禪宗詩歌境界。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陸九淵(1979)。象山全集。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賴永海(1995)。佛學與儒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姜廣輝(1994)。理學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曾春海(1988)。陸象山。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蒙培元(1990)。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言生(2001)。禪宗思想淵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1997)。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古清美(1996)。宋明理學概述。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