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李義山詠植物詩的題材運用與情感意蘊
書刊名:語文學報
作者:張清發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0
頁次:頁219-240
主題關鍵詞:李商隱李義山詠植物詩詠物詩唐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76
  • 點閱點閱:35
若光就作品數量而言,李義山堪稱詠物能手,且其詠物詩之題材極為廣泛。筆者乃就義山詩加以逐首檢視,發現其中以植物詩題的「詠植物詩」就有五十五首之多,在數量上約佔其詠物詩的一半。此創作現象,對於詩人創作心理和人生態度之反映,應有所關聯而值得深究。由於義山詩向來以「晦澀難知」著名,故在研究方法上,須先藉由現代語言學的若干觀點,透過對詞句的表達方式加以分析、組合後,再具體展現出詩本身的情意。因此,本文企圖透過義山之詠植物詩,探究其情感意蘊,而在方法上則從媒材「意象」下手,先分析詩中題材運用之特徵,再就意象的構成進行歸納,進而探求詩人的內心活動,其能對義山詠植物詩之價值有較明確的定位。
期刊論文
1.簡翠貞(19851200)。李義山的景物詩。新竹師專學報,12,235-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丙琴、方占美(2000)。李商隱詩歌的「多義」淺談。雁北師範學院學報,16(1),1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若愚(19690800)。李商隱詩評析。清華學報,7(2),120-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1)。穿越花林的感傷─李商隱詩歌側論。淮南工業學院學報(社科版),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慧霞(2002)。李商隱詩歌中的傷逝意識。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繆銊(1976)。論李義山詩。中國詩季刊,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宗濤(1982)。李義山詩中的蓮。東方雜誌,復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鍾宇翡(1990)。詠植物詩中吉祥觀初探(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復觀(198010)。中國文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永武(1980)。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光潛(1994)。詩論。詩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商隱、葉蔥奇(1987)。李商隱詩集疏注。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英俊(1990)。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長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柯慶明(1993)。境界的再生。臺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滋蕃(1988)。文學原理。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永武(1987)。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崑陽(1991)。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永武(1980)。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淑香(1987)。李義山詩析論。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國立中山大學中文學會(1984)。李商隱詩研究論文集。臺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松浦友久、孫昌武、鄭天剛(1993)。中國詩歌原理。臺北:洪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盛雄(1987)。李義山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慶輝(1994)。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龔鵬程(1900)。文學批評的視野。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英雄(1983)。結構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沈秋雄(1993)。詩學十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傅錫壬(19840000)。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清)馮浩(1983)。王谿生詩集箋注。王谿生詩集箋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朱光潛(1968)。文藝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大杰(1989)。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淑香(1985)。李義山詩的主題結構。唐詩論文選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葉嘉瑩(1986)。從比較現代的觀點看幾首中國舊詩。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詩歌之部(2)。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學鍇(1992)。李商隱的託物寓懷詩及其對古代詠物詩的發展。唐代文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永武(1979)。詠物詩的評價標準。古典文學(第1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明)劉若愚(1984)。李商隱詩的用語。中國古典詩歌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吉川幸次郎(1983)。中國詩史。中國詩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