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有線電視系統公用頻道節目內涵研究--以台北市公共頻道為例
書刊名:玄奘資訊傳播學報
作者:江雅慧
作者(外文):Chiang, Ya-hui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
頁次:頁195-225
主題關鍵詞:公用頻道台北市公共頻道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6
  • 點閱點閱:30
  基於有線電視系統多頻道資源及其準公用事業之責任,有線廣播電視法規定系統業者需提供公用頻道,以落實媒介接近使用權,其積極目的在保障言論自由,保障民眾擁有表達意見之管道,促進社會多元發展。理論上,公用頻道作用公共論域之角色甚明;實務上期待有線電視公用頻道結合有線電視產業區域性特色,對保存區域內的文化以及對區域內民眾的教育,能展現區域性媒體功能,對社區發展有所貢獻。爰此,有線電視公用頻道的節目內涵及對該頻道目內容的檢核指標,自與公共論域理論及媒介多元化理念關係甚巨。   本文從公用頻道的理念出發,探討公共論域理論以及多文化主義論說,作為公用頻道結構面的探討,並結合區域性媒體於實務面所應具備的功能,提出對公用頻道節目內涵之建議,復以媒介多元化指標作為評鑑公用頻道內容表現之依據。   最後舉台北市公共頻道例,探討其營運情形與節目表現,作為理論與實務的對照。台北市公共頻道因已具備相對完整的監督機制,經費來源,頻道播出流程等,故以此為例,統計分析該頻道在開播第二年起一年半間所有之申請單位及節目內容,以來源面向、內容面向、議題面向三項指標檢核台北市公共頻道多元化的表現,完整呈現台北市公共頻道節目內容現況,最後回歸公共領域理論與多文化主義論說,提出對我國公用頻道經營之建議。
期刊論文
1.Aufderheide, Patricia(1991)。Public television and the public sphere。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8(2),168-183。  new window
2.吳宜蓁(19980100)。有線電視公用頻道與社區意識--描繪一個「公用頻道運作中心」的藍圖。新聞學研究,56,219-2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秀珠(19960700)。有線電視產業升級與法規政策之研究。廣播與電視. 政大,2(4),25-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orter, G. S.、Banks, M. J.(1988)。Cable public Access as a public forum。Journalism Quarterly,65(1),39-45。  new window
5.李念祖(19950200)。廣播電視法修正立法關於接近使用媒體權論--淺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三六四號解釋。法令月刊,46(2),2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孝嶸(1995)。社區有線電視網絡之規劃與社區意識之凝聚。社區發展季刊,96,9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明修(1997)。談公共利益的實際內涵。公務人員月刊,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葳威(19980700)。非商業廣播頻道節目走向分析--以宗教社區電臺為例。廣播與電視. 政大,3(4)=12,71-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世敏(19890400)。讀者投書:「接近使用權」的實踐。新聞學研究,41,25-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姜孝慈(19970700)。「免費頻道」政策。新聞學研究,55,40-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宜蓁(19960600)。「媒介接近使用權」的實踐--初探我國有線電視公益頻道的規範與問題。傳播文化,4,19-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錦華(19980000)。多文化主義與原住民傳播權益--以澳洲的原住民媒體政策為例。臺大新聞論壇,5,3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Aufderheide, P.(1995)。Cable televis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Journal of communication,42(1),52-65。  new window
14.鄭瑞城(19911200)。從消息來源途徑詮釋近用媒介權--臺灣的驗證。新聞學研究,45,39-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子儀(19881200)。言論自由之理論基礎。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8(1),227-2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錦華(19970200)。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臺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3(1),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一香(19990100)。媒介多元化意涵之初探。新聞學研究,58,141-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世敏(19911200)。國家與廣電頻道使用權之分析--論「有限頻道,無限使用」。新聞學研究,45,25-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福岳(19980100)。社區媒介定位的再思考:從社區媒介的社區認同功能論談起。新聞學研究,56,155-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子儀(19911200)。論接近使用媒體權。新聞學研究,45,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Wurtzel, A.(1974)。The electronic neighbor: A content analysis of public access channel programming on a New York city cable television system。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Chicago, Illinois。  new window
2.蘇蘅(2000)。媒體近用與普及。媒體資訊與國家發展研討會,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念萱(2001)。與誰相共?台灣公共媒體公共性的紮根法研究--以公共電視公眾近用節目為主。傳播社群與社會整合研討會,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火炎(1996)。多元主義與民主政治:被俘虜的政府與民眾。多元主義政治思想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凱方(1998)。我國有線電視「公益頻道」經營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樹華(1998)。哈伯瑪斯的「公共領域」與「市民社會」理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姜孝慈(1996)。有線電視頻道使用之研究--論我國「免費頻道」的政策與實際(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Eastman, Susan Tyler、Head, Sydney W.、Klein, Lewis(1985)。Broadcast/Cable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Belmont, CA:Wadsworth。  new window
2.李子儀(1993)。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臺北:月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予誠(1995)。線纜傳播:科技原理與經營管理。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宜蓁、林振春(1996)。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規劃與社區意識的提昇。臺北市: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uller, Linda K.(1994)。Community Televi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Westport, CT:Greenwood。  new window
6.Fuller, L. T.(1984)。Public Access Cable Television: A Case Study on Source, Content, Audience, Producers, and Rule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Microfilms University。  new window
7.劉幼琍(1994)。有線電視經營管理與頻道規劃策略。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非易(1995)。有線電視無限文化。臺北市:幼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錦華(19970000)。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錦華(2003)。傳播批判理論 : 從解構到主體。臺北:黎明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瑞祺(2001)。批判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McQuail, Denis(1992)。Media Performance: 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13.Young, Iris Marion(1990)。Justices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McQuail, Denis(1994)。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Sage。  new window
15.Habermas, J.(1989)。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Cambridge:Polity。  new window
16.鄭瑞城(19930000)。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澄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Johnson, F.(1991)。Exploring Historical Roots of Access。Community Television Review。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