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蔡秋桐小說的書寫策略
書刊名:興大中文學報
作者:石美玲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6
頁次:頁153-185
主題關鍵詞:蔡秋桐書寫策略臺灣話文草根語言母語傳承The writing-showed bottom consciousness out of the writerTaiwan native tongueThe redneck tongueThe mother tongue handed dow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21
  • 點閱點閱:83
期刊論文
1.松永正義、何世雄(20030300)。臺灣的日語文學及臺語文學。中外文學,31(10)=370,1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忠(20000600)。新興的悲哀--論蔡秋桐小說中的反殖民現代性思想。臺灣文學學報,1,239-2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貴芬(20030900)。尋找「臺灣性」:全球化時代鄉土想像的基進政治意義。中外文學,32(4)=376,45-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家煌(19990200)。保正伯的矛盾--論蔡秋桐及其小說。臺灣文藝,166/167,40-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淑容(2001)。一九三0年代鄉土文學.臺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祺正(1990)。三十年代台灣鄉土話文運動(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恆豪(1992)。放屎百姓的浮世繪--蔡秋桐集序。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泰瑞‧伊果頓、吳新發(1995)。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0)。北港地帶的代表人物--蔡秋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原(1991)。社會語言學論叢。湖南:湖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學良、瞿靄堂、黃布凡、羅美珍、王遠新(1997)。普通語言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中文(1998)。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Tsurumi, E. Patricia、林正芳(1999)。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宜蘭市: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良偉(1989)。走向標準化的臺灣話文。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武忠(1984)。臺灣作家印象記。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的研究。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賁(1996)。走向後現代與後殖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正惠、趙遐秋(2002)。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照(1998)。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石濤(1992)。文學來自土地。臺灣文學的困境。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淑容(2000)。論蔡秋桐及其新文學活動。第六屆府城文學獎得獎論文集。台南:台南市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毓文(1979)。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始略。日據下台灣新文學• 明集5--文獻資料選集。台北:明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偉(1991)。論雙語人的語言態度及其影響。語言•社會•文化。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秀政(1995)。評介鶴見著《日據下的臺灣殖民教育》。臺灣史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咸浩(2000)。方言的文學角色。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貴芬(2007)。「發現臺灣」--建構臺灣後殖民論述。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