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生命教育的儒學關懷--以張載生死觀為中心
書刊名:揭諦
作者:陳政揚
作者(外文):Chen, Cheng-ya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0
頁次:頁1-37
主題關鍵詞:變化氣質理學聖人生死觀Transforming one's physical natureNeo confucianismSheng-renA saintSheng-si-guanThe view of life and deat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64
  • 點閱點閱:68
本文旨在透過張載生死觀探討生命教育的兩項重要課題:對「死之必然的認識」與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基於此,本文將由以下四個步驟展開討論:其一,本文將說明張載是如何通過氣化論闡述生死現象之必然,此即本文之第二節:「氣論與生死現象」。其二,本文將指出張載如何將他對死亡的態度收攝為「死之事只生是也,更無別理」,此即本文的第三節:「張載對死亡的態度」。其三,本文將透過張載的「四為」之說闡述他對生命意義之主張,此即本文第四節:「張載對生命意義之探尋」。其四,本文將指出張載如何通過「變化氣質」說明「成德之教」之可能性,此即本文第五節:「變化氣質與生命教育」。
期刊論文
1.張振成(20010300)。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39,49-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淑美(20020500)。「生死教育」就是善生善終的「生命教育」。輔導通訊,69,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黎建球(20011200)。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26,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立言(20040900)。生命教育在臺灣之發展概況。哲學與文化,31(9)=364,2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效智(20021200)。生命教育之推動困境與內涵建構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283-3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淑美(2001)。國中生的生命教育─從死亡觀念與態度論國中階段生死教育之實施。教育資料集刊,26,355-3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思伶(2001)。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做法。臺灣地區國中生生死教育教學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198-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載。正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宗羲、全祖望。宋元學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象。莊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振青(1986)。宋明理學。台北:千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東美、馮滬祥(1980)。中國人的人生觀。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柏園(1991)。中庸形上思想。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友蘭(1993)。中國哲學史‧原儒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載(1976)。張子全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丁為祥(2000)。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建民(19890000)。張載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仁厚(1994)。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載(1979)。張載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俊民(19900000)。張載哲學與關學學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鐘鑒、胡孚琛、王葆玹(1991)。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山東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來(2003)。宋明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牟宗三(1994)。名家與荀子。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程頤、程顥、王孝魚(1981)。二程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曾志朗(19990103)。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子語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老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張載。經學理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抱朴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近思錄拾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元)托克托。宋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