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中小學教師甄選與任用制度之研究
書刊名: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作者:舒緒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u, Hsu-wei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5
頁次:頁1-37
主題關鍵詞:教師教育人事教育行政教育政策師範教育TeacherEducational personne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Educational policyTeacher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
  • 點閱點閱:102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中小學教師甄選與任用制度。其目的在於:1.了解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甄選與任用制度的沿革。2.探討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甄選與任用制度的現況。3.了解相關人員對台灣地區現行中小學教師甄選與任用制度的看法。5.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建構本土化的甄選與任用機制。為達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兼採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法,首先探討相關文獻,了解我國中小學教師甄選與任用制度之沿革,並分析「教師法」公布前、後之中小學教師之甄選與任用情形。 其次為了解相關人員對我國中小學教師甄選與任用制度的看法,研究者以自編之「中小學教師甄選與任用制度意見調查表」,針對高中(職)、國中、國小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並根據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之資料,提出如下之結論:1.我國中小學教師任用制度由分歧而統一。2.我國中小學教師的甄選制度由各行其事而標準化。3.教師甄試以聯招的方式較受到青睞。4.教師甄試工作無法單打獨鬥。5.教師甄選不應一試定終身,並有備取人選。6.教師甄試規準重視個人專長能力與實際表現。7.各校自辦教師甄試問題不少,公平性最受到質疑。8.教師甄試加考地方文史的政策受到質疑。9教師甄試性質被定位為任用考。10.學校教評會選才的功能到肯定,但汰劣的功能未能完全發揮。11.學校教評會的運作日益圓融,並對學校發展有正面的意義。12.學校教評會的運作尚能維持獨立性,而教師委員之比例應佔半數以上。13.聘任制的任用方式較受到支持。最後根據結論提出如下之建議:1.修改法令,教評會委員應增加校外委員人數,發揮外部監督的功能。2.修訂相關法令,賦予教育部舉辦教師甄試聯招的法源。3.設立教師甄選中心,協助教師甄選作業。4.教師甄試宜採二階段考試,並有備取制度的規劃。5.各縣市教師甄試不宜加考地方文史。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chool teacher recruitment system in Taiwan.There are four purposes of the study.First,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eacher recruitment in Taiwan.Second,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eacher recruitment in Taiwan.Third,To investigate opinions about teacher recruitment system in Taiwan.Finally,To make suggestions which based on research results to construct localized teacher recruitment system.In order to achieve these purposes mentioned above,the researcher adopte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obtain data which are usefu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the researcher makes thirteen conclusions and five suggestios which based on research conclusions.
學位論文
1.舒緒緯(1998)。師資培育法制訂過程及其內涵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舒緒緯(2003)。我國小學教師任用現況與問題之探討。高雄:復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省教育廳(1986)。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教育行政篇。臺中:台灣省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台灣省教育廳(1992)。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志。台中:台灣省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教育學會(1983)。師範教育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urlong, J.、Barton, L.、Miles, S.、Whiting, C.、Whitty, G.(2000)。Teac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Reforming Professionalism?。Ope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臺灣省教育廳(1987)。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師範教育篇。臺中:台灣省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省教育廳(1951)。教育法令輯要。臺北: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保進(1996)。統計套裝程式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松岡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園會(2001)。臺灣師範教育史。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清山(1995)。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司琦(1981)。中國國民教育發展史。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國史館教育志編纂委員會(1990)。中華民國史教育志(初稿)。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邢泰釗(1999)。教師法律手冊。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鐵雄、李坤崇(1996)。教師法公布後教師聘任與進修制度之省思--從訪問臺南師院輔導區談起。師資培育制度的新課題。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