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另眼相看--當代臺灣小說的鬼/地方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作者:范銘如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Fan, Ming-ju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
頁次:頁115-130
主題關鍵詞:李昂空間王家祥地方書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3) 專書(2) 專書論文(3)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1
  • 點閱點閱:335
在中文小說的創作史上,鬼故事一直是備受寵愛的題材。從二千年前的六朝志怪以迄當代的台灣小說,鬼,不僅出沒於各個朝代、不同的敘述形式裏,它在敘事文學裏的功能亦變化萬端。鬼既可以用來進行道德性與宗教性的勸世教誨,也可以凸顯社會結構和文化習俗上的弊端。它使人們在文字虛構的世界裏投射他們在現實人生中不能滿足的慾望,更允許作者逸出正規的理性邏輯或敘述美學,探尋另類的書寫可能。尤有甚者,每一個鬼皆是一個「故人」的生活終結,見證過去歷史的部分階段。因此,擴大象徵意義來說,鬼更是歷史的化身,在小說世界裏不斷召喚起個人或集體的歷史記憶。 雖然當下已邁入全力追求科技化與資訊化的 21 世紀裏,但是我們還是驚訝於鬼故事在台灣當代文學裏大量出現的潮流。這些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不受嚴肅文學青睞的鬼小說,近年來密集湧現,再度成為作家們喻世或講古的題材,實在是值得密切觀察的現象。本文的重點不在於探究形成此一潮流的因素,而是研究鬼的最新用途。我想指出,鬼小說在當代台灣文學作家筆下正逐漸發展成一種新型態的地方書寫。鬼,從時間性的產物衍伸成為空間性的象徵,見證這塊土地曾被記載或塗抹的變遷。本文將從王家祥以及李昂的文本為例,為當代台灣小說裏性別、歷史與地域關係提供初步的看法,並探討此一書寫策略的文化社會意涵。
期刊論文
1.余國藩、范國生(19880900)。「安息罷,安息罷,受擾的靈!」:中國傳統小說裏的鬼。中外文學,17(4)=196,4-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家祥(1996)。小矮人之謎。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家祥(2002)。魔神仔。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erger, John、戴行鉞(1993)。藝術觀賞之道。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erteau, Michel de, Luce Giard, and Pierre Mayol(1998)。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Volume 2: Living and Cooking。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Volume 2: Living and Cooking。London, UK/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5.王家祥(1996)。山與海。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德威(2004)。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昂(2004)。看得見的鬼。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小江(1995)。中國死亡文化大觀。南昌:百花洲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efebvre, Henri、Nicholson-Smith, Donald(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Wiley-Blackwell。  new window
11.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3)。文化地理學。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Ryden, Kent C.(1993)。Mapping the invisible landscape: folklore, writing, and the sense of place。Mapping the invisible landscape: folklore, writing, and the sense of place。Iowa。  new window
13.施淑(1997)。論施叔青早期小說的禁錮與顛覆意識。兩岸文學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家祥(2003)。金福樓夜話。金福樓夜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arthes, Roland(1991)。艾菲爾鐵塔。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家祥(2004)。看見高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