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
書刊名:國史館學術集刊
作者:侯坤宏
作者(外文):Hou, Kun-hung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2
頁次:頁139-203
主題關鍵詞: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臺獨匪諜Postwar TaiwanThe white terrorTaiwan independenceBandit sp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3) 博士論文(8) 專書(3)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0
  • 點閱點閱:2082
期刊論文
1.張永安(1988)。龔德柏先生辦報生涯。湘西文史資料,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士朋(2000)。兩次莫名其妙的冤獄。歷史月刊,145,6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玉法(2002)。我對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一些回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33,53-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喻蓉蓉(19980400)。國共鬥爭下犧牲的臺籍軍人--李友邦。歷史月刊,123,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瑞明(19991200)。目的與手段之別--試論黃春明與陳映真。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25,321-3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育嘉(20050600)。五○年代白色恐怖政治案件審判結果之研究--就已知二百二十個案件的分析。臺灣文獻,56(2),305-3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侯坤宏(2004)。戰後臺灣佛教與政治關係之研究。第七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敖(2001)。上山、上山、愛。台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昭仁、謝立言(1996)。噤聲五十年:臺灣人民口述歷史。臺北:海洋國家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世男、洪明燦(2000)。台灣老兵三國誌。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映真(2004)。父親。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旗化(2002)。臺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高雄:第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炎憲、陳鳳華(2000)。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臺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立人將軍永思錄編輯委員會(1992)。中國軍魂--孫立人將軍永思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炎憲、許明薰、楊雅慧、陳鳳華(2002)。風中的哭泣--五O年代新竹政治案件。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美智(2005)。暗夜迷蹤:宜蘭地區五〇年代白色恐怖訪談紀錄。宜蘭:宜蘭縣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藍博洲(2004)。紅色客家庄:大河底的政治風暴。臺北:INK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紹英(2005)。一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手記。臺北:玉山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歡(1989)。烈火的青春:五〇年代白色恐怖證言。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昭陽、吳君瑩、林忠勝(1994)。朱昭陽回憶錄。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經泰(1991)。白色檔案:一段被刻意遺忘的恐怖紀實。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克里希那穆提(2004)。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臺北:方智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克里希那穆提、羅若蘋(2002)。論衝突。臺北:方智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光斗(1999)。從夾縫中走過--我的回憶錄。臺北:宏輸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樹枝(1999)。良心犯的血淚史。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慧玲、林世煜(2003)。白色封印。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觀漢(1986)。夢回綠島。臺北:駿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淵濤(2000)。替李登輝卸妝。臺北:方言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涂叔君(2001)。南瀛二二八誌。臺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守真、臧紫騏(2002)。葉石濤先生訪問紀錄。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逖(1994)。孫立人傳--百戰軍魂。臺北:懋聯文化基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若曦(1989)。歸去來。臺北:探索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菊(1993)。黑牢嫁粧。臺北: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儀深、王景玲(2004)。郭廷以先生門生故舊憶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秀華(2001)。人間煉獄四月天。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秀華(1996)。武漢大旅社。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華昌、蔡焜霖(2004)。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雅玲、張建隆、張建隆。陳鼓應先生口述歷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葉嘉瑩(2000)。我的詩詞道路。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雨虹(1999)。禪門內外。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應大偉(1995)。臺灣人檔案之一:浮沈半世的影像與回憶。臺北:創意力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謝聰敏(1991)。談景美軍法看守所。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鍾謙順(1985)。煉獄餘生錄--坐獄二十七年回憶錄。臺北:自由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藍博洲、李逸洋(1998)。五〇年代白色恐怖:臺北地區案件調查與研究。臺北:臺北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渡(2005)。還原二二八。臺北:巴扎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曉寒(2000)。白色恐怖下的新聞工作者--兼談人生的甘苦。臺北:健行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石光生(1998)。皮影戲藝師許福能生命史。岡山: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松林(1993)。蔣介石的臺灣時代。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敖、陳境圳(1997)。你不知道的二二八。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敷(1998)。李敖快意恩仇錄。台北:商業周刊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樹枝。出土政治冤案:臺灣1947-1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林樹枝(1997)。白色恐怖X檔案。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高明輝、范立達(1995)。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臺北:商周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國防部情報局(1962)。國防部情報局史要彙編。臺北:國防部情報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娟(1993)。政治與文學之間。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楊清海(1999)。調查局的真面目。臺北:另眼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葉石濤(1992)。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印順(199407)。平凡的一生。臺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彭瑞金(199901)。葉石濤評傳。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葉石濤(1999)。追憶文學歲月。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黃紀男、黃玲珠(1991)。《老牌臺獨》:黃紀男泣血夢迴錄。臺北:獨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敏勇(200009)。台灣詩閱讀:探觸五十位台灣詩人的心。台北市:玉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橫地剛、陸平舟、梅丁衍(2002)。南天之虹--把二二八事件刻在版畫上的人。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戴國輝、王作榮、夏珍(2001)。愛憎李登輝:戴國輝與王作榮對話錄。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藍博洲(1993)。白色恐怖。臺北市:揚智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楊有釗(1984)。龔德柏先生評傳。臺北:世界和平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釋聖嚴(1993)。聖嚴法師學思歷程。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藍博洲(1997)。高雄縣二二八暨五〇年代白色恐怖民眾史。高雄鳳山:高雄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魏廷朝(1997)。臺灣人權報告書:1949-1996。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戴獨行(1998)。白色角落。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許紀霖(1999)。另一種啟蒙。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薛月順(2005)。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台灣。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李鴻禧(1999)。李鴻禧憲法教室。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炎憲、高淑媛(19980000)。鹿窟事件調查研究。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葉石濤(1999)。從府城到舊城--葉石濤回憶錄。臺北:翰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倪子修(2001)。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符芝瑛(1995)。傳燈:星雲大師傳。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黃惠禎(19940000)。楊逵及其作品研究。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姜天陸(2002)。南瀛白色恐怖誌。臺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施明雄(1998)。白色恐怖黑暗時代:臺灣人受難史。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崔小萍(1989)。崔小萍獄中記。臺北:耕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崔小萍(2001)。天鵝悲歌:資深廣播人崔小萍的天堂與煉獄。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培五、高惠宇、劉台平(2000)。十字架上的校長--張敏之夫人回憶錄。臺北:文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林書揚(19920000)。從二二八到五〇年代白色恐怖。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張光直(1998)。蕃薯人的故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藍博洲(2001)。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藍博洲(2001)。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六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余陳月瑛(1996)。余陳月瑛回憶錄。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彭瑞金(2005)。臺灣文學50家。台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湯晏(2001)。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朱浤源(2000)。孫立人言論選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陳英泰(20050000)。回憶:見證白色恐怖。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谷正文、許俊榮、黃志明、公小穎(1995)。白色恐怖秘密檔案。獨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李敖、國家安全局(1991)。安全局機密文件--歷年辦理匪案彙編。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藍博洲(2001)。藍博洲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師院部分)。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柏楊、周碧瑟、李佳穎(1996)。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70913)。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簽(134-3-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50923)。國防部軍法局致總統府第二局函(503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家安全局檔案(29876、29878、29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國禎。澎湖「兵運案」株連一百餘人,http://home.kimo.com.tw/snews1.tw, 2005/1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人權促進會。「回復名譽」和「補償」當然不夠!「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平反記者會,http://www.tahr.org.tw/site/active, 2005/0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廷亮案--孫立人引咎辭職(J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成立(J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71230)。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松南分局呈臺北市政府警察局(143-3-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550414)。鐵路警察局呈警務處(路警調字第1401號)(474-2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超群(20041210)。人權團體:歷史傷痕不應成政治工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申惠豐。白色恐怖下的文化鬥士--柯旗化,http://www4.cca.gov.tw, 2005/1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慶文(20021111)。海軍白色恐怖找到當年關鍵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筱峰(2008)。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類型,http://www.jimlee.idv.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邱國禎。台大教授殷海光被迫害事件,http://home.kimo.com.tw/snews1.tw, 2005/1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邱國禎。在黑暗時代遭迫害的新聞記者,http://home.kimo.com.tw, 2005/1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邱國禎。澡堂擦背師傅也是匪諜,http://home.kimo.com.tw/snews1.tw, 2005/1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邱國禎。擠牙膏擠出鐵路局地下組織,http://www.wsfamily.idv.tw, 2005/1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邱國禎。龔柏被蔣介石父子祕密軟禁,http://home.kimo.com.tw/snews1.tw, 2005/1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段建安。第一個被槍斃的陸軍副總司令段澐,http://www.e-e.idv.tw, 2005/1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慶餘。白色恐怖是蔣經國的遺產,http://home.kimo.com.tw, 2005/1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馬英九。人權只有一個標準--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的歷史脈絡,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5/1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元彥(19990201)。電影導演萬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文芬(19990707)。柏楊探視白色恐怖時期「獄友」、精神錯亂三十餘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錦嵐(20050125)。三遭白色恐怖陳少廷爭訟兩勝一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逯耀東(20040511)。吸煙室懷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伶雯。白色恐怖第一大案遺族張彤奮鬥有成重返臺灣,http://tw.news.yahoo.com, 2005/1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佩修。簡明仁花三十年找回消失的父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 2005/1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龔德柏(2002)。蔣介石黑獄親歷記。白色恐怖述奇。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博洲(2001)。尋找劇作家簡國賢。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榮舉(2001)。論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懷玉、曹如君(1999)。高明柏先生訪問紀錄。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大風(1989)。臺灣政權研析。新官場現形記。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曉波(1998)。臺灣知識分子的精神堡壘--記成舍我先生與世新。成舍我先生紀念文叢--百歲誕辰專輯。臺北:世新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宗三。徐復觀先生的學術思想。時代與感受續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達(1991)。他們為什麼「吞吞吐吐」。談景美軍法看守所。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士朋(1995)。懷念永遠的導師--郭量宇院士。走過憂患的歲月:近史所的故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世傑(1988)。試揭開沈之岳之「謎」。調查局研究。臺北:小書書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敖(1999)。梁實秋偷打字機。啟發你的小故事。臺北:商業周刊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敖(1999)。臺灣的假共產黨。啟發你的小故事。臺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敖(1999)。從「繳耳朵到繳匪諜」。啟發你的小故事。臺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筱峰(1998)。「白色恐怖」應與「二二八」一併處理。解讀二二八。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固猷(1988)。一雙馬靴。孫案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柏楊(2003)。權力癡呆症候群。權力的滋味。臺北:先覺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唐蕙韻(1999)。思想是一切形式的主體:小說家陳映真的閱讀歷程。閱讀之旅。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殷海光(1990)。「反共」不是黑暗政治的護符!。政治與社會。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殷海光(1990)。我憶孟真先生。雜憶與隨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殷海光(1990)。學術教育應獨立於政治。政治與社會。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朋園(1995)。回想量宇師。走過憂患的歲月:近史所的故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炎憲(2005)。恐怖年代的歷史見證。回憶:見證白色恐怖。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左弧(1989)。略談蔣經國。論定蔣經國。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志龍(2001)。補償基金會案件審查之實質與程序。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國楨(1988)。虎將投閒種花.落寞愁添白髮--訪孫立人姪兒孫克剛遺孀談將軍往事。孫立人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繼盛(2001)。司法倫理與政治審判--戒嚴時期不當叛亂及匪諜審判之另一省思。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彭瑞金(1992)。出入人間煉火--葉石濤集序。葉石濤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曾祥鐸(1998)。深深懷念成舍我老校長。成舍我先生紀念文叢--百歲誕辰專輯。臺北:世新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娟(1994)。政治與文學之間--論施明正《島上愛與死》。施明正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富三、李翠萍、黃照明(2001)。黃紀男先生訪談記錄。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檔案與口述歷史。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翠(2001)。楊建先生訪談紀錄。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檔案與口述歷史。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葉石濤(1990)。論陳映真的三個短篇。走向臺灣文學。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葉石濤(1990)。論陳映真小說的三個階段。走向臺灣文學。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廖中山(1999)。少年臺灣與臺灣少年。少年政治犯非常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再復(2000)。論受難情結。共悟人間:父女兩地書。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藍博洲(2001)。放逐詩人雷石榆。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敖(2002)。新腹非罪--不喊「蔣總統萬歲」的代價。白色恐怖述奇。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殷海光(1990)。我被迫離開臺灣大學的經過。雜憶與隨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靈根。令人終身難忘的南亭老法師。華嚴蓮社第二代住持南亭和尚紀念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