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儒家孝悌原則與康德普遍法則之衝突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吳肇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u, Chao-Chia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
頁次:頁59-83
主題關鍵詞:孝悌倫理親親康德自由普遍法則道德法則親疏等級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74
  • 點閱點閱:90
康德道德哲學重理甚於重情,對「法則」之尊崇為其主要特徵。其實踐法則以「普遍性」為首出之義,要求決意原則排除經驗材質的關注,由之達致一切存有皆相和諧之境。此種理論型態不以「存在」為關心點,和儒家重視「存在本身」的態度有相當的差異。儒家道德以情感活動為主體,講究人我之感通。由於感通必須在「氣」中發動,其表現不免受到氣的限定,因此道德實踐就有了遠近親疏的分別;因此根源於「孝悌」的儒家 道德觀,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於材質的。如此的道德原則,顯然與康德主張大有逕庭,但儒家正是在這「親親之等」的考慮中顯出其思想的圓熟。這道德觀的圓熟,讓實踐在氣化的世界裡不致強人所難,在提高道德的實踐性上起著巨大的作用。有見於此,本文以康德道德理論作為參照系,期望藉此對顯出儒家倫理思想的特色和優勝處,同時也為康德理論運用在儒家思想的解釋上,作出一些商榷與釐清。
圖書
1.康德。實踐理性批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伊曼努埃‧康德、李明輝(2003)。道德形上學之基礎。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ant, Immanuel、牟宗三(2000)。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1997)。論語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1998)。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1997)。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宗三(1999)。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兼愛。墨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滕文公。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