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林獻堂的土地經營與業佃關係研究
書刊名:止善
作者:王振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Jivn-shin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4
頁次:頁49-70
主題關鍵詞:林獻堂業佃關係地主Lin Hsien-tangTenancy relationshipLandlor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57
  • 點閱點閱:91
土地是各種生物賴以生存之根本,當土地私有化之後就涉及複雜經濟因素之介入。林獻堂是臺灣日治時期的大地主,其推動臺灣民族運動、社會救濟與文化啓蒙等所有經費,絕大多數來自於佃租。獻堂的田產經營保守穩健,常以儒紳的角色處理業佃關係,體恤佃農的勞苦,不輕易起佃換耕,遇災減租,關心米價並訴諸抗議行動。在1920年代以後臺灣農民運動崛起,獻堂以開明作風,組織坑口農事自治村,建立傳統與現代作風融合的業佃關係,以德行為中心思想的經濟活動經營,在平衡個人財富與佃農生活的人文思考領域上,實踐個人入世的社會服務觀與生命價值。
Land is for the fundamental survival of all biological, after land privatization, it had involved the complicated economic factors. During the period of Taiwan was colonized by Japan government. Lin promoted Taiwan's nationalist movement, social relief and cultural enlargement, all these funds, mostly from Lin's tenancy business. He has the role of Confucian gentleman, to handle his land property, to compassion at sharecroppers working class, and not to stop the opportunity of tenant for cultivation, when meet disaster to reduce rent, and access to concern the rice price with participating the related protest actions. After 1920s' the Taiwanese agrarian movement started extremely, Lin organized the Ken-Ko autonomy village to establish tradition and modern sense of tenancy relationship, he took moral character as center to manage his economic activities, as that, to balance personal wealth and tenant live finally to practice personal view into social service and fulfilled his life value.
期刊論文
1.Meskill, Johanna M.、溫振華(19791200)。霧峰林家--一個臺灣士紳家族的興起。臺灣風物,29(4),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瑞華(20031200)。柯志明, 《米糖相剋 : 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灣社會學刊,31,243-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兆勇、柯志明(20051200)。米糖相剋:耕地的爭奪或利益的衝突。臺灣社會學刊,35,23-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農委會(1948)。臺灣糧食統計要覽。臺灣糧食統計要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淑貞(2007)。日治時代臺灣佃耕地租期長短之訂定。臺灣史研究,14(1),139-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富三(1992)。從霧峰林家的財富擴張看清代臺灣的紳權性格。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世慶(1991)。霧峰林家之歷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聰敏(2003)。臺灣經濟史的傳承與創新:以經濟成長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紹恆。兩次世界大戰間臺灣稻作業佃關係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永彬(1996)。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怡敏(2001)。日治時代臺灣地主資本累積之研究--以霧峰林澄堂系為個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烏廷玉(1992)。中國租佃關係通史。中國租佃關係通史。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茂明(2004)。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1368-1911)。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富三、翁佳音(1999)。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猶龍(1935)。坑口農事自治村事業概況。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冬亮(2003)。社會變遷中的村級土地制度。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岡(2005)。中國傳統農村的地權分配。臺北市:聯經出版社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英彥(1991)。土地經濟學通論。台北:文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1987)。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川野重任、林英彥(1969)。日據時期臺灣米穀經濟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先明(1997)。近代紳士--一個封建階層的歷史命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仲禮、費成康、王寅通(2001)。中國紳士的收人--《中國紳士》續篇。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志明(1998)。儒學的現世性與宗教性。嘉義:南華管理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秋坤(199412)。清代台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 1700-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榮鐘、藍博洲(20000000)。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矢內原忠雄、林明德(2004)。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富三(1987)。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富三(2004)。林獻堂傳。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安梧(1995)。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Scott, James C.、程立顯、劉建(2001)。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柯志明(2006)。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仲禮、李榮昌(1991)。中國紳士--關於其在19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滿紅(19780000)。茶、糖、樟腦業與晚清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簡炯仁(1997)。臺灣共產主義運動史。臺灣共產主義運動史。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1974)。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年譜.遺著.追思錄)。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年譜.遺著.追思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Barlowe, R.(1958)。Land Resource Economics: The Economics of Real Estate。Land Resource Economics: The Economics of Real Estate。N. J.。  new window
26.朱國宏(1966)。人地關係論-中國人口與土地關係問題的系統研究。人地關係論-中國人口與土地關係問題的系統研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漢裕(1974)。臺灣米糧比價之研究。張漢裕博士文集(一)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蕭錚(1984)。中華地政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永成(1997)。中國租佃制度史。中國租佃制度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馬克思‧恩格斯(197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費孝通(1992)。費孝通學術論著自選集。費孝通學術論著自選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高王凌(2005)。租佃關係新論-地主、農民、地租。租佃關係新論-地主、農民、地租。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許雪姬(1998)。林垂凱先生訪問紀錄。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豐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清)張英。恒產瑣言。篤素堂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上野幸佐(1927)。臺灣米穀事情。臺灣米穀事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葉榮鐘(2002)。葉榮鐘全集(7)。葉榮鐘全集(7)。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5)。台湾における小作慣行,其の三(臺中州管內)。台湾における小作慣行,其の三(臺中州管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翁之鏞(1961)。中國經濟問題探源。中國經濟問題探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趙岡(2005)。永佃制研究。永佃制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蕭榮福(1985)。臺灣水稻病蟲害發生預測。臺灣水稻病蟲害發生預測。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余英時(1984)。土與中國文化。土與中國文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素芬(2003)。日治時期水利組織與地域社會的演變─豐原和霧峰的比較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70)。清史列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37)。耕地賃貸經濟調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3)。臺灣人口動態統計記述報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欣義(1987)。儒家思想對於經濟發展能夠貢獻什麼?。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獻堂(1992)。灌園詩集。灌園詩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