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殖民現代性主體的生成與破滅:再論〈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書刊名:文化研究
作者:黃琪椿
作者(外文):Huang, Chi-chu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8
頁次:頁107-140
主題關鍵詞:日殖時期殖民現代性自我Japanese colonial periodModernitySubje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6
  • 點閱點閱:358
期刊論文
1.張我軍(1925)。至上最高道德--戀愛。台灣民報,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地ゆき子、姚紅(20140600)。近代譯詞「戀愛」的成立及其意義的普及。東亞觀念史集刊,6,255-3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松本和也(2011)。昭和一○年前後における新人『作品』:石川淳を手がかりに。人文科学論集. 文化コミュニヶーツョン学科編,45,89-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松本昌子(1982)。日本におけるドストエフスキー受容と「研究」。日本の神學,21,126-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杏庭(1935)。無限否定と創作性--ベルグリン、ハイデッガ、シエストフ。臺灣文藝,2(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追風(1922)。彼女は何處へ?惱める若き姉妹へ。臺灣,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崑樹(1925)。根本的婚姻革新論。臺灣青年,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川崎浹(1993)。日本におけるレフ.シェストフ。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紀要. 文学.芸術学編,39,55-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淑(2001)。龍瑛宗文學思想初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63-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山田敬三(1994)。悲哀的浪漫主義者--論日據時期的龍瑛宗。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臺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清華大學中文系主辦 (會議日期: 1994/11/2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琪椿(2019)。史芬克斯如何成而為人?--戴國煇與龍瑛宗關於殖民地現代性主體的思考。2019年會文化研究第二十屆年會暨國際研討會--其餘的興起,文化研究學會、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19/3/0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溫若含(2010)。從意識啟蒙到創作轉折:日治時期新文學小說中的「戀愛」敘事研究(1920-1937)(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婉萍(2013)。殖民地臺灣的戀愛論傳入與接受--以《臺灣民報》和新文學為中心(1920-1937)(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琪椿(2017)。龍瑛宗接受史與台灣文學研究問題(博士論文)。淡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att, Ian、高原、董紅鈞(1992)。小說的興起。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梅(2015)。推敲「自我」:小說在18世紀的英國。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ramsci, Antonio、曹雷雨(2000)。獄中札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榮鐘(20000000)。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臺中:晨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會、李民(1992)。近代日本思想史。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內田義彥(1968)。日本資本主義の思想像。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竹內洋(2004)。教養主義の沒落。東京:中央公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敏逸(20070000)。社會整體性觀念與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發生和形成。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矢內原忠雄、周憲文(1987)。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柄谷行人、趙京華(2003)。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奧野健男(1999)。日本文学史:近代から現代へ。東京:中央公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和泉司(2012)。日本統治期臺灣と帝國の〈文壇〉--〈文學懸賞〉がつくる〈日本語文学〉。東京:ひつじ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平岡敏夫、東鄉克美(1987)。日本近代文學史概説 近代編。東京:有精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派翠西亞.鶴見、林正芳(1999)。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龍瑛宗(2006)。我的第一篇小說,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巫永福,李鴛英(1990)。首與體,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鬧,魏廷朝(1990)。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龍瑛宗,張良澤(1994)。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龍瑛宗,葉笛(2006)。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壽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龍瑛宗(2006)。怎麼樣也看不懂,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秦伸彌(19370406)。文藝月評『パパエヤのある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龍瑛宗,陳千武(2006)。宵月,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正惠(2002)。龍瑛宗小說中的小知識分子形象。殖民地的傷痕--臺灣文學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成純(1991)。龍瑛宗研究。龍瑛宗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K生、涂翠花(2006)。《臺灣文藝》創刊號讀後感。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 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壽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三輪健太郎、王惠珍(2006)。《改造》第九屆有獎徵文發表及其得獎作品。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 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土曜人、吳豪人(2006)。「普賢」、「地中海」以及「植有木瓜樹的小鎮」。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 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光明靜夫、林郁芯(2006)。就勢力抬頭的純文學的幻象而論。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 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壽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耀輝(1991)。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重挫--張文環和龍瑛宗的小說創作。臺灣文學史。福州:海峽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石濤(1981)。臺灣的鄉土文學。臺灣鄉土作家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淑(2012)。感覺世界--三○年代臺灣另類小說。文學星圖。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根博義(1990)。戰前.戰中の文學--昭和8年から敗戰まで。昭和文學史全集別卷。東京:小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天留、林曙光(2006)。有關臺灣文學的備忘錄。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 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逵、涂翠花(2006)。臺灣文壇近況。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 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壽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三木清(1971)。不安の思想とその超克。現代日本文學論爭史。東京:未來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