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代臺灣地主資本累積之研究─以霧峰林澄堂系為個案
作者:張怡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I-Min , Chang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地政學系
指導教授:林英彥
黃紹恆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林澄堂地主資本業佃會租佃改善事業租佃關係租佃事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2) 專書(4)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9
本文以自清代以降全台規模最大的地主資本之一的霧峰林家頂厝林澄堂系為個案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其資產構成中以附著於土地的租佃事業為主,金融機構存款與股票買賣為輔。首先,就租佃事業而言,由於租佃規模的龐大,在管理上藉助介於地主與佃農之間的中間層─佃頭,成為該地主集聚佃租的一股穩定力量;就實收佃租穩定性層面,則處於5%可控制(或可預期)的範圍之內。就佃耕地報酬率來看,亦能維持在高於年定期存款利率,且接近於屬於報酬率較高的各銀行股票報酬率之水準。另外,隨著臺灣總督府租佃改善事業之進行,租佃關係亦始終在租佃改善團體所能控制的範圍之內,而堪稱穩定。其次,就存款結構來看,很顯然地可以看出該地主6成以上的存款是存放於利率較低且風險亦較低的臺灣銀行,顯示出該地主應屬於風險趨避者。其三,在股票投資上,其所投資的彰化銀行、商工銀行等銀行,在當時為高度營業許可管制的產業,故有偏高的投資報酬率。因此,整體而言,藉由該個案之資產構成與理財方式,可以發現其作為地主,以高報酬率的租佃事業為資本累積基盤,將所累積資金多存款於風險較低的金融機構,同時輔以高報酬率的銀行股票為次要的投資管道。很顯然地,租佃事業的獲利率不低於存款利率之情況下,可以說至少至日本統治結束為止,促使該地主將資本由土地釋放出來轉化為產業資本的內在動力尚未明顯出現;與此同時,亦因該地主保守的投資性格,進而降低了其往產業資本轉化的可能性。
參考書目
一、檔案與史料
臺灣總督府〈官有地年期貸渡願許可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1867-10件號。
臺灣總督府〈官有地豫約賣拂處分報告(林澄堂)〉(《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6年,第89卷),第2566冊,b05件號。
臺灣總督府〈產業上ノ功勞者篤志者及名望アル者一覽〉(《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追加十二卷,1899年)。
臺灣總督府〈豫約賣渡地事業成功程度屆(林澄堂)〉(《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23/01,第29卷),第3579冊,第2件。
〈樟樹造林獎勵規則ニ依ル成功檢查立會ニ關スル件〉(昭和6年9月22日殖山第633號,殖產局長照會內務局長),〈樟樹造林獎勵規則ニ依ル成功檢查立會ニ關スル件〉(昭和6年10月9日內理第5097號,內務局長回答殖產局長)。
臺北州〈內地米小作料ニ關スル件〉(臺北州,內勸農第1202號,大正13年6月23日)。
臺北州〈小作慣行改善ニ關スル件〉(臺北州,內勸農第1458號,大正14年10月7日)。
二、林澄堂系私文書
(三二)「土地耕証」。
〈減租ニ關スル件〉1933年7月11日《土地ニ關スル書類綴》大安文書等。
「土地所有權保存登記申請書(田內豐)」((三七)-12)。
「土地所有權保存登記申請書」((三七)-20)」。
「土地無償讓與証書」((三七)-9)。
「土地賣買契約書」((三七)-14、15)。
「土地賣買契約解除証書」((三七)-13)。
「大正九年臺灣商工銀行」((八)-55 ,1920年)。
「大正十五年丙寅各庄佃人租谷手鏡」((十二)-80,1926年)。
「大正十年來往開?總簿(不全、前後破損的厲害)」((九)-61,1921年)。
「坑口農事自治村事業概況(附農事自治村規約書)」(大安產業株式會社,1935年1月)。
「林氏玉攀領收証」((三七)-8)。
「家屋賣渡証書」((三七)-6)。
「劉新梅買賣渡証登記濟証」((三七)-7)。
「賣渡証書」((三七)-21)。
『大正七年戊午來往及開支抄簿』(61,1918年)。
『大正九年庚寅來往及開支抄簿』(64,1920年)。
『大正十一年壬戌年來往開支總抄簿』(68,1922年)。
『大正十四年乙丑年收各庄佃人租谷及...』(70,1925年)。
『大正十四年乙丑來往開支抄簿』(69,1925年)。
『大正三年甲寅上下路佃人租谷收集抄簿』(58,1914年)。
『大正三年甲寅瞨耕名記帳』(59,1914年)。
『大正元年集收佃人總抄簿』(55,1912年)。
『明治四十二年已酉貓羅、棟東、藍興、彰化等處佃耕總簿』(38,1909年)。
『林澄堂昭和五年帳本』(77,1930年)。
『勝錦榮明治三十六年癸卯揀東、藍興佃耕總簿』(20,1903年)。
『勝錦榮明治三十六年癸卯貓羅佃耕總簿』(17,1903年)。
『勝錦榮昭和己巳總簿』(81,1929年)。
『勝錦榮昭和戊辰置總簿』(82,1928年)。
『勝錦榮堂丁未年頂路收租草清簿』(106,1907年)。
『勝錦榮堂大正九年庚申各庄佃耕帳』(65,1920年)。
『勝錦榮堂辛丑下路佃耕簿(檢領第五十四號証)』(94,1901年)。
『勝錦榮堂辛丑頂路佃耕簿』(93,1901年)。
『勝錦榮堂明治四十年丁未藍興佃耕總抄簿及棟東』(33,1907年)。
『勝錦榮堂昭和二年丁卯端月置佃耕總簿』(75,1927年)。
『錦榮公大正二年癸丑上下路佃耕總帳』(51,1903年)
大安產業株式會社『土地一覽表』1936年4月。
大安產業株式會社『株主名簿』1936年4月。
大安產業株式會社第1-31回營業報告書(1930-1945),每半年1回,其中缺13、15、28回。
業主為林澄堂之土地臺帳謄本(1903-1905年)。
三、口述歷史、報紙及地圖
〈小作地國有問題〉(《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2月18日,第三版)。
〈全島素封家及豪商〉(《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7月30日)。
〈嘉義郡下に於ける業佃事業の沿革拂はれたる努力の跡(一)∼(六)〉(《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5月17-22日)。
《臺灣民報》第302號,1930年3月1日。
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近代史研究所,許雪姬主編,2000年12月)。
洪敏麟等編《臺灣堡圖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年)。
張怡敏訪問、紀錄:〈虎尾雲林監獄典獄長陳紹意先生訪問記錄〉,2000年10月13日於虎尾雲林監獄。
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二)1908-191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許雪姬、洪秋芬編纂解說,2000年11月)。
許雪姬《藍敏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
許雪姬《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記錄》 頂厝篇及下厝篇(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四、專書及出版品
《民雄先賢列傳》(嘉義:民雄文教基金會,1999年)。
《臺灣土地慣行一斑 第三篇(明治三十八年)》。
《舊慣會經資報告》下卷(1905年)。
Meskill,Johanna M.A Chinese Pioneer Family─The Lins of Wu-feng,Taiwan,1729-1895.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9。
中村政則《近代日本地主制史研究─資本主義と地主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7年)。
尹章義《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清初閩南士族移民臺灣之一個案研究,1702-1893》(臺北縣:張士箱宗族移民發展史研纂委員會,1983年)。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7年)。
王世慶〈十九世紀中葉臺灣北部農村金融之研究─以興直堡銀主小租戶廣記為例〉(臺北:聯經出版社,收錄於《清代臺灣社會經濟》,1994年)。new window
各年度《農業年報》。
江丙坤,《臺灣地租改正の研究:日本領有初期土地調查事業の本質》(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4年)。中譯本《臺灣田賦改革事業之研究》(林英彥翻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 年)。
西田美昭《近代日本農民運動史研究》(東京大學出版會,1997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new window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1835-1895)》(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6年)。new window
李登輝《臺灣農工部門間之資本流通》(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6年)。new window
林玉茹《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new window
林忠勝《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臺北:前衛,1994年)。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晚清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8年)。new window
茂野信一、林朝卿《臺灣の小作問題》(吉村商會出版,1933年)136-146頁。
涂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5年)。new window
荻野敏雄《朝鮮、滿州、臺灣林業發達史論》(東京:林野弘濟會,1965年)。
許雪姬〈景山公祭祀公業〉(未刊搞)。
陳秋坤《清代臺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new window
賀田直治《臺灣林業史》。
黃富三《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臺北:自立晚報,1987年)。
新竹州《新竹州下ニ於ケル小作改善團體ノ行フ協調施設並ニ地主ノ行フ愛佃施設狀況》(新竹州,農政資料第11輯,1934年)。
葉榮鐘《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年譜‧遺著‧追思錄)》。
彰化銀行第34、40、41、45、50、51、55、60、63回營業報告書,出自【營業報告書集成】微捲,東京:雄松堂,1980-1998年
彰化廳《明治三十七年彰化廳勸業年報》(彰化廳,1907年)。
臺中州《小作事業並農事團體事業成績概況(昭和十三、十四年度)》(臺中州,1940年)25-34頁。
臺中州《興農倡和會設立經過並其事業報告》(臺中州,1930年6月)。
臺中州《興農倡和會ニ依ル農事紛爭調停事例》(臺中州,1932年3月)。
臺北州《小作改善事業概要》(臺北州,1936年)附錄19-37頁。
臺北州《農政資料(第三輯)》(臺北州,1932年10月)。
臺北州勸業課《臺北州の小作事情と其の改善施設概要》(臺北州勸業課,1937年)。
臺灣日日新報社《改訂增補 臺灣六法》(臺灣日日新報社,昭和9年),1999年2月,東京:綠蔭書房再印。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印,1946年)。
臺灣省建設廳《臺灣省民營工廠名冊》(臺灣省建設廳,1953年)。
臺灣商工銀行12-38回營業報告書,出自【營業報告書集成】微捲,東京:雄松堂,1980-1998年)
臺灣農友會《本島民事爭訟調停に於ける小作關係調停》(本島小作問題研究資料第八輯,臺灣農友會,1930年2月)。
臺灣農友會《本島ニ於ケル地主ノ愛佃施設狀況》(本島小作問題研究資料第九、十輯,臺灣農友會,1933年8月1934年2月)。
臺灣農友會《本島ニ於ケル農事實行小團體の概況》(臺灣農友會,1936年)。
臺灣農友會《新竹州中壢郡下業佃事業概況》(本島小作問題研究資料第一輯,臺灣農友會,1928年12月)。
臺灣農友會《新竹州中壢郡下業佃事業概況》(臺灣農友會,1928年)。
臺灣農友會《業佃事業に就ての實驗談》(本島小作問題研究資料第六輯,臺灣農友會,1929年)。
臺灣銀行《第一次臺灣金融事項參考書附錄》(臺灣銀行,1902年5月)。
臺灣銀行《第十五次臺灣金融事項參考書》(臺灣銀行,1920年)。
臺灣總督府《佐久間臺灣總督治績概要》(1915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1篇(1896年)。
臺灣總督府法務部《臺灣司法一覽》(臺灣總督府法務部,1943年4月)。
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產業資金需要見込額調》(臺灣總督府財務局,1926年8月)。
臺灣總督府財務局《臺灣の金融》(臺灣總督府財務局,1935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小作慣行改善概要》(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41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本島小作改善事業成績概要》(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41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事實行小團體ノ現況ト指導獎勵計畫》(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8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に於ける小作慣行 其の三 (臺中州管內)》(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5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ニ於ケル小作問題ニ關スル資料》(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0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日本領臺以後之治安狀況 中卷二》(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9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四)》(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北初版1942年,臺北南天二刷1995年)。
蔡東源《提琴有夢 李淑德 65回顧》(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謝國興《府城紳士 辛文炳和他的志業 1912-1999》(臺北:南天書局,2000年5月)。
鹽澤君夫、近藤哲生《經濟史入門》有斐閣,1979年。
五、期刊論文
〈小作制度改善講習會〉(《臺灣農事報》,1928年6月)475-476頁。
〈本島於農地價格及小作料趨勢就テ〉(臺灣銀行鑑定部,1942年8月)。
〈本島現下の農政上最も緊急施設を要する事項如何〉(《臺灣農事報》,1924年)57-66頁。
〈本島造林經營〉,《臺灣時報》,5(1910:09),57頁
〈全島勸業課長會議〉(《臺灣農事報》,1927年)598、608-609頁。
〈林野調查の結果に依る地元人民へ特別許可處分調〉《鈴木三郎關係文書》,R86。
〈新營郡業佃會事業經過〉(《臺灣農事報》,1924年)76-83頁。
〈農事小組合巡り(九)〉(《臺灣農事報》,1925年)90-94頁。
〈農組大甲支部第三回大會〉(《臺灣大眾時報週刊 創刊號─第十號》,大眾時報社)第八號,1928年6月25日)9-10頁。
《山林局設置ニ伴フ官制改正案》(山林課,1941年)。
《臺灣小作事情(豫報之一)》(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25年)。
Carlton and Perloff,Mod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0。
不著編者,《土地關係調查書 臺中彰化》。
今川淵〈本島內地種米の出現と其影響〉(《臺灣時報》1926年3月)14-15頁。
今川淵〈臺灣に於ける小作慣行の改善と業佃會〉(《臺灣時報》,1923年2月)15-30頁。
孔建中〈家族發展與地方派系的形成─以宜蘭陳家為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王益滔〈臺灣之租佃問題及其對策〉(《財政經濟月刊》2卷5期,1952年)33-47頁。new window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中譯),《日本帝國主義之臺灣》。
伊關書記調《臺灣ノ事業資本構成狀態ニ就テ》(臺灣銀行,1938年8月)。
向井潔〈臺灣小作制度論〉(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畢業論文,1942年)。
有安龍太郎〈臺灣に於ける小作慣行〉《臺灣の水利》7:2。
何鳳嬌〈日據時期臺灣的糖業經營與農民爭議〉(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李文良〈日治時期臺灣林野整理事業之研究─以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社團法人臺灣山林協會《民林例規》(社團法人臺灣山林協會,1934年2月)。
社團法人臺灣山林協會《民林例規》(社團法人臺灣山林協會,1934年2月)46、67頁。
柯志明〈農民與資本主義:日據時代臺灣的家庭小農與糖業資本〉(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6期,1988年),51-84頁。〈日據臺灣農村之商品化與小農經濟之形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8期,1989年),1-40頁。
茂野信一〈小作問題より展望する臺灣〉(臺灣經濟研究會,第三輯,1933年)45-46頁。
茂野信一〈本島農村政策と保甲制度の善用〉(《臺灣農事報》,1925年)292-307頁。
茂野信一〈業佃事業團體の機構と其の運用に就て(2)〉(《臺灣農事報》第266號,1929年)p238頁。
宮川次郎《臺灣の農民運動》(1927年)161頁。
張怡敏〈戰後臺灣民間資本累積之探討─以紅糖經營者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5期,1999年9月)。new window
張炎憲〈臺灣新竹鄭氏家族的發展〉(《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二)》,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6年)199-217頁。new window
莊英章、連瑞枝〈從帳簿資料看日據北臺灣鄉紳家族的社會經濟生活:北埔姜家為例〉《漢學研究》16卷2期,1998年12月)79-114頁。new window
莊英章、陳運棟〈清末臺灣北部中港溪流域的糖部經營與社會發展:頭份陳家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6期,1983年12月)59-110頁。
許雪姬〈日治時期霧峰林家產業經營初探〉(收錄於黃富三、翁佳音主編《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5月、316-322頁)。
許雪姬〈桃園縣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歷史研究〉(《桃園縣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修復研究》,桃園:中原大學歷史與理論研究所,1987年)1-22頁。
許雪姬〈臺灣家族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霧峰林家的研究為例〉(臺灣史研究暨史料整理成果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辦,1998年6月1日)。new window
許雪姬《龍井林家的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new window
陳秋坤〈清代臺灣歷史分期問題─兼論地主階層的變遷〉(未刊稿,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專題討論課程,1998年3月3日星期二上午)。
陳逢源〈臺灣ニ於ケル小作問題〉(《臺灣經濟年報》1941年)。
曾品滄〈清代汐止的拓墾與地主菁英的發展〉(《國史館館刊》復刊27期,1999年)49-71頁。
曾品滄〈臺灣舊式帳簿的蒐集與運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二十一)─臺灣史料的蒐集與運用討論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2000年)471-522頁。
湯熙勇〈員林永靖陳氏家族的渡臺與發展〉(《史聯雜誌》9期,1986年12月)100-106頁;〈彰化永靖邱氏宗族的遷臺與大宗祠的建立〉(《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高雄: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87年)67-78頁。new window
黃紹恆〈從對製糖業之投資看日俄戰爭前後臺灣人資本的動向〉(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3期,1996年7月,83-146頁)。new window
黃紹恆《日治時代臺灣人資本的蓄積過程》(國科會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87-2415-H-004-003),1999年1月。
黃朝進《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以鄭林兩家為中心》(臺北縣:國史館,1995年2月)。new window
溫振華〈臺北高姓--一個臺灣宗族組織的形成之研究〉(《臺灣風物》卷三,十四期四,1980年12月)35-53頁。new window
葉淑貞〈日治時代臺灣的租佃制度與農場的經營效率:戰後初期土地改革的省思之一〉(《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7卷4期,1997年)475-496頁。new window
葉淑貞〈日據時代臺灣佃租決定因素之分析(Ⅰ)(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84-2411-H-002-040,1997年)。
葉淑貞〈臺灣日治時代租佃制度的運行〉(《臺灣史研究》第2卷第2期,1995年)87-134頁。new window
鈴木進一郎〈本島の不良小作慣行に就て〉(《臺灣農事報》,1924年)692-712頁。
鈴木進一郎〈隔靴搔痒の感本島農政上の二問題〉(《臺灣農事報》,臺灣農友會,1924年7月)23-27頁。
鈴木進一郎《鄉土愛を基調とせる街庄農政と光ある農村の將來=發展の氣將に漲る本島一農村の印象記=》(《臺灣農事報》,1924年)197-198頁。
臺灣商工銀行第9、10回營業報告書
臺灣經濟研究會《臺灣株式年鑑》(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
臺灣銀行調查課,〈中部金融組合ノ沿革〉(《金融組合》,臺灣銀行調查課,1915年)。
臺灣銀行調查課《臺灣に於ける金融機關》(臺灣銀行調查課,1941年10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林業統計(昭和二年度)》。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臺灣埤圳統計 明治四十四年度》(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1916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臺灣度量衡調查書》(1899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耕地分配及經營調查書》(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第31、41,1934、1941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領臺二十年臺灣林業の沿革並成績概要》(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劉英漢〈臺灣小作問題に對する一考察(下)〉(《臺灣農會報》1939年9月,第1卷)24-30頁。
劉英漢〈臺灣小作問題に對する一考察(上)〉(《臺灣農會報》第1卷,1939年8月)56-57頁。
劉素芬〈十九世紀龍井林家的土地經營〉(《臺灣史研究》2卷2期,1995年12月)53-86頁。new window
劉素芬〈清代臺灣農田水利研究─政府介入的契機〉(「契約文書與社會生活」臺灣與華南社會(1600-1900)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3月19-20日)。
劉淑玲〈臺灣總督府的土地放領政策─以日籍退職官員事件為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蔡淵絜〈清代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1684-1895)〉(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蔡淵絜〈清代臺灣望族─新竹北郭園鄭家〉(第三屆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會議記錄)545-556頁。
蔡慧玉〈一九三0年代臺灣基層行政的空間結構分析─以「農事實行組合」為例〉(《臺灣史研究》第5卷第2期,1998年12月(2000年4月出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55-100頁)。new window
蔡慧玉〈日治時代臺灣保甲書記初探,1911-1945〉(《臺灣史研究》第1卷第2期,1994年12月)6-23頁,以及蔡慧玉《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中縣口述歷史第四輯,199年6月)9-20頁。new window
豐田藤一郎〈小作料の改定に就て〉(《臺灣農事報》,1925年)130-138頁。
豐田藤一郎〈地代及小作料に關する一見解〉(《臺灣農事報》,1924年)322-327頁。
顏尚文〈嘉義賴家《嘉城賴仁記家譜》的編撰與家族倫理〉之建構(《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二十一)─臺灣史料的蒐集與運用討論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2000年)559頁。
羅文國〈日本殖民政策與臺灣農民運動的形成(1895-1931)〉(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梶原通好〈本島の小作問題と地力問題〉(《臺灣農事報》,臺灣農友會,1926年)10-19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