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囚與逃--張愛玲《傳奇》的迴旋敘事學
書刊名:中國現代文學
作者:陳靜宜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ing-i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3
頁次:頁183-203
主題關鍵詞:張愛玲傳奇迴旋敘事Eileen ChangChuan-JiImprisonEscapeInvolution narrativ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5
  • 點閱點閱:108
期刊論文
1.高全之(19991000)。[張愛玲著]《金鎖記》的纏足與鴉片。當代,28=146,126-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芬伶(20060400)。移民女作家的困與逃--張愛玲〈浮花浪蕊〉與聶華苓《桑青與桃紅》的離散書寫與空間隱喻。臺灣文學研究學報,2,95-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美麗(1987)。以庸俗反當代。當代,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平路(1999)。傷逝的周期─張愛玲作品與經驗的母女關係。臺北。211-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傳興(1999)。子夜私語。臺北。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思和(1999)。民間和現代都市文化─兼論張愛玲現象。臺北。332-3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芬伶(1999)。在艷異的空氣中─張愛玲的散文魅力。臺北。103-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康來新(1999)。對照記─張愛玲與《紅樓夢》。臺北。4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njamin, W.、Arendt, Hannah(1969)。Illuminations。New York, NY:Schocken。  new window
2.楊小濱(1997)。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芬伶(1999)。艷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艷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torr, Anthony、張嚶嚶(1995)。孤獨。台北市:知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維明(199602)。現化精神與儒家傳統。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hite, Michael、Epston, David、廖世德、吳熙琄(2001)。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幸謙(20000000)。張愛玲論述:女性主體與去勢模擬書寫。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愛玲(1968)。流言。台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水晶(1996)。張愛玲未完--解讀張愛玲作品。臺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芬伶(20050000)。孔雀藍調:張愛玲評傳。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盧正珩(1994)。張愛玲小說的時代感。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夏志清、劉紹銘(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蕾、蔡青松(19950000)。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德威(2004)。此怨綿綿無絕期--從《金鎖記》到《怨女》。落地的麥子不死 : 張愛玲與“張派”傳人。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德威(2004)。張愛玲, 再生緣--重覆、迴旋與衍生的敘事學。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與「張派」傳人。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夏志清(1970)。張愛玲的短篇小說。愛情社會小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Hooks, Bell(1999)。女性主義的男性研究。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水晶(1973)。「爐香」裊裊「仕女圖」─比較分析張愛玲和亨利詹姆斯的兩篇小說。張愛玲的小說藝術。臺北:大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全之(2003)。飛蛾投火的盲目與清醒─比較閱讀《金瓶梅》與〈第一爐香〉。張愛玲學:批評‧考證‧鉤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歐梵(2006)。重繪上海。摩登上海: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高全之(1998)。張愛玲的女性本位。從張愛玲到林懷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蕾(1999)。技巧、美學時空、女性作家:從張愛玲的《封鎖》談起。閱讀張愛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歐梵(199609)。漫談中國現代文學中的頹廢。現代性的追求。台北:麥田出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澤(1999)。世故的少女:張愛玲傳奇。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小虹(1999)。戀物張愛玲。閱讀張愛玲 : 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