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少年中國到少年臺灣: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
作者:梅家玲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麥田
ISBN:9789861738956
主題關鍵詞:中國小說臺灣小說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6
期刊論文
1.毛策(1995)。包天笑譯著編年目錄。清末小說,18,9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村田雄二郎(1992)。康有為與孔子紀年。學人,2,513-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思和(2009)。從「少年情懷」到「中年危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一個視角。探索與爭鳴,5,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建華(1997)。現代中國革命話語之源。二十一世紀雙月刊,40,83-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芥舟(1932)。社會改造與文學青年。南音,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火泉(1943)。道。臺灣文藝,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白先勇、尤靜嫻(20010700)。故事新說--我與臺大的文學因緣及創作歷程。中外文學,30(2)=350,180-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夏曉虹(2007)。吳孟班:過早謝世的女權先驅。文史哲,2,84-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熊月之(1997)。略論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產生與匯聚。近代史研究,1997(4),257-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顏元叔(1969)。白先勇的語言。現代文學,37,137-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偉誠(20001200)。建立同志「國」?--朝向一個性異議政體的烏托邦想像。臺灣社會研究,40,103-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小虹(19980900)。怪胎家庭羅曼史:《河流》中的慾望場景。性/別研究,3/4,156-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冬陽(19840500)。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文學界,10,127-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偉誠(19980500)。(白先勇同志的)女人、怪胎、國族:一個家庭羅曼史的連接。中外文學,26(12)=312,47-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夏志清(19691200)。白先勇論。現代文學,39,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顏健富(20021200)。發現孩童與失去孩童--論魯迅對孩童屬性的建構。漢學研究,20(2)=41,301-3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沈松僑(19971200)。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8,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我軍(19240421)。致臺灣青年的一封信。臺灣民報,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廖咸浩(19960700)。有情與無情之間--中西成長小說的流變。幼獅文藝,83(7)=511,8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德宣(19980500)。兩種「露營/淫」的方法:〈永遠的尹雪豔〉與《孽子》中的性別越界演出。中外文學,26(12)=312,67-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德宣(19951200)。陰魂不散的家庭主義魑魅--對詮釋《孽子》諸文的論述分析。中外文學,24(7)=283,66-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偉誠(20010700)。父親中國.母親(怪胎)臺灣﹖白先勇同志的家庭羅曼史與國族想像。中外文學,30(2)=350,106-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范伯群(2006)。通俗文學的文化啟蒙與文化傳承。臺北:麥田。195-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淑(2001)。龍瑛宗思想初論。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263-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水賢一郎(1999)。傳播空間的開創--梁啟超「新文體」的誕生與明治東京的傳媒 文化。第四四回國際東方學者會議「中國作家的『帝都』東京體驗」學術研討會。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潤華(2000)。白先勇《臺北人》中後殖民文學結構。文化、認同、社會變遷--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文建會。303-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柳書琴(2000)。殖民地文化運動與皇民化:論張文環的文化觀。第一屆臺杏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臺北:遠流。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紀蕙(2003)。從「不同」到「同一」:臺灣皇民主體「心」的改造與精神的形式。二十世紀臺灣男性書寫的再閱讀--完全女性觀點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白先勇(1984)。寂寞的十七歲。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繼文(199810)。天河撩亂。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順興(1992)。廢五金少年的偉大夢想。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獨秀(1987)。獨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柳珊(2004)。在歷史縫隙間掙扎--1910-1920年間的〈小說月報〉研究。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泉根(2000)。現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適(1996)。胡適文存。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大春(1996)。野孩子。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包天笑、范伯群(1996)。通俗文學盟主包天笑代表作。南京:江蘇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左舜生(1978)。左舜生回憶錄。臺北:文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濁流(1977)。無花果。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金波、中島利郎、周振英(2002)。臺灣作家全集‧周金波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196606)。胡適選集。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文環、陳萬益(2003)。張文環全集:隨筆集。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恆豪(1991)。臺灣作家全集:賴和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恆豪(1991)。臺灣作家全集.龍瑛宗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恆豪(1991)。臺灣作家全集•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恆豪(1991)。臺灣作家全集•楊逵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恆豪(1991)。臺灣作家全集•張文環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恆豪(1991)。臺灣作家全集•楊守愚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恆豪(1991)。臺灣作家全集•王詩琅•朱點人合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恆豪(1991)。臺灣作家全集•王昶雄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梁啟超(1960)。梁啟超文集。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葉石濤、鍾肇政(1979)。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繼權、夏生元編(1996)。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南昌:百花洲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門天笑生(1924)。女子書翰文。上海:有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永春(2005)。少年中國與五四時期社會思潮。湖南:湖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施淑(1997)。兩岸文學論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桑兵(1995)。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革。上海: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正茂(2010)。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少年中國學會」史。臺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景韓(1979)。中國近代教育史。河北:人民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文興(1978)。家變。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胡適(2004)。胡適日記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葉聖陶(2004)。葉聖陶集。南京:江蘇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上海圖書館(1965)。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匯錄。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志弘(1995)。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臺北:王志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建軍(1996)。中國近代教科書發展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郭正昭、林瑞明(1974)。王光祈的一生與少年中國學會。臺北:環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康有為(1897)。日本書目志。上海:大同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商金林(1995)。葉聖陶傳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劉增人、馮光廉(1988)。葉聖陶研究資料。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錢穆(2002)。中國文學論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南衡(1979)。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五:文獻資料選集。臺北:明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我軍、張光正(2002)。張我軍全集。台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劉人鵬(2000)。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彭瑞金(1995)。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垂水千惠、涂翠花(1998)。臺灣的日本語文學。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包天笑(1971)。釧影樓回憶錄。大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枬、王忍之(1962)。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許俊雅(1995)。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Morretti, Franco(1987)。The Way of the World: The Bildungsroman in European Culture。London:Verso。  new window
52.王雲五(1973)。商務印書館與新教育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白先勇(1983)。孽子。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白先勇(1971)。臺北人。臺北:晨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馮自由(1981)。革命逸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蔣渭水、王曉波(1998)。蔣渭水全集。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吳濁流、張良澤(1977)。黎明前的臺灣。臺北市: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周作人、鍾叔河(2009)。周作人散文全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平原(1989)。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魯迅、Lee, Oufan、Lin, Yusheng(1989)。魯迅全集。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吳小龍(2006)。少年中國學會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梁啟超、夏曉虹(2005)。飲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平原、夏曉虹(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梁啟超、林志鈞(1989)。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周蕾、孫紹誼(20010000)。原初的激情:視覺、性慾、民族誌與中國當代電影。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劉俊(1995)。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李澤厚(1996)。美的歷程。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吳濁流(1977)。亞細亞的孤兒。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歐陽子(1976)。王謝堂前的燕子。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趙園(2001)。艱難的選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李今(2000)。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林幸謙(1994)。生命情結的反思:白先勇小說主題思想之研究。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夏曉虹(1991)。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周蕾、蔡青松(19950000)。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呂赫若、林至潔(1995)。呂赫若小說全集。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Sontag, Susan、刁曉華(2000)。疾病的隱喻。臺北:大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白先勇(20001231)。翻譯苦,翻譯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春木(19220710)。她要往何處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紹銘(1977)。回首話當年:淺論臺北人。小説與戲劇。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明瑋(2010)。「少年中國」之「老少年」:清末文學中的青春想像。中國學術。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濁流(1977)。回顧日據時代的臺灣文學。黎明前的臺灣。臺北:遠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松尾洋二(1999)。梁啟超と史伝--東アジアにおける近代精神史の奔流。共同研究梁啟超--西洋近代思想受容と明治日本。東京:株式會社たみすず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依莉莎白•葛洛茲、王志弘(1995)。身體/城市。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臺北:王志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茅盾(1929)。讀倪煥之。茅盾論中國現代作家作品。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明(1998)。史芬克斯的殖民地文學--《福爾摩沙》時期的巫永福。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芳明(1998)。戰後臺灣大河小說的起源:以吳濁流的自傳性作品為中心。臺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水潭(1994)。日據初期北市社會剪影。郭水潭集。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齋藤希史(1999)。近代文學觀念形成期における梁啟超。共同研究梁啟超--西洋近代思想受容と明治日本。東京:株式會社たみすず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ammons, Jeffrey L.(1991)。The Bildungsroman for Nonspecialists: An Attempt at a Clarification。Reflection and Action: Essays on the Bildungsroman。Columbia:U of South Carolina P。  new window
12.村田雄二郎(2000)。近代中國「國民」的誕生。日中徹底對論--中日全球化の行方。東京: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垂水千惠(1994)。戰前「日本語」作家--王昶雄與陳火泉、周金波之比較。臺灣文學研究在日本。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秦賢次(1996)。張我軍及同時代的北京臺灣留學生。漂泊與鄉土--張我軍逝世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克健(1995)。訪問白先勇。第六隻手。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Martini, Fritz(1991)。Bildungsroman: Term and Theory。Reflection and Action: Essays on the Bildungsroman。U of South Carolina P。  new window
17.星名宏修(1994)。大東亞共榮圈的臺灣作家(二)--另一種「皇民文學」:周金波的文學型態。臺灣文學研究在日本。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星名宏修(1994)。「大東亞共榮圈」的臺灣作家(一)--陳火泉之皇民文學型態。臺灣文學研究在日本。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小虹(1998)。不肖文學妖孽史--以《孽子》為例。臺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