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剛柔」到「陰陽」--《易傳》解經術語的發展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張書豪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Shu-hao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9
頁次:頁19-39
主題關鍵詞:奇偶剛柔陰陽周易易傳彖傳象傳數字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1
  • 點閱點閱:117
期刊論文
1.張政烺(1984)。帛書〈六十四卦〉跋。文物,1984(3),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安徽省阜陽地區博物館、阜陽漢簡整理組(1983)。阜陽漢簡簡介。文物,1983(2),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樓宇烈(1986)。易卦爻象原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1)=113,19-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亞初、劉雨(1981)。從商周八卦數字符號談筮法的幾個問題。考古,173,155-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陝西周原考古隊(1979)。陝西岐山鳳雛村發現周初甲骨文。文物,1979(10),38-43+10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政烺(1980)。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考古學報,59,403-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饒宗頤(1983)。殷代易卦及有關占卜諸問題。文史,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高亨(1972)。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古經今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文倬(199912)。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邢文(1998)。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球柏(200206)。帛書周易校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亨(1998)。周易大傳今注。山東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零(2001)。中國方術考。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戴璉璋(199702)。易傳的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亨(1979)。周易雜論。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夢家(1956)。殷虛卜辭綜述。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秉權(1988)。甲骨文與甲骨學。臺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伯崑(1991)。易學哲學史。藍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屈萬里(1969)。先秦漢魏易例述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亨(1972)。周易古經通說。臺北市:樂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廖名春(2001)。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復觀(199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尚秉和(2003)。周易尚氏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厚宣(2002)。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學勤(1992)。周易經傳溯源--從考古學、文獻學看《周易》。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沛榮(2001)。周易象象傳義理探微。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葆炫(1998)。「黃老易」與「莊老易」--道家經典的系統及其流變。道家文化研究。北京: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