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文心雕龍》「文體論」論戰研究
書刊名:國際通識學刊
作者:傅怡禎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Fu, Yi-jhen
出版日期:2010
卷期:3
頁次:頁1-24
主題關鍵詞:文心雕龍文體論論戰徐復觀Wen-Xin Diao-LongStylisticsControversySyu Fu-Guan劉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3
  • 點閱點閱:235
期刊論文
1.游志誠(19911200)。中國古典文論中文類批評的方法。中外文學,20(7)=235,81-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夢鷗(1980)。劉勰論文的觀點試測。中外文學,8(8)=29,6-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更生(19870900)。論我國古今散文體類分合之價值原則及方法。孔孟學報,54,141-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英俊(19800500)。曹丕「典論論文」析論。中外文學,8(12),124-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金凌(19880600)。文心雕龍體系:文心雕龍體系的思想與歷史基礎。輔仁國文學報,4,131-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顏崑陽(20070900)。論「文體」與「文類」的涵義及其關係。清華中文學報,1,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顏崑陽(20010700)。六朝文學「體源批評」的取向與效用。東華人文學報,3,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聰舜(19800400)。從劉彥和「矯訛翻淺,還宗經誥」的宗經思想,論文章「體」「數」「常」「變」之極則。孔孟月刊,18(8),5-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復觀(19590600)。文心雕龍的文體論。東海學報,1(1),4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曰剛(1982)。《文心雕龍》之文體論檢討--《文心雕龍斟詮》〈體性〉篇題述。師大學報,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再添(1982)。《文心雕龍》之文類論。新埔學報,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沈秋雄(1972)。《文心雕龍.定勢》申論。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亦男(1971)。文心雕龍神思篇疏釋。成功大學學報.人文篇,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廉永英(1972)。《文心雕龍》體義箋證。女師專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宏昌(1985)。從徐復觀「文心雕龍的文體論」商榷。文藝復興月刊,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1991)。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0)。《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渼(1998)。劉勰《文心雕龍》文體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景商(1990)。六朝文學體裁觀念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昌明(1992)。從形體觀論六朝美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諸海星(1993)。中國文體分類學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賴欣陽(1995)。魏晉六朝文體觀念考析。國立中央大學,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麗蓉(1988)。從思維方式探究六朝文體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游志誠(1986)。昭明文選學術論考。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舒蕪 等(1999)。《近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童慶炳(2008)。童慶炳談文心雕龍。開封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勰、施友忠(1970)。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Popper, Karl K.、舒煒光(1989)。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臺北:結構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Owen, Stephen、王柏華、陶慶梅(2003)。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龔鵬程(198805)。文心雕龍綜論。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佐(1986)。翰林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龔鵬程(200103)。五十年來的中國文學研究(1950-2000)。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運熙、楊明(198906)。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復觀(1984)。中國文學論集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夢陽(1986)。空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夢鷗(1987)。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廖蔚卿(1978)。六朝文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必祥(1987)。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龔鵬程(1900)。文學批評的視野。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夢鷗(1984)。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更生(1989)。文心雕龍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復觀(2001)。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少康(2002)。文心雕龍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顏崑陽(1993)。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訥(1998)。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勰、李曰剛(1982)。文心雕龍斠詮。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兆秀(1986)。文心雕龍術語探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勰、陳拱(1999)。文心雕龍本義。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少康、汪春泓、陸允鋒、陶禮天(2001)。文心雕龍研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徐復觀先生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1986)。文史研究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馬克.昂熱諾 等(2000)。問題與觀點:20世紀文藝理論綜論。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戚良德(2008)。文心雕龍校注通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2002)。古代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復旦大學2000年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童慶炳(2008)。童慶炳談文體創造。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渼:《》,民(2001)。台灣近五十年來「《文心離龍》學」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蒂博代、趙堅(2002)。六說文學批評。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榮輝(1977)。中國文體通論。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書良(2007)。文心雕龍釋名。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羅宗強(2007)。讀文心雕龍手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早川博士、鄧海珠(2003)。語言與人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建中(200802)。文心雕龍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周慶華(1996)。文學繪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徐復觀(1982)。論戰與譯述。臺北:志文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金凌(1980)。論文心雕龍的清。古典文學. 第二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金凌(1987)。人倫識鑑與文學批評的關係。古典文學. 第九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賴麗蓉(1988)。開倒車的革命家:龔鵬程--「文體」與「文類」不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