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康德到海德格--試論當代學者於孟子詮釋上的一項爭議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謝君讚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ien, Chun-cha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0
頁次:頁241+243-271
主題關鍵詞:孟子康德牟宗三袁保新海德格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15
  • 點閱點閱:140
期刊論文
1.陳榮灼(20080600)。牟宗三對康德哲學的轉化。鵝湖學誌,40,5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榮灼(20041200)。道家之「自然」與海德格之「Er-eignis」。清華學報,34(2),245-2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楊祖漢(19850700)。研究中國哲學之文獻途徑。鵝湖,11(1)=12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明輝(19960300)。牟宗三先生的哲學詮釋中之方法論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175-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振宇(20050600)。牟宗三先生、其後學與海德格--邁向一新的基礎存有論之路。鵝湖學誌,34,7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1991)。客觀的了解與中國文化之再造。鵝湖月刊,191,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明輝(2004)。中西比較哲學的方法論省思。東亞文明研究通訊,3,3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ant, Immanuel、牟宗三(2000)。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明輝(1994)。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徳思考之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傑(1991)。孟子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2004)。現象與物自身。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明輝(199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2001)。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丁.海德格、王慶節、陳嘉映(2002)。存在與時間。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袁保新(19920000)。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熹(1999)。四書章句集注。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明輝(1997)。儒家與康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1996)。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祖漢(19920000)。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市: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袁保新(20080000)。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俊傑(2001)。東亞儒家史的新視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彩鈞(1995)。孟子思想與聖賢傳統的關係。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