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劉歆議立古文經之因探析--以〈讓太常博士書〉為討論中心(1)
書刊名:孔孟月刊
作者:謝秀卉
作者(外文):Xie, Xiu-hui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9:5/6=581/582
頁次:頁29-37
主題關鍵詞:劉歆古文經讓太常博士書今古文之爭漢代經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7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郜積意(20070600)。宣、章二帝與兩漢章句學的興衰。漢學研究,25(1)=50,6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健(1996)。漢代君主研習儒學傳統的形成及其歷史效應。中國史研究,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郜積意(20020900)。論漢代《公羊》、《穀梁》之爭。孔孟學報,80,3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興無(2005)。劉向評傳(附劉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予同(1965)。經今古文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楊家駱(1981)。新校本史記三家注。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1996)。經學通論。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安作璋、熊鐵基(2007)。秦漢官制史稿。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皮錫瑞(1983)。經學歷史。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章炳麟(1982)。檢論。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岐、孫奭(2002)。孟子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思勉(2005)。秦漢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威熊(19880000)。中國經學發展史論。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錢穆(1983)。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復觀(1982)。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班固、顏師古、楊家駱(1986)。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曄、李賢(198104)。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中舒(1990)。經今古文問題综論。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康有為(1998)。漢書劉歆王莽傳辨偽。新學偽經考。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彰健(1982)。論漢哀帝時劉歆之建議立古文經學。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啟屏(2007)。正典的確立:學術與政治之間的『石渠議奏』。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的形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