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集體即興創作看賴聲川的認同書寫
書刊名:弘光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游勝冠 引用關係蔡佳陵
作者(外文):Yu, Sheng-kuanTsai, Chia-l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4
頁次:頁87-110
主題關鍵詞:賴聲川認同書寫集體即興創作Lai Sheng-ChuanIdentity writingCollective cre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7
  • 點閱點閱:275
期刊論文
1.Antonin, Artaud、翁廷樞(1996)。殘酷與劇場。劇場,7/8,5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ntonin, Artaud、翁廷樞(1996)。殘酷劇場第二宣言。劇場,7/8,6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ntonin, Artaud、翁廷樞(1996)。殘酷劇場第一宣言。劇場,7/8,6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ai, Stan(1994)。Specifying the Universal。The Drama Review,T142。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文誠(2002)。Mandalian Life Journey : Collective Repetition, Traumatic Recollection,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in Stan Lai's A Dream Like A Dream(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new window
2.汪俊彥(2004)。戲劇歷史、表演台灣--1984-2000賴聲川戲劇之戲劇場域與台灣/中國圖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宜真(2000)。賴聲川劇場集體即興創作的來源與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佩霖(1997)。作為劇場語言的即興創作(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白泰澤(2002)。由《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看賴聲川所領導的集體即興創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立亨(1998)。OH?李國修。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陶慶梅、侯淑儀(2003)。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亞里士多德、姚一葦(1993)。詩學箋註。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聲川(1999)。賴聲川:劇場。台北市: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森(1994)。西潮下的中國現代戲劇。書林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聲川(1999)。賴聲川:劇場二冊。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聲川(1999)。賴聲川:劇場三冊。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聲川(1999)。賴聲川:劇場四冊。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賴聲川(1986)。無中生有的戲劇--關於「即興創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聲川(1994)。回歸當初揣摩最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昭(2010)。寶島一村上海首演 觀眾感動無語無題,http://tw.news.yahoo.eom/article/url/d/a/100128/5/1zljp.html, 20100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昭(2010)。寶島一村大陸演出避開「共匪」敏感字眼,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2627462&option=entertainment, 20100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紀蕙(2000)。斷裂與延續 : 台灣文化記憶在舞台上的展演。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臺北:立緒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