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現代中文歌劇創作之研究
作者:郭澤寬
作者(外文):Guo Tse kwan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馬森
蔡崇名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現代化戲劇歌劇中文歌劇台灣modernizationoperachinese operaTaiw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9
台灣的現代中文歌劇創作,與現代戲劇、現代音樂等同是現代化下的產物,但發展並不順遂,這些作品常給人「實驗」、「不成熟」之感,這的確其有來自,不過不能藉以說現代中文不適合發展成歌劇。歌劇是一種高度綜合的音樂戲劇,必須建立在其他文類的發展基礎上才得以完成,同時它也是現代化下西潮的產物,如同文化領域般,現代化的過程「知通」是比「知本」來得重要。因此瞭解歌劇之所以為歌劇的關鍵,並以之為創作、分析的根本,是當務之急。本文即從文化面的角度出發,說明中文歌劇的創作為現代化下的產物。並探討歌劇劇作的特殊性、歌劇音樂的目的性,以此做為分析台灣中文歌劇創作的依據。中文歌劇的創作同樣也是民族熱誠下的產物,從歌劇在義大利形成開始,就不斷影響世界各國,19 世紀之後,隨著民族主義思潮的流佈,以各民族語言 所創作的歌劇作品陸續在各國出現。到了20 世紀20 年代,以現代中文創作的歌 劇作品終於出現。大陸的中文歌劇創作歷程與眾多的樣貌,同樣值得台灣的創作 者、研究者借鏡。 在台灣的中文歌劇創作直到1949 年國府來台後才開始發展,這當然有其歷 史因素。早期雖然有幾種通俗音樂戲劇,不過並沒有發展成歌劇。台灣的現代中 文歌劇最初是以軍中歌劇及學校歌劇為主力,不過軍中歌劇已不復見,學校歌劇 則仍有許多作曲家及基層教育人員持續努力著。隨著時代的腳步,現代中文歌劇 逐漸由學院出身的作曲家接手發展。 現代中文歌劇作品,從題材來看可以分成: 一、歷史題材。二、民間故事題材。三、現代意識題材。 本文將從題材之處理、情節之結構、個性之塑造、思想之表現等各角度, 分析作品劇作。歌劇以音樂表動作,音樂的使用也是本文分析的重點之一,並將 酌引譜例以為說明。每一部作品的製作、演出過程也會適當引用相關報導、樂評 做為補充。 或有說「音樂劇」才是未來的「現代中文歌劇」,但個人不以為然,從目前 中文音樂劇的創作來看,不管在戲劇面、音樂面同樣有若干問題。創作屬於現代 的我們的歌劇,是許多人共同的呼聲,台灣現代中文歌劇須要更多人投入,不論 是創作、研究、製演等。
引用資料:(以作者姓名筆劃為序) 專書: A.F. Jones著 宋偉航譯,2004,《留聲中國》(Yellow Music : Media Culture and Colonial Modernity in the Chinese Jazz Age),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D. J. Grout著 汪啟璋等譯,1996,《西方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 Donlad J. Grout, A Short History of Opera, New York: Clun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Ed. Sam Morgenstern 編 茅予潤等譯,1986,《作曲家論音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 H. C. Schonberg著 陳琳琳譯,1986,《國民樂派》,台北:金楓出版。 John Tyrrell, Czech opera,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Joseph Kerman, Opera as Drama,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R. Wanger著 廖輔叔譯,2002,《瓦格納論音樂》,上海:上海音樂出版。 人民音樂出版社編,1986,《費加洛的婚姻──音樂分析.腳本.選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 尹雪曼,1983,《中國新文學史論》,台北:中央文物出版。 方豪,1983,《中西交通史》,台北:文化大學出版。 王士儀,1999,《戲劇論文集:議題與爭議》,台北:和信文化事業出版。 王光祈,1989,《中國音樂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 王光祈,1992,《王光祈文集.音樂卷》,四川:巴蜀書社出版。 王安祈,2002,《當代戲曲》,台北:三民出版。 史郎寧著 張伯權譯,1980,《俄羅斯文學史》,新竹:楓城圖書出版,四版。 皮述民 邱燮友 馬森 楊昌年著,1997,《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出版。 吉布斯著 秦立彥譯,2002,《舒伯特傳》,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朱舟,1982,《中國傳統名曲欣賞》,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何康國,2005,《我國交響樂團產業之研究》,台北:小雅音樂出版。 何輝斌,2004,《戲劇性戲劇與抒情性戲劇──中西戲劇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呂訴上,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 李振邦,1978,《中國語文的音樂處理》,台北:台北市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 亞里士多德著 姚一葦譯註,1993,《詩學箋註》,台北:中華書局出版,10版。 孟遠,2005,《歌劇《白毛女》研究》,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居其宏,1993,《20世紀中國音樂》,青島:山東青島出版社。 居其宏,2003,《歌劇美學論綱》,合肥:安徽文藝出版。 林含章,2004,《馬水龍《霸王虞姬》與許常惠《國姓爺鄭成功》曲體風格之探討──台灣九十年代末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謀合的兩個實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傳統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輝,1992,《中國音樂創作的新方向》,高雄:復文出版。 林明輝,1997,《梁祝戲曲與音樂之研究》,高雄:麗文出版。 邵義強,1987,《200世界名歌劇.2》,台北:天同出版。 邵義強,1987,《200世界名歌劇.3》,台北:天同出版。 邱坤良,1999,《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台北:新新聞文化出版。 金耀基,1989,《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二版。 阿布都熱依木.那札爾著 那不都那迪爾 趙維新譯,1959,《熱碧亞──賽丁》,北京:作家出版社。 姚一葦,1992,《戲劇原理》,台北:書林出版。 姚一葦,1993a,《戲劇論集》,台北:開明出版,八版。 思里科.福比尼(Enrico Fubini)著 修子建譯,2005,《西方音樂美學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 范金蘭,2003,《「白蛇傳故事」型變研究》,台北:萬卷樓出版。 夏志清,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 夏曉虹,2001,《晚清的魅力》,天津:百花文藝出版。 孫惠柱,1994,《戲劇的結構》,台北:書林出版。 孫繼南,1993,《黎錦暉評傳》,北京:人民音樂出版。 徐麗紗,2002,《蔡繼琨 : 藝德雙馨》,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馬森,1990,《繭式文化與文化突破》,台北:聯經出版。 馬森,1991,《當代戲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馬森,1994,《西潮下的中國現代戲劇》,台北:書林出版。 馬爾蒂諾夫著 李阿存譯,1957,《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格林卡》,北京:音樂出版。 張庚,1958,《論新歌劇》,北京:中國戲劇出版。 梁啟超,1968,《飲冰室詩話》,台北:商務印書館,台二版。 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著 阮若缺譯,2000,《卡門》,台北:桂冠出版。 許常惠,1982,《中國新音樂史話》,台北:百科文化出版。 許常惠,1983,《中國音樂往哪裡去》,台北:百科出版。 許常惠,1996,《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 陳白塵 董健主編,1989,《中國現代戲劇史稿》,北京:中國戲劇出版。 陳郁秀 孫芝君,2000,《張福興──近代台灣第一位音樂家》,台北:時報出版。 陳郁秀 孫芝君,2005,《呂泉生的音樂人生》,台北:遠流出版。 陳榮貴,1998,《威爾第歌劇《弄臣》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 陳衛平,1996,《中國近代社會思潮》,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陶亞兵,2001,《明清間的中西音樂交流》,北京:東方出版。 淩瑞蘭,1998,《東北現代音樂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 勞遜(J.H. Lowson)著 邵牧君 齊宙譯,1961,《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Theory and Technique of Playwriting and Screenwriting),北京:中國電影出版。 彭懷真,1995,《社會學概論》,台北:洪葉文化出版,二版。 曾永義,2002,《從腔調說到崑劇》,台北:國家出版。 曾永義,2004,《戲曲與歌劇》,台北:國家出版。 曾志誠,1999,《被遺忘的痕跡──軍中話劇團隊發展史》,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道雄,1997,《歌劇藝術之理論與實踐》,台北:揚智出版,二版。 黃仁宇,1998,《新時代的歷史觀》,台北:商務出版。 黃自,1997,《黃自遺作集(文論分冊)》,合肥:安徽文藝出版。 黃輔棠,1990,《賞樂》,台北:大呂出版。 塔.羅佐瓦著 金兆先譯,1985,《格林卡》,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楊瑞慶,1994,《歌曲創作探索》,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楊蔭瀏,1988,《語言與音樂》,台北:丹青出版。 漢斯利克(Eduard Hanslick)著 陳慧珊譯,1997,《論音樂美──音樂美學修改芻議》,台北:世界文藝。 赫胥黎著 嚴復譯,1965,《天演論》,台北:商務印書館,台一版。 趙元任,1960,《新詩歌集》,台北:商務印書館,台一版。 趙元任,2002,《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北京商務出版。 劉志明,2000,《西方歌劇史》,台北:大陸出版社。 劉欣欣,2002,《哈爾濱西洋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 劉靖之,1998,《中國新音樂史論.上、下》,台北:音樂時代出版。 蔣一民,1991,《音樂美學》,北京:東方出版。 蔡仲德,1995,《中國音樂美學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 鄭體武編著,1995,《普希金傳》,台北:業強出版。 蕭友梅,1990,《蕭友梅音樂文集》,上海:音樂出版社。 賴聲川,1998,《西遊記》,台北:皇冠出版 錢仁康,2001,《學堂樂歌考源》,上海:音樂出版。 繆爾熱(H. Murger)著 孫書姿譯,2003,《波西米亞人的生活場景》,北京:華夏出版。 蘇珊.朗格著 劉大基譯,1991,《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 顧頡剛,1970,《孟姜女故事研究》,台北:東方文化供應社。 篇目: K. Biggarstaff 著 王綱領譯,1980,〈現代化及近代中國的初期〉(《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頁177-191) 刁其儉,1994,〈大歌劇《秋子》縱橫譚〉(《四川戲劇》1994年第4期,頁54-57) 片意欣,2003,〈淺述日本歌劇發展的歷史背景〉(《人民音樂》2003年第5期總第445頁,頁54-57) 王珏,1995,〈語言與音樂之關係略說〉(《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5年05期,頁34-37) 布倫退爾,〈戲劇的規律〉(《西方劇論選》,2003,北京:廣播學院出版,頁47) 田漢,1950,〈怎麼做劇改的工作──給周揚同志的十封信〉(《人民戲劇》創刊號,1950年,頁1) 白耀天,〈西施考辨〉(《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6年第4期,頁59-65) 任蓉,1982,〈也談中國藝術歌曲之演唱〉(《近七十年來中國藝術歌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頁47-54) 朱俐,2003〈馬森獨幕劇演出的哲理性與趣味性〉(《閱讀馬森》,台北:聯經出版,頁185-206) 吳文修,1993,〈萬里長城.演出的話〉(歌劇《萬里長城演出節目冊》,台北:首都歌劇團) 吳家恆,2001,〈父權扣帽,浣紗女情歸何處?──新創中文歌劇《西施》〉(《表演藝術》2001年10月第106期,頁71-73) 李抱枕,1982,〈談談給中文歌詞作曲〉(《近七十年來中國藝術歌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頁105-112) 李玫,1999,〈《雷峰塔》.前言〉(《雷峰塔》,北京:華夏出版,頁1-4) 李煥之,1958,〈駁黃源洛的反社會主義的音樂路線〉(《新華半月刊》1958年第2期,頁44-47) 李榮,2000,〈淺說中國合唱音樂〉(《東方藝術》2000年04期,頁23) 沈錦堂,1982,〈國語的四聲與曲調〉(《幼獅少年》第61期,頁60) 周可,1995,〈困境中的生命追尋──馬森獨幕劇劇作價值取向〉(《戲劇、戲曲研究》1995年12月,頁62-65) 孟悅,2003,〈《白毛女》演變的啟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下卷》,上海:東方出版,2版,頁185-203) 孤鴻,1979,〈我們不需要給它太多的「歷史重任」──歌劇《白蛇傳》觀後感〉(《音樂與音響》9月第75期,頁44-46) 居其宏,1998,〈更戲劇性地用音樂展開戲劇──近年來嚴肅歌劇音樂創作之現狀成與不足〉(《人民音樂》1998年第5期總第385期,頁10-13) 居其宏,2004,〈走向戲劇性──作為戲劇作品的黎錦暉兒童歌舞劇〉(《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頁17-24) 居其宏,2005,〈20世紀中國歌劇藝術的歷史發展〉(《中國歌劇曲選上冊.教學總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2005,頁1-6) 林清玄,1979,〈戴眼鏡的蛇──評介歌劇《白蛇傳》〉(《音樂與音響》9月第75期,頁51) 邱坤良,2000,〈飄浪舞台:台灣職業新劇團變遷〉(《台灣史蹟》第36期,頁226-241) 南方朔,2005,〈歷史遺忘了吉卜賽民族蜷縮在哭牆 低吟流浪之歌〉(《新新聞》第963期,頁66-70) 胡士平,1990,〈一次歌劇戲曲化的實踐──歌劇《紅珊瑚》的創作回顧〉(《中國歌劇藝術文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頁267-281) 胡星亮,1995,〈論中國現代新歌劇〉(《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5期,頁230-237) 胡適,1918,〈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原刊《新青年》第2卷第6號,收入:《中國現代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1935,上海:良友出版,頁44-47) 胡適,1919,〈談新詩—八年一件大事〉(原刊〈星期評論〉雙十節紀念專號,1919年10月。收入:收入:《中國現代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1935,上海:良友出版,頁294-311) 胡獻廷,1990,〈十年一劇──喜歌劇《第一百個新娘》創作演出回顧〉(《中國歌劇藝術文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頁93-97) 韋瀚章,1974,〈中國歌曲四十年〉(潘兆賢編,《歌詞創作》,香港:幸運文化出版,頁10-12) 夏衍,1990,〈夏衍同志給中央實驗歌劇院副院長盧肅的一封信〉(《中國歌劇藝術文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頁62-63) 徐小平,1983,〈論黎錦暉的兒童歌舞劇〉(《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3年第3期,頁15-24) 徐碧喻,1979,〈俄國的文學與藝術〉(《俄國文學論集》,台北:皇冠文化教育獎基金會出版) 徐學 孔多,1994,〈論馬森獨幕劇的觀念核心與形式獨創〉(《台灣研究集刊》1994年第1期,頁102-108) 殷海光,1980,〈中國現代化的問題〉(《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頁35-83) 馬可,1958,〈新歌劇和舊傳統〉(《新歌劇問題討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頁137-164) 馬可,1958,〈與黃源洛辯論黨對新歌劇的領導問題〉(《新歌劇問題討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頁463-470) 馬可,1963,〈在新歌劇探索的道路上──歌劇《小二黑結婚》的創作經驗〉(《談歌劇的創作》,北京:音樂出版社,頁1-16) 國防部研討會文件,2000,〈「國軍藝工部隊組織精進」第一次研討會會議資料〉(未出版) 張敬安,1963,〈關於《洪湖赤衛隊》的音樂創作〉(《談歌劇的創作》,北京:音樂出版社,頁54-60) 張銳,1963,〈歌劇《紅霞》創作札記〉(《談歌劇的創作》,北京:音樂出版社,頁38-53) 張騰蛟,〈筆與槍結合的年代──簡述早期軍中文藝及文藝刊物之興起與發展〉(《文訊》2003年7月號,頁35-42) 梁啟超,1902,〈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原刊《新小說》1902年第1號。收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文論精華.小說卷》,2000,河北:河北教育出版,頁1) 梁啟超,1968,《飲冰室詩話》,台北:中華書局,台二版 梁寒光,1963,〈歌劇民族化問題及其他〉(《談歌劇的創作》,北京:音樂出版社,頁92-102) 彭虹星,1979,〈評《白蛇傳》的演出〉(《音樂與音響》9月第75期,頁39-43) 曾道雄,1982,(〈所謂「中國唱腔」之我見〉(《近七十年來中國藝術歌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頁55-60) 曾道雄,1987,〈兒童演歌劇〉(《國教之友》第39卷第4期,頁10-13) 曾道雄,1993,〈台灣的中文歌劇〉(《表演藝術》第5期1993年3月,頁22-26) 曾道雄,1999,〈《稻草人與小偷》演出節目冊.演出的話〉 曾憲輝,1991,〈林譯《巴黎茶花女遺事》考〉(《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3期,頁78-84) 湯勝利,2003,〈歌劇《白毛女》誕生的前前後後〉(《黨史天地》2003第03期,頁30-35) 舒模,1963,〈談歌劇《草原之歌》的音樂〉(《談歌劇的創作》,北京音樂出版社,頁25-37) 賀敬之,1958,〈關於新歌劇問題討論會的說明〉(《新歌劇問題討論集》1958,北京:中國戲劇出版,頁7-12) 賀敬之,1990,〈發展新歌劇的幾個問題〉(《中國歌劇藝術文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頁11-21) 馮志偉,2005,〈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回顧〉(《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5年01期,頁26-31) 馮春,1999,〈普希金的戲劇革新〉(《普希金文集.戲劇》,上海:上海譯文出版,頁369-376) 黃源洛,1958,〈新歌劇應以音樂為主〉(《新歌劇問題討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頁471-477) 黃瑩,1990,〈新疆,民歌的金礦〉(《天山雲雀演出節目單》,台中:台灣省立交響樂團) 黃輝,2000,〈懷念父親黃源洛〉(《人民音樂》2000年第8期 總第412期,頁18-21) 黃蘭克,1979,〈欣賞歌劇《白蛇傳》觀後感〉(《音樂與音響》9月第75期,頁49-50) 詹橋玲,〈20世紀中國歌劇發展談概〉(《音樂研究》 2005年01期,頁75-83) 路邊草,〈慧眼識珠共輝煌——從老舍先生改編川劇《拉郎配》說起〉(《四川戲劇》1999年04期,頁8-9 滿新穎,2004,〈當代中國歌劇的新面孔──《夜宴》、《狂人日記》觀後〉(《福建藝術》2004年第一期,頁46-48) 裴然,1958,〈“三原則”的前因後果〉(《新歌劇問題討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頁280-286) 裴然,1990,〈談談歌劇劇本的創作〉(《中國歌劇藝術文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頁135-139) 趙琴,1979,〈謝謝您的掌聲──寫在白蛇傳落幕後〉(《音樂與音響》1979年9月第75期,頁52-54) 趙琴,1994,〈回顧與反思〉(《表演藝術》第21期1994年7月,頁50-69) 趙琴,1998,〈中國民族風格聲的詞曲寫作與演唱初探〉(《中國聲樂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出版,頁337) 趙維平,〈日本對西方歌劇的接受、消化及其創作〉(《歌剧》(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第121期,頁12 -15 齊從容 國雄,〈魯迅曾有意撰寫歌劇《紅樓夢》劇本〉(《國際音樂交流》1999年Z1期,頁40) 劉桂珍,2005,〈論中國民族聲樂學派──兼論美聲唱法的中國化問題〉(《益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1期,頁136-140》 劉烽,1958,〈從“新歌劇音樂創作的三條原則”談起〉(《新歌劇問題討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頁287-291) 劉凱,1987,〈王洛賓與歌劇《沙漠之歌》〉(《新疆藝術》1987年第2期,頁41-43) 劉詩嶸,1957,〈中央實驗歌劇院上演《茶花女》〉(《人民音樂》第1期,頁37) 劉詩嶸,1990,〈生不逢辰的《阿依古麗》〉(《中國歌劇藝術文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頁75-79) 盧肅,1990,〈歌劇《槐蔭記》創作後記〉(《中國歌劇藝術文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頁59-61) 閻笑雨,2004,〈創造性思維:從文學母本到歌劇劇本〉(《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頁127-132) 戴鵬海,1982,〈“藝壇軼事”要存真求實〉(《中國音樂》1982年第3期,頁9-10) 戴鵬海,1998,〈中國最早演出的西洋歌劇和最早翻譯的西洋歌劇台本〉(《音樂愛者》1998年02期,頁4-5) 羅忻祖 譚雅濤,1979,〈日本歌劇《夕鶴》的藝術特色〉(《人民音樂》1979年第6期,頁64-65) 羅蘭,2001,〈歌劇《西施》觀後〉(《樂覽》2001年第27期) 報紙: 〈《樂評》──中國創作歌劇 獨幕篇 之一──和氏璧 游昌發 作曲作詞 魚腸劍 沈錦堂作曲 黃瑩作詞〉(《民生報》,1991年3月10日,14版) 〈一首思鄉曲多年仰慕情──鄧昌國談馬思聰〉(《聯合報》1967年4月14日,3版) 〈干城歌劇隊今演出勝利進行曲〉(《聯合報》1966年10月16日,7版) 〈火牛歌劇隊今晚演出歌劇〉(《聯合報》1966年7月31日,8版) 〈西廂記.人保戲──中文歌劇首演毀譽參半〉(《聯合報》1985年12月2日,9版) 〈西廂記邀屈文中譜曲 本地作曲家強烈抗議〉(《聯合報》1985年1月4日,9版) 〈西遊記音樂刪減〉(《聯合報》,1987年12月19日,12版) 〈社論──黃紹竑和馬思聰的兩條路〉(《聯合報》1967年4月14日,2版) 〈看歌劇.聽合唱──兼談國軍文藝創作與演出的路線〉(《聯合報》1966年11月5日第12版) 〈國家劇成了三流電影院〉(《聯合晚報》1988年6月13日,8版) 〈樂府春秋──軍中音樂的新途徑〉(《聯合報》1961年5月24日,7版) 〈藝專學生排練莫札特的歌劇〉(《聯合報》1965年5月25日,8版) 大荒,〈迎接中國新歌劇的誕生──歌劇「白蛇傳」創作的歷史意義──從詩劇到歌劇「白蛇傳」的編製過程〉(《聯合報》1979年6月27日,12版) 山中,〈《白蛇傳》完全走樣了!一齣西化的中國實驗歌劇?演出像辦家家酒.演員無為觀眾無心〉(《聯合晚報》1988年6月13日,8版) 王友輝,〈蛙戲南方開唱〉(《中國時報》2002年8月12日,,14版) 余學俊,〈大坪國小演歌劇──一人飾一角〉(《聯合報》2005年6月1日,C8版) 呂麗莉,〈樂評──白蛇傳讓人聯想起蝴蝶夫人〉(《民生報》1988年6月18日,9版) 辛永秀,〈迎接中國新歌劇的誕生──歌劇「白蛇傳」創作的歷史意義──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歌劇──透過「白蛇傳」奉獻歌聲〉(《聯合報》1979,6月27日,12版) 邢子青,〈歌劇音樂會.美艷歌星殉情記──浦契尼歌劇托斯卡〉(《民生報》2003年1月6日,A6版) 周美惠,〈現代扮相唱京劇 可行?〉(《聯合報》,1996年5月7日,35版) 周惠娟,〈名填詞人韋瀚章心中的林聲翕教授〉(香港《信報》1992年6月13日) 邱婷,〈許仙與白娘娘中戲西唱──七百萬大手筆製作 端節應景劇登場〉(《民生報》1999年6月17日,7版) 邱婷,〈雷雨之夜爆笑如雷──通俗與藝術融合,高潮一波接一波〉(《民生報》1991年9月20日,14版) 邱婷,〈稱「新折子戲」也好 「現代梨園」也好 注重的是品質──游昌發藉由傳統再創《閻惜姣》〉(《民生報》,1994年4月11日,15版) 邱婷,〈稱'「新折子戲」也好「現代梨園」也好 注重的是品質──游昌發藉由傳統再創《閻惜姣》〉(《民生報》1995年4月11日,15版) 金希文,〈樂評──獨幕喜歌劇《雷雨之夜》觀眾太吝於鼓掌〉(《聯合報》1991年9月23日,14版) 軍聞社特稿,〈慶祝第十一屆軍人節特刊──一年來國軍進步的總報告〉(《聯合報》,1965年9月3日,7版) 席慕德,〈《現場說劇》──《雷雨之夜》值得為錢南章喝采從序曲到搖籃曲 閃爍著作曲家靈感〉(《聯合報》1991年9月24日,28版) 貢敏,〈國家戲劇不可獨沽一味﹖〉(《民生報》1988年6月22日,9版) 馬水龍,〈為中國歌劇走出一條新路〉(《聯合報》1988年6月13日,21版) 馬水龍,〈英雄與美人《霸王虞姬》二帖──我為《霸王虞姬》說唱劇作曲〉(《聯合報》,1997年5月17日,41版) 馬森,〈讓我們成為有聲的民族〉(《聯合報》1985年4月11日,8版) 康齡,〈我見我聞──如此歌劇〉(《聯合報》1972年6月25日,9版) 曹銘宗,〈紙飛機的天空—台灣歷來最大兒童歌劇〉(《聯合報》1998年12月19日,14版) 許常惠,〈我對創作歌劇的看法〉(《聯合報》1999年11月27日,37版) 許常惠,〈迎接中國新歌劇的誕生 ─歌劇「白蛇傳」創作的歷史意義尋找中國歌劇的道路──紀念「白蛇傳」的催生者俞大綱先生〉(《聯合報》1979,6月27日,12版) 陳幼君,〈國家音樂廳今晚屬於孩子們──兒童歌劇新奇有趣〉(《民生報》,1993年11月17日,14版) 彭虹星,〈看歌劇.聽合唱──兼談國軍文藝創作與演出的路線〉(《聯合報》1966年11月5日,12版) 曾永義,〈我編寫歌劇《霸王虞姬》〉(《聯合報》1997年2月17日,41版) 曾永義,〈對決的關鍵時刻──寫在「霸王虞姬」刊出之前〉(《聯合報》1988年6月11日,21版) 曾永義,〈寫在《國姓爺鄭成功》演出之前.上、下〉(《中國時報》1999年11月21、22日,37版) 曾道雄,〈迎接中國新歌劇的誕生 ─歌劇「白蛇傳」創作的歷史意義──勾畫中國歌劇的雛型─導演「白」劇的感受〉(《聯合報》1979,6月27日,12版) 曾道雄,〈專家專論──歌劇運動應導入制度常軌〉(《民生報》,1988年1月3日,9版) 曾興魁,〈現代歌劇西遊記初探〉(《聯合報》1987年12月21日,9版) 琦君,〈《白蛇傳》的回憶〉(《聯合報》1979年8月2日,8版) 黃寤蘭,〈中文歌劇「雙城復國記」 今起登場一連公演四天〉(《聯合報》1981年11月1日,9版) 黃寤蘭,〈作曲家有責任提升全民音樂水準〉(《聯合報》1985年1月9日,9版) 楊忠衡,〈責任樂評──青澀單調的《和氏璧》和《魚腸劍》〉(《中國時報》1991年3月12日,版B1文化新聞) 楊忠衡,〈僵化的劇本搭配缺乏創意的音樂──評許常惠歌劇《國姓爺─鄭成功》〉(《自由時報》1999年12月8日,亦見於網頁:http://mel.allmusic-mag.net/article/review/991203.htm, 2005/11/26) 潘罡,〈台灣歌劇《許仙與白娘娘》首演 劇本瑕不掩歌曲之瑜〉(《中國時報》1999年6月17日,11版) 錢南章,〈又見說唱劇〉(《民生報》1999年11月29日,5版) 錢南章,〈說唱可以成劇嗎?〉(《民生報》1997年5月23日,19版) 戴獨行,〈爭生意‧歌劇內容走樣 表演者‧口出猥褻之言 欲求節目淨化‧歌星必須自律〉(《聯合報》1976年1月12日,9版) 羅基敏,〈由“萬里長城”看中國歌劇〉(《民生報》,1993年6月28日,14版) 羅基敏,〈噱頭不少 功力不足〉(《民生報》,1991年3月10日,14版) 劇本與總譜: 大荒,1979,《雷峰塔》(詩劇劇本),台北:天華出版。 小仲馬 皮亞威 著 王振孫譯,1993,《茶花女──小說-話劇-歌劇》,上海:上海譯文出版。 天藍 安波 韓塞集體創作 王震之詞 洗星海曲,1945,《軍民進行曲》(《延安文藝叢書.第八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頁57-126) 田漢,1983,《西廂記》(京劇劇本,《田漢文集.第十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頁261-328) 皮亞威著 苗林、劉詩嶸譯,1981,《茶花女.歌劇腳本》(《外國歌劇.茶花女分析、腳本、選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頁59-133) 伊里卡(Luigi Illica)賈科薩(Giuseppe Giacosa),1999,《托斯卡》(《西洋著名歌劇劇作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頁1619-1686) 伊里卡(Luigi Illica)賈科薩(Giuseppe Giacosa),1999,《波希米亞人》(《西洋著名歌劇劇作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頁1521-1618) 伊里卡(Luigi Illica)賈科薩(Giuseppe Giacosa),1999,《蝴蝶夫人》(《西洋著名歌劇劇作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頁1687-1770) 老舍,1985,《青蛙騎手》(劇本)(《老舍劇作全集(第四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頁289-349) 老舍,1985,《消滅病菌》(劇本)(《老舍劇作全集(第四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頁103-116) 李健 蔡伯武 楊耀章作曲 張永祥 碧果劇本,1981,《雙城復國》(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沈錦堂作曲 侯啟平編劇 黃瑩作詞,1991,《魚腸劍》(總譜),未出版。 屈文中作曲 侯啟平編劇 黃瑩作詞,1985,《西廂記》(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屈文中作曲 侯啟平編劇 黃瑩作詞,1990,《天山雲雀》(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馬水龍作曲 曾永義劇本,1997,《霸王虞姬》(總譜),未出版。 馬思總作曲 錢南章配器 馬瑞雪劇本,1988,《熱碧亞》(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馬森,1978,《馬森獨幕劇集.蛙戲》(劇本),台北:聯經出版,頁95-122。 馬森,1997,《我們都是金光黨/美麗華酒女救風塵》(劇本),台北:書林出版。 馬森,2002,《蛙戲》(歌舞劇劇本),未出版。 張曉風,1986,《曉風戲劇集.和氏璧》(話劇劇本),台北:道聲出版。 莎士比亞著 朱生豪譯,1999,《哈姆雷特》,台北:世界書局出版。 莎士比亞著 朱生豪譯,1999,《奧瑟羅》,台北:世界書局出版。 許常惠作曲 大荒劇本,1988,《白蛇傳》(鋼琴聲樂總譜),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出版。 許常惠作曲 曾永義劇本,1999,《國姓爺鄭成功》(總譜),未出版。 郭芝苑作曲 詹益川劇本,1999,《許仙與白娘娘》(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博馬舍著 吳達元譯,2001,《博馬舍戲劇二種》(劇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 曾道雄,1980,《黃泉會母:中國歌劇劇本》(劇本),台北:南海圖書出版。 曾道雄,1999,《稻草人與小偷》(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游昌發,1991,《和氏璧》(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游昌發,1994,《王婆罵雞》(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游昌發作曲 景翔劇本,1991,《地心一日》(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游昌發作曲 景翔劇本,1993,《剪羊毛》(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游昌發作曲 劉悅瑜劇本,1996,《狼來了.五彩雞.瞎子摸象》,台北:藝友出版。 游昌發作曲 劉悅瑜劇本,1999,《桃花過渡》(總譜),未出版。 賀敬之 丁毅執筆 馬可 張魯 瞿維 煥之 向隅 陳紫 劉熾作曲,1945,《白毛女》(劇本.聲樂簡譜)(《延安文藝叢書.第八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頁373-528) 賀敬之 丁毅執筆 馬可 張魯 瞿維 煥之 向隅 陳紫 劉熾作曲,2004,《白毛女》(總譜),上海:上海音樂出版。 黃楨茂作曲 上官世璋劇本,1980,《文天祥》(鋼琴聲樂總譜),台北:聯經出版。 黃源洛作曲 陳定遠編劇 臧雲遠 李嘉作詞,1944,《秋子》(簡譜本),重慶:重慶中國實驗歌劇團,再版。 黃輔棠作曲 樸月劇本,2001,《西施》(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楊耀章 Maus 作曲 吳文修編劇 碧果作詞,1993,《萬里長城》(劇本,見《萬里長城演出節目冊》) 溫濤 潘建 呂驥 李麗蓮 程安波 高敏夫集體創作 伯釗詞 向隅曲,1945,《農村曲》(劇本.聲樂簡譜),(《延安文藝叢書.第八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頁1-56) 劉明儀(樸月),1990,《賞樂.西施》(劇本),台北:大呂出版,頁97-110。 黎錦暉,1983,《黎錦暉兒童歌舞劇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 賴聲川,1998,《西遊記》(劇本),台北:皇冠出版。 錢南章作曲 禇繼麟劇本,1991,《雷雨之夜》(鋼琴聲樂總譜),未出版。 關漢卿,1998,《關漢卿戲曲集.救風塵》(劇本),台北:里仁出版,頁91-124。 辭書: 康謳主編,1991,《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局出版。 《戲劇通典》,1990,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 Grove 音樂大辭典線上資料庫(http://www.grovemusic.com) 網頁: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電子資料庫 《心理衛生—適應心理學》(http://webclass.ncu.edu.tw/~wang024/ch1-3-2-2-high.htm, 2005/10/17) 《藝文人物楊三郎》(http://www.tpc.gov.tw/web9305/about/about_008_02_002.html, 2005/10/25) 上海蘭心劇院:www.archives.sh.cn/shcbq/kjwt/200401200016.htm, 2005/11/20 文化共享網站:「新秧歌運動和新型秧歌劇」辭條(文化共享網站,「新秧歌運動和新型秧歌劇」辭條。網頁: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Phylogeny/DL/DL-169459?searchterm=秧歌,2005/10/10) 居其宏,〈當代中國歌劇創作的四大結症〉(網頁:http://www.ccnt.com.cn/music/zjdp/dp.htm?file=12, 2005/10/11) 看戲日記:http://www.cctv.com.cn/opera/20041105/102574.shtml, 2005/11/22 陳清風,〈台灣的戲劇文化──包袱及革新〉(網頁:http://tc.formosa.org/magazine/tcm-20/drama.html, 2005/10/02), 楊忠衡,〈僵化的劇本搭配缺乏創意的音樂──評許常惠歌劇《國姓爺─鄭成功》〉(原刊於1999年12月8日《自由時報》,亦見http://www.allmusic-mag.net/mel/article/review/991203.htm, 2006/2/15) 楊忠衡,〈整體概念的迷失捨本逐末的創作歌劇《西施》〉(原刊於:2001年8月19日《聯合電子報》,亦見http://mel.allmusic-mag.net/article/review/010819Shi_Shih.htm, 2005/11/26) 羅曼菲,〈深沉批判的企圖心〉(網頁:http://www.ylib.com/author/stan/works2.htm, 2005/10/1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