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記憶地景作為客庄保存與社區營造的動態生成:以「美濃黃蝶祭」為例的討論
書刊名:高雄文獻
作者:洪馨蘭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2
卷期:2:1
頁次:頁6-31
主題關鍵詞:美濃客家文化地景黃蝶祭社區營造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72
  • 點閱點閱:15
期刊論文
1.洪馨蘭(20011200)。一場起於反水庫卻永無止境的社區運動:美濃在地的培力團隊--美濃愛鄉協進會。客家文化研究通訊,4,186-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萬壽(19861200)。乾隆以前臺灣南部客家人的墾殖。臺灣文獻,37(4),69-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行政院主計處(1997)。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台閩地區農林漁牧業調查報告(AFFHS),第二十卷,高雄縣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鴻松(2005)。全球化衝擊下鄉土教育深化之研究:一位美濃社區教師的詮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宜文(2007)。美濃地區客家「還神」祭典與客家八音運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馨蘭(2011)。敬外祖與彌濃地方社會之型塑:圍繞一個臺灣六堆客方言社群之姻親關係所展開的民族誌(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二文(2002)。美濃土地伯公信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長青(2003)。孕育社區博物館的過程:美濃經驗(碩士論文)。臺南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鍾永豐(1998)。美濃文物暨文化資料調查。高雄縣美濃鎮:美濃愛鄉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霍布斯邦、陳思仁、潘宗億、洪靜宜、蕭道中、徐文路、崔姆.路普、摩根、康納汀、康恩、藍傑(2002)。被發明的傳統。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馨蘭(1999)。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ohen, Myron L.(1976)。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New York。  new window
5.Pasternak, Burton(1983)。Guest in the Dragon: Social Demography of a Chinese District, 1895-1946。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Hobsbawm, Eric J.、Ranger, Terence O.(1983)。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賴佳慧(2007)。敬義民.祭黃蝶。臺北: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馨蘭(2003)。高雄縣美濃鎮菸業主題調查計畫空間篇:菸樓與輔導區。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美濃鎮誌編纂委員會(1997)。美濃鎮志。高雄:美濃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其南(1987)。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albwachs, Maurice、畢然、郭金華(2002)。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夏鑄九、王志弘(1994)。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明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albwachs, Maurice、Coser, Lewis A.(1992)。On Collective Memor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宋廷棟(1996)。期待一個大發生期的來臨--美濃黃蝶祭的故事。南臺灣綠色革命。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秀梅(1997)。農業生產。高雄縣客家社會與文化。高雄: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長鎮(19910000)。社會運動與客家人文化身份意識之甦醒。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正揚(2000)。保護高屏溪運動大事記。高屏溪的美麗與哀愁。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馨蘭(2008)。批判、詮釋與再現:客家研究與美濃社會運動的對話。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臺灣客家研究學會: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