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回首傳統思維與當代「應時」效用--以賴錫三先生之「當代新道家」為例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方冠中
出版日期:2012
卷期:8
頁次:頁1-22
主題關鍵詞:古典今用新道家老子莊子新典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8
  • 點閱點閱:125
本文就中國傳統的「經典」研究策略,進行反思,提出在研究問題、動機與方法上,所可能參照的一個方針。以賴錫三先生所提出的「當代新道家」之說,做為一個參照的範本。 首先、本文說明在當代語境之中詮釋文本,所可能遭遇到的問題,其中包括了歷史時代的迭替中,所發生的語文的轉變現象;以及跨文化的語境中,語文詮釋與翻譯中的延異現象,在這兩個主要因素之下,提出一個再重新的審視文本的角度;再者、從詮釋與文本二者的不可媒合之後,本文再以一個關於「經典」的能動性進行論述,說明當代關於一個「新典律」的形成,所可能面臨的問題;其三、本文說明在「新典律」的創造過程中,經典的能動性是必須關注的,故本文認為一個關注當代語境的詮釋角度,是在詮釋上所必須重新「正視」的一個區塊。 藉由以上的論述過程,本文期待為當代中文的研究取向,提供一個可能實行的方針,是在於研究問題、動機及方法上,重新審視的可能性。
期刊論文
1.林俊宏(20020600)。玄學與政治的對話--郭象「莊子注」的三個關懷。政治科學論叢,16,29-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俊偉(20080700)。非經典邏輯中的否定。哲學論集,41,63-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20071200)。「新道家」、「意義治療學」及其對現代性的反思。宗教哲學,42,49-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袁保新(19940600)。當代新道家?!--當代道家哲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央大學人文學報,12,57-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振宇(20080400)。德國哲學界之新道家詮釋--海德格(Heidegger)與沃爾法特(Wohlfart)。中央大學人文學報,34,33-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佩萱(19970900)。論「當代新道家」對西方文明在思維上所產生的衝擊。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6,7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俊宏(20070600)。成玄英的重玄思想與政治論述--以《南華真經注疏》為核心。政治科學論叢,32,145-2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耀郎(19990300)。郭象「莊子注」的方法論。中國學術年刊,20,227-240+604-6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龔鵬程(19910700)。成玄英「莊子疏」探論。鵝湖,17(1)=193,17-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勞思光(2002)。遠景與虛境:論中國現代化問題與後現代思潮。中國思潮與外來文化: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弼、朱謙之(198411)。老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象、郭慶藩集釋、王孝魚(198508)。莊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勰、詹鍈(199109)。文心雕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克里斯欽森、達娃(200607)。發燒地球200年。臺北:野人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慶華(2010)。反全球化的新語境。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ant, Immanuel、韓水法(2000)。實踐理性批判。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yotard, Jean-Francois(2002)。The differend: phrases in disput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8.Eagleton, Terry(2003)。Sweet Violence: The Idea of the Tragic。Oxford:Blackwell。  new window
9.Barthes, R.、屠友祥(200010)。S/Z。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慶華(20090205)。文學詮釋學。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慶華(2008)。轉傳統為開新--另眼看待漢文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建憲(19970500)。神話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慶華(2004)。文學理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慶華(2004)。語文研究法。臺北:洪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吉見俊哉、蘇碩斌(200909)。文化媒介論--給媒介學習者的15講。臺北:群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Schirato, Tony、Webb, Jen、游美齡、廖曉晶(2009)。全球化觀念與未來。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袁枚、顧學頡(1982)。隨園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牟宗三(2005)。中國哲學十九講。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Kant, Immanuel、李秋零(2004)。純粹理性批判。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安梧(2006)。新道家與治療學:老子的智慧。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賴錫三(20110000)。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Stace, Walter Terence、楊儒賓(1998)。冥契主義與哲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慶華(2000)。中國符號學。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莊子、陳鼓應(2007)。莊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賴錫三(20080000)。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慶華(20020000)。故事學。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顧頡剛(1959)。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牟宗三(2006)。才性與玄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Thurow, Lester C.、齊思賢(2000)。知識經濟時代。臺北:大將書行: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儒賓(2001)。技藝與道--道家的思考。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譚獻(198601)。復堂詞錄序。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巴赫金(199806)。「他人語言」問題的展示。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成中英(2001)。何為本體詮釋學。本體與詮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寅恪(196211)。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陶淵明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瑜(200911)。陶淵明的生死世界。遊觀--作為身體技藝 的中古文學與宗教。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英俊(2009)。言說治療:枚乘〈七發〉與一場思想勸誘的遊戲。遊觀--作為身體技藝的中古文學與宗教。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