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伎文學
書刊名:東華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江佩珍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1
頁次:頁57-80
主題關鍵詞:鶯鶯傳元稹倡伎狎伎文學語言社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43
  • 點閱點閱:155
元稹〈鶯鶯傳〉敘張生對崔鶯鶯始亂終棄,卻博得時人「善補過」之譽,常令今人難以理解。陳寅恪先生〈讀鶯鶯傳〉從唐人「會真」一詞的慣用法,提出「鶯鶯所出必非高門」,終於揭曉謎底。後王夢鷗先生也從文本內在的情節矛盾,支持鶯鶯社會地位低落的看法。二位前輩之所見,確有唐世社會語境的根據。然此一發見,雖似定論,卻尚未為學界普遍接受,殊為可惜。故本文據二位先生的立論深化、擴充,從社會語言學的「語言社團」概念出發,以唐人史料、詩與筆記小說為參照系,從士人語言社團對女性的書寫策略、狎伎文學結構分析、描寫非婚豔情常見詞、與唐世倡伎生活情境等角度,細節比對元稹〈鶯鶯傳〉後,再次確認文本中崔鶯鶯為一倡伎的事實。同時從續作情節更動、社會語境變遷的角度,說明後世誤認鶯鶯為高門閨秀的形象來源。最後,藉由當時歐陽詹與太原伎之事,凸顯出時人許張生「善補過」的時代意義。期使本文的補證,能支持陳、王二位先生的的論,重新將〈鶯鶯傳〉帶回唐人狎伎文學的範疇,正式確認其為唐伎研究的佐證。
期刊論文
1.吳偉斌(1987)。「張生即元稹自寓說」質疑。中州學刊,2,92-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偉斌(1990)。再論張生非元稹自寓。貴州文史叢刊,2,98-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偉斌(1991)。論〈鶯鶯傳〉。揚州師院學報,1,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偉斌(1994)。「元稹薄倖」說駁議。蘇州大學學報,4,55-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偉斌(2001)。關於元稹婚外的戀愛生涯:《元稹年譜》疏誤辨證。文學遺產,1,35-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艷萍(2007)。豔詩内涵考論。哈爾濱學院學報,28,106-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景凱旋(2006)。從元稹會真詩的用典看崔鶯鶯的身份。古典文學知識,2,3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豔萍(2009)。從元稹、白居易豔詩看中唐詩歌的寫實傾向。長安大學學報,11(2),7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為剛(2009)。世風、士風與唐代婚戀傳奇的流變與接受--以歐陽詹與太原妓傳聞為中心的比較研究。中國文化研究,1,7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忠晶(199504)。讀「鶯鶯傳」和「讀『鶯鶯傳』」。大陸雜誌,90(4),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康韻梅(19961200)。「鶯鶯傳」的情愛世界及其構設。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5,41+43-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鍾慧玲(19941200)。為郎憔悴卻羞郎--論「鶯鶯傳」中的人物造型及元稹的愛情觀。東海中文學報,11,45-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寅恪(2001)。豔詩及悼亡詩--附:讀駑鶯傳。元白詩箋證稿。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夢歐(1983)。鶯鶯傳。唐人小說校釋。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夢歐(1991)。崔鶯驚的身世--及其故事構成的年代。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柯金木(2003)。唐人小說。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性之(2002)。辨傳奇鶯鶯事。侯鯖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熙(1999)。漢語和中國社會結構。中國社會語言學。南京:常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Pit Corder, Stephen(1973)。The Variability of Language。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 Education。  new window
8.祝婉瑾(1992)。社會語言學的基本概念。社會語言學概論。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姚平(2004)。夫婦關係以外的兩性契約關係。唐代婦女的生命歷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昫等(1975)。列女傳。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歐陽脩、宋祁(1975)。列女傳。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白居易(1983)。唐故武昌軍節度處置等使正議大夫檢校戶部尚書鄂州敕史兼御史大夫賜紫金魚袋贈尚書右僕射河南元公墓誌銘并序。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豐楙(1996)。唐人葵花詩與道教女冠。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蔣防(1993)。唐人傳奇小說。唐人傳奇小說。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白行簡(1993)。唐人傳奇小說。唐人傳奇小說。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唐 張文成(1993)。遊仙窟。唐人傳奇小說。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開榮(1994)。遊仙窟的内容、技巧、時代與作者。唐代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沈天水(2004)。唐人小說與唐代婚姻法。蒲松齡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昉(2010)。太平廣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魯迅(1994)。唐之傳奇文。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魯迅(1994)。稗邊小綴。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志敏(1997)。女妓與唐代文學藝術。細說唐妓。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均堯(2006)。妓的月光。娼妓史。臺北:代表作國際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守湘(2002)。唐人小說選注。臺北:里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崔令欽、任半塘(1973)。教坊記箋訂。臺北:宏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聖祖(1996)。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長孫無忌(1990)。唐律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東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鄭志敏(1997)。細說唐妓。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蕭國亮(1996)。中國娼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許慎、段玉裁(1993)。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韓愈、馬其昶(1975)。韓昌黎集。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元稹、冀勤(1982)。元稹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書奴(2006)。娼妓史。代表作國際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實甫、王季思(1995)。西廂記。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雲五、李宗侗、葉慶炳(1993)。春秋左傳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董解元(1961)。西廂記諸宮調。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弱水(2007)。隋唐五代的婦女與本家。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餗、恒鶴(2000)。隋唐嘉話。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綮(2000)。北里志。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