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代眉州地域文化與士族發展
書刊名:漢學研究集刊
作者:郭玲妦
作者(外文):Kuo, Ling-fe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7
頁次:頁91-134
主題關鍵詞:眉州地域文化士人家族科舉四川文風MeizhouRegional cultureScholars familiesImperial examinationShi Chung literati etho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4
  • 點閱點閱:39
期刊論文
1.伊藤宏明(1996)。六朝隋唐時期地域社會研究動向。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7),2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祝尚書(2004)。論宋代文化中的「眉山現象」。四川大學學報,3,105-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森正夫、陳春聲(20071000)。民眾叛亂、社會秩序與地域社會觀點--兼論日本近四十年的明清史研究。歷史人類學學刊,5(2),151-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果(1988)。宋翰林學士人員結構考述。武漢大學學報,6,92-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葛紹歐(19820600)。北宋對四川的經營。師大學報,27,473-5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蜀鷹(1987)。宋代眉州及其文化發展原因初探。四川文物,3,4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祥(2006)。北宋詩人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學史意義分析。文學遺產,2006(6),5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天墀(1984)。宋代四川藏書考述。四川文物,1984(3),62+6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啟超(19240600)。近代學風之理的分布。清華學報,1(1),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佐竹靖彥(1998)。唐宋時期福建的家族與社會。中國近世家族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郭慶琳等(1967)。眉山縣志。臺灣: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祁(1966)。宋景文公筆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純仁(1978)。范忠宣集。臺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范鎮(1997)。東齋記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孝祥(1975)。于湖居士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允蹈(1984)。蜀鑑。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公度(1983)。知稼翁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彥齡(1985)。楊公筆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與時(1966)。賓退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魏了翁(1975)。鶴山先生大全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彭端淑(2010)。白鶴堂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芳燦等(1984)。四川通志。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平田茂樹等(2008)。宋代社會的空間與交流。開封:河南大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毅(2008)。宋代文學家庭。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康保苓(2011)。北宋文化重心研究--以學術中心、教育狀況等作為考察的重點。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法駕(1992)。民國華陽縣志。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粟品孝、鄒重華(2005)。宋代四川家族與學術論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羅時進(2010)。地域、家族、文學--清代江南詩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開宇(200408)。科舉社會、地域秩序與宗族發展:宋明間的徽州(1100-1644)。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潘美月(198004)。宋代藏書家考。臺北:學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管仲(1978)。管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范鳳書(2001)。中國私家藏書史。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呂陶(1983)。淨德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班固、顏師古(1978)。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蘇頌、王同策、管學成、嚴中其(1988)。蘇魏公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祝穆(1991)。宋本方輿勝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浩(200205)。唐代三大地域文學士族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森正夫(2006)。森正夫明清史論集。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寅恪(1981)。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安、高誘(1965)。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周密(2004)。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司馬遷(1979)。史記。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程民生(1997)。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譚紅(2006)。巴蜀移民史。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歐陽修(1976)。新五代史。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魏峰(2009)。宋代遷徙官僚家族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羅大經、王瑞來(1983)。鶴林玉露(六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蘇洵(1970)。嘉祐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司馬光(2005)。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石(1970)。方舟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傅良(1975)。止齋先生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脫脫(200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顧祖禹、施和金、賀次君(2005)。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谷川道雄、馬彪(2002)。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漆俠(1987)。宋代經濟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李燾、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邵伯溫、李劍雄、劉德權(1997)。邵氏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常璩、顧廣圻(1976)。華陽國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蘇軾、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2010)。蘇軾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唐英、王文才、王炎(1999)。蜀檮杌校箋。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李心傳(1988)。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蘇轍、曾棗莊、馬德富(1987)。欒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賈志楊(1995)。宋代科舉。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晁公遡(1983)。嵩山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常建華(2004)。日本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明清地域社會研究。社會生活的歷史學:中國社會史研究新探。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賈大泉(1987)。四川在宋代的地位。四川歷史研究文集。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琳(1992)。唐宋之際北人遷蜀與四川文化的發展。宋代文化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