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蘇軾〈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墨蹟合卷析評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孫永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un, Yung-chu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40
頁次:頁67-91
主題關鍵詞:洞庭春色中山松醪書法文獻蘇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63
  • 點閱點閱:209
書法創作與其他藝術一樣,有其不可逆性與即時性,但對情感的抒發卻具有一定功能。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完成,必須要許多條件配合,主要是作者、文本及書藝。如果要說得更精準,「作者」應包括書家與文本作者。書家若能與文本作者同情共感,便能悠遊於文本之神氣情韻,結合書藝功力,可以創發神逸之作。蘇軾〈洞庭春色中山松膠二賦〉墨蹟合卷,即符合上述條件,人、文、書三者絕配。然前人論述或偏賦文,或重書藝,均有不足之處。筆者擬結合人、文、書三項條件,分析其間精深微妙之關係,體察東坡當年在襄邑雨中所要傳遞的信息。以為〈洞庭春色中山松膠二賦〉墨蹟合卷,充分體現了東坡寵辱皆忘、超然物外的精神狀態,值得後世尊仰。亦期本文能對書法藝術、賦學研究提供一點心力。
期刊論文
1.胡海帆(2006)。東坡蘇公帖碑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126,64-8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勝寬(2012)。再論蘇軾賦體散文。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7(10),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高軍(200706)。多樣的書風坎坷的人生--試談蘇軾書法風格的演變與人生境遇。美與時代,5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春(2012)。論書法創作主體與文字內容的互動關係。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文師華(1997)。論蘇軾的書法美學理論。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8(4),94-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和坤。大清一統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芳燦(1967)。(嘉慶)四川通志。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901)。中國著名碑帖選集.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2)。欽定石渠寶笈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1)。三希堂法帖。臺北市:漢鼐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02)。大清一統志.河南統部.歸德府.睢州。上海:上海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鑑清(1967)。巴縣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軾(2005)。蘇軾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郎曄(1979)。經進東坡文集事略.薦宗室令畤狀。臺北市: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韓彥直(1966)。橘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棣(1984)。金剛經集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璐(1995)。千金方衍義。北京:中國中醫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燕新(2011)。東坡詞賦研究--兼論蘇過辭賦。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寘(2010)。愛日摘叢鈔。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仔(1978)。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紓。古文辭類纂選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水照(1984)。蘇軾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蘇軾、孫民(1995)。東坡賦譯注。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莊子、郭慶藩(1983)。莊子集釋。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祝堯。古賦辨體。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趙仁珪(2000)。論宋六家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復觀(1966)。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1994)。蘇軾資料彙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唐順之(2007)。文編。文編。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世貞(1976)。蘇書中山松醪賦帖,臺北:偉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岑參(1999)。題井阱雙溪李道士所居,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商隱(1999)。復至裴明府所居,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過庭(1984)。書譜,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繹曾(1984)。翰林要訣,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東坡(2005)。題筆陣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東坡(2005)。石蒼舒醉墨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東坡(2005)。書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語堂(1988)。蘇東坡傳序。蘇東坡傳。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欒城三集。臺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熙載(1978)。書概。藝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段成桂(199901)。蘇軾〈洞庭春色中山〉二賦墨蹟卷考評。中國著名碑帖選集.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