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工作「正向」理論與實務--以復原力為例
書刊名:社區發展季刊
作者:林育陞
作者(外文):Lin, Hu-she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50
頁次:頁304-316
主題關鍵詞:正向理論復原力社工正向實務工作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2
  • 點閱點閱:208
期刊論文
1.方紫薇(20080600)。大一學生網路上不同來源之社會支持、網路沉迷及孤寂感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1(2),13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慧儀(2004)。社會網絡理論之探討。南華大學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37,25-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智先(20100400)。正向心理學脈絡下的創造力教育實踐:從希望理論談起。北縣教育,70,5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麗鈞(20110600)。發揮預防的力量:風險評估作為高風險家庭服務的一種實務方法。朝陽人文社會學刊,9(1),177-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淑珍(2010)。正向心理學的意涵與學習上的應用。銘傳教育電子期刊,2,56-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秀媛(2005)。從復原力探討單親兒童生活適應。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雅婷(2007)。許心靈一個慰藉的窗口--青少年時期歷經喪親的吶喊。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溫宗堃(20131200)。西方正念教育概觀:向融入正念訓練於我國教育邁進。生命教育研究,5(2),145-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映晨(2004)。從族群認同危機看原住民青少年社會網絡。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俊傑(2008)。心理學新典範--談正向心理學。國教之友,59(2)=587,5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秀玉(20060600)。正向角度的思維: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優勢評量之概念與面向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14,173-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常欣怡、宋麗玉(20071200)。青少年復原力概念與相關研究之探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7,171-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善如(20060600)。從復原力觀點解析單親家庭的福利服務--以高雄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4,147-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鈺傑(20130900)。初探正念取向心理治療歷程之整合架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6(3),395-4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蘇芸仙(2006)。復原力的淺談。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淑貞、林邦傑、沈湘縈(20070700)。禪坐之自我療癒力及其對壓力、憂鬱、焦慮與幸福感影響之研究。玄奘佛學研究,7,63-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俊原(20000900)。復原力對諮商的啟示。輔導季刊,36(3),32-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瑞蓉(2009)。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復原力與職涯滿足關係之研究--以生涯管理行為為中介變項(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