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感官與道:《莊子》的知覺感通論
書刊名:中正漢學研究
作者:劉芷瑋
作者(外文):Liu, Chi-we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26
頁次:頁73-93
主題關鍵詞:感官知覺現象學莊子SensePerceptionQiPhenomenologyZhaung-z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31
  • 點閱點閱:251
期刊論文
1.小川侃(20080600)。氣與吟唱:「身」的收縮與舒張。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5(1),237-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200704)。莊子與東方海濱的巫文化。中國文化,24,43-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乏筆(20081200)。養生的生命政治:由於連莊子研究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4)=72,115-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錫三(20041200)。《莊子》精、氣、神的功夫和境界--身體的精神化與形上化之實現。漢學研究,22(2)=45,121-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乏筆(20121200)。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4)=88,4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illeter, Jean François、宋剛(20120900)。莊子九札。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87,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維明(19890300)。身體與體知。當代,35,4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邦雄(20060600)。《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淡江中文學報,14,15-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儒賓(2001)。技藝與道--道家的思考。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65-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1989)。從「以體合心」到「遊乎一氣」--論莊子真人境界的形體基礎。第一屆中國思想史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文學院。185-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Ihde, Don(2007)。Listening and Voice:Phenomenologies of Sound。Albany。  new window
2.陳鼓應(2004)。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Jullien, François、卓立(2006)。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焦竑(1987)。莊子翼。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陸西星(1987)。南華真經副墨。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小川侃(2000)。風の現象学と雰囲気。京都:晃洋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九鬼周造、黃錦容、黃文宏、內田康(2009)。粹的構造。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偉勳(2010)。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Merleau-Ponty, Maurice、Smith, Colin(1962)。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10.方以智(1975)。藥地炮莊。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復觀(1966)。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方勇(2008)。莊子學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希逸、周啟成(2009)。莊子鬳齋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莊周、郭慶藩、王孝魚(2004)。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illeter, Jean François、宋剛(2011)。莊子四講。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