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星宿謫凡、本命顯形」在京劇的意義與位置--以薛仁貴、薛平貴、趙匡胤、楊家將等名劇為主要觀察
書刊名:戲劇研究
作者:王安祈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An-ch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9
頁次:頁51-82
主題關鍵詞:京劇星宿謫凡楊家將汾河灣紅鬃烈馬JingjuConstellation gods come down to earthGenerals of the YangsThe Cove of Fen RiverFen-he-wanThe Red-Maned Fighting HorseGong-zong-lie-m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2
  • 點閱點閱:63
期刊論文
1.王健民、梁柱、王勝利(1979)。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青龍白虎圖像。文物,1979(7),4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文彬(19880600)。明代傳奇中的薛仁貴故事。漢學研究,6(1)=11,581-5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祁慶富、申敬燮(1988)。俗文學中薛仁貴、蓋蘇文故事的由來及流變。社會科學戰線,1988(2),114-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范勝雄(19980600)。星宿的民間信仰。臺南文化,45,6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倪潤安(1999)。論兩漢四靈的源流。中原文物,1999(1),8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德萱、丁清賢、趙連生、張相梅(1988)。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8(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龍廷(20100700)。從籠底戲到金剛戲:論布袋戲的典型場景。戲劇學刊,12,73-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時(1990)。河南濮陽西水坡四五號墓的天文學研究。文物,1990(3),5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式昭(20130600)。漢唐墓葬中的四靈及相關寓意。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47,82-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豐楙(19930800)。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中外文學,22(3)=255,116-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豐楙(20130900)。暴力修行:道教謫凡神話與水滸的忠義敘述。人文中國學報,19,147-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怡穎(2008)。兩岸禁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芷瑩(2002)。試/戲妻戲曲的演出發展及其意涵研究--以京劇盛行年代為主要析論範圍(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文彬(1986)。薛仁貴故事的演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曉怡(1994)。哪吒人物及故事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明蘭、郭引強(1996)。洛陽漢墓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予一(1996)。經典京劇劇本全編。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梅蘭芳(1979)。舞台生涯。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仕忠、大木康(2013)。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藏稀見中國鈔本曲本彙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豐楙(1997)。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1994)。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戲曲研究院(1955)。京劇叢刊。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大錯、鈍根、燧初(1980)。戲考。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安祈(2002)。當代戯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瑤卿(2000)。戲曲教育系列叢書:紅鬃烈馬(王瑤卿先生劇目精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德信(1954)。古本戲曲叢刊初集。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白雲觀長春真人(1988)。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任繼愈(2005)。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甘肅省文化局。甘肅傳統劇目彙編:秦腔。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阮元、盧宣旬(196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世忠(2002)。梨園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翼謀(1994)。月唐演義。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苗昌言、何清谷(1995)。三輔黃圖校注。陝西: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抱甕老人(1994)。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姜亞沙、經莉、陳湛綺(2006)。中國早期戲劇畫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微縮複製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直(1980)。三輔黃圖校證。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志城、李郅高、劉英杰(1991)。中國術數概觀。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志哲(1994)。道教文化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忠良(1983)。薛仁貴故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清發(2010)。明清家將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恕寧、康來新(2013)。嘲諷與逆變:《家變》專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湖北博物館(1980)。隨縣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葛兆光(1989)。道教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鄧興器、朱穎輝、余叢、譚志湘、簡慧、李悅、徐鋼、傅淑芸、吳乾浩、王安葵、朱文相、張民、欒冠樺、吳瓊、金芝、葉鋒、李慶成(1994)。當代中國戲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靈巖樵子(1964)。月唐演義。臺南:大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馬書田(2001)。中國道教諸神。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趙琦美(1958)。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安祈(20110000)。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1991)。古本小說叢刊。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充、黃暉(1990)。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楊家駱(1981)。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豐楙(20090601)。星座傳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安祈(1996)。京劇文士化的幾個階段。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溢嘉(1996)。從薛仁貴父子傳奇看伊底帕斯情結在中國。古典今看:從孔明到潘金蓮。臺北:野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豐楙(2004)。出身與修行--明末清初「小說之教」的非常性格。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豐楙(2010)。神話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導論。神話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仕忠(2011)。長澤規矩也與雙紅堂藏曲。日本所藏中國戲曲文獻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顏元叔(1973)。薛仁貴與薛丁山:一個中國的伊底帕斯衝突。談民族文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豐楙(20030000)。情與無情:道教出家制與謫凡敘述的情意識--兼論《紅樓夢》的抒情觀。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 私情篇。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