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語》中的「媒介」尋繹--人之「感」的重層交錯與道德建立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陳靜容
作者(外文):Chen, Ching-ju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30
頁次:頁1-22
主題關鍵詞:論語媒介道德主體感受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MediaMoralSens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84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林遠澤(20120900)。克己復禮為仁--論儒家實踐理性類型學的後習俗責任倫理學重構。清華學報,42(3),401-4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明書(20100900)。以道德修養導引「感官欲望」在實踐上的倫理思考:以《論語》為依據。東方人文學誌,9(3),2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則儀(2010)。《論語》中的憂慮情感(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慧英(2005)。儒家倫理:體與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弼、韓康伯、孔穎達(2001)。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毛奇齡(1966)。論語稽求篇。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崑陽(2016)。詮釋的多向視域:中國古典美學與文學批評系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岐、孫奭(2001)。孟子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任劍濤(2007)。倫理政治研究:從早期儒學視角的理論透視。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吉見俊哉、蘇碩斌(2009)。媒介文化論:給媒介學習者的15講。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2005)。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Aristotle、向達(1939)。亞里斯多德倫理學。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慎、段玉裁(2012)。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Kant, Immanuel、齊良驥(2000)。康德的知識學‧純粹理性批判。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晏、邢昺(2001)。論語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澤厚(2002)。論語今讀。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復觀(1966)。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盧瑞容(2004)。中國古代「相對關係」思維探討--「勢」「和」「權」「屈曲」概念溯源分析。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孔丘、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1990)。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德勝(1989)。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釋。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Williams, Raymond、劉建基(2003)。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Ponty, Merleau(1964)。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Northwestern Unvi.。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儒賓(2009)。孔顏樂處與曾點情趣。東亞論語學:中國篇。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朝陽(2009)。當代新儒家的孔子詮釋:系統對照的探索。東亞論語學:中國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喬健(2008)。孔子自我意識論。中國古代思想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