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潮之湧:美新處(USIS)美國藝術展覽與臺灣現代藝術(1950~1960年代)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陳曼華
作者(外文):Chen, Man-hua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09
頁次:頁27-48
主題關鍵詞:臺灣現代藝術美國新聞處冷戰美援歐美藝術Taiwanese modern art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USISCold WarUnited States foreign aidEuropean and American ar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1
  • 點閱點閱:14
期刊論文
1.王梅香(20141000)。冷戰時代的臺灣文學外譯--美國新聞處譯書計畫的運作(1952-1962)。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9,223-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墀(20031000)。不滅的青春--記南海路五十四號「臺北美國文化中心」。大趨勢,10,1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雷驤(1973)。廖繼春訪問記。雄獅美術,29,6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綺娜(20111200)。觀察美國--臺灣菁英筆下的美國形象與教育交換計畫,1950-1970。臺大歷史學報,48,97-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白適銘(20140100)。「戰後」如何前衛?--李仲生的現代繪畫策略與戰後臺灣美術方法論。臺灣美術,95,4-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政廣(19631100)。美國現代畫展評介。文星,13(1)=73,3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仕德(20160600)。提倡出版事業以謀中華文化復興的張其昀。國史研究通訊,10,188-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義男(19720500)。美新處「學生英文雜誌」內容分析--該刊傳播目的與技術之探討。新聞學研究,9,257-3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侯壽峰(19961000)。省展免審查制度的回顧與展望。臺灣美術,9(2)=34,56-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侯壽峰(19970100)。省展免審查制度的回顧與展望。臺灣美術,9(3)=35,57-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施淑宜(20030800)。現代藝術的開拓與冒險--訪秦松談現代版畫會與現代藝術。現代美術,109,70-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隆延(19600900)。美國廿世紀的繪畫小引。文星,6(5)=35,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曼華(20170600)。臺灣現代藝術中的西方影響:以1950-1960年代與美洲交流為中心的探討。臺灣史研究,24(2),115-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冬富(19930100)。省展角色變革及其因素析探。臺灣美術,5(3)=19,30-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瓊瑞(19950100)。二十八屆省展改制的歷史檢驗。臺灣美術,7(3)=27,1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香琴(20140400)。1950-1970年代省展國畫部「正統國畫之爭」論析。臺灣美術,96,48-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綺娜(20010300)。美國政府在臺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一九五一至一九七〇)。歐美研究,31(1),79-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建忠(20121200)。「美新處」(USIS)與臺灣文學史重寫:以美援文藝體制下的臺、港雜誌出版為考察中心。國文學報,52,211-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梅香(2005)。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 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梅香(2015)。隱蔽權力: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1950-1962)(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單德興、林世青(1996)。朱立民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1999)。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A Commemoration。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new window
3.華美協進社(1955)。留美手冊。臺北:北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華國出版社(1961)。美國印象。臺北:華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瓊瑞(19910000)。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臺灣之發展(1945-1970)。臺北:東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佛萊克納、行人(1959)。美國的繪畫。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美國新聞處(1957)。二十世紀美國畫選。臺北:美國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美國新聞處(1963)。美國--美國的風土人情。臺北:美國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美國新聞處、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美國版畫展覽。臺北: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其昀(1960)。中美關係史畫集。臺北:中華文化事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其昀(1957)。美國文化與中美關係。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其昀(1960)。美國風光畫集。臺北:中華文化事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湯晏(2015)。葉公超的兩個世界。臺北:衛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蘇啟明(1999)。張隆延書法九十回顧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蘇啟明(1999)。張隆延書法論述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Flexner, James Thomas(1950)。A Short History of American Painting。Boston:Houghton Mifflin。  new window
其他
1.陳長華(19911210)。南海路上,消逝的明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50205)。美國歷代名畫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翠峰(19550207)。名聞一時的肖像畫家摩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翠峰(19550211)。托馬斯.伊欽注重科學技法的寫實派巨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翠峰(19550209)。宗教畫家愛德華.希克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翠峰(19550214)。威廉.哈涅特令人難於置信的「真實靜物」畫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翠峰(19550205)。約翰.杜蘭布專畫戰爭與政治史實的畫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施翠峰(19550206)。美國風俗畫的先驅者!威廉.蒙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翠峰(19550223)。參加法國印象派運動的美國女畫家瑪麗.卡薩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施翠峰(19550210)。溫斯柔.荷馬一個由插圖起家的著名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施翠峰(19550213)。詹姆斯.維特勒士名震歐洲藝壇的色彩畫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道林(19570115)。繪畫上的實驗時代簡介美國版畫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Martin, Douglas(20030216)。James Thomas Flexner, Washington Biographer, 95, Dies,http://www.nytimes.com/2003/02/16/nyregion/jamesthomas-flexner-washington-biographer-95-dies.html?pagewanted=all&src=pm。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清夫(1995)。現代主義的實驗期。1945-1995臺灣現代美術生態。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樹升(2011)。穿梭一甲子--戰後臺灣現代版畫的發展與演變。2011亞洲現代版畫專題論文集。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魏瑛慧(2000)。美援時代對臺灣藝術的影響:二次戰後到六○年代。臺灣美術與社會脈動。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